飛行員甄選

12私密內容

在報考培訓機師的時候,是否曾經好奇過,到底航空公司都怎麼選擇未來的飛行員?這個專題將從航空心理學的甄選研究出發,清楚說明甄選的政策、流程設計、測驗工具的選擇、通過標準、航醫中心心理衡鑑、以及對補習班的觀點。文章內容都是已出版的航空心理學知識綜整而來,不會有測驗題項和公司的內部訊息;但理解甄選邏輯,會讓你對考試更具信心。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付費限定
在整個討論中,我們介紹了甄選的基本架構、評估方法的選用、排除的臨床條件及補習班等其他外部威脅議題。最後我們用一張圖,重新再看過一次甄選流程設計的架構。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認知能力的評估,是整個飛行員甄選作業最關鍵的部分,可能也是心理測驗知識能夠發揮最多的部分。關於一個組員能不能能夠完訓,很大部分是取決於其基礎的認知能力,而認知能力測量是否能夠測得準,又是整個招募活動成敗的關鍵。我們這裡在這裡會介紹傳統認知能力的內涵,並討論這些內涵哪些和飛行、飛行訓練相關。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無論今天是持續性的招考,每一次的班別都只有二十人,或是年度一次性的大幅度的招考,一次收件是幾百人,當所有人完成測驗之後,都會需要有一個適用標準,來決定有多人通過和多少人未通過。這個標準可能也不是通用性的,可能會因為測驗性質不同而有差異。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補習班對培訓機師考生及CPL考生而言,都是一個相當艱困和棘手的問題。對考生而言,補習班訓練可能可以大幅度提升取的培訓飛行學員的機會;但對航空公司而言,補習班訓練可能造成甄選系統失準,造成無法接受的訓練資源浪費,更嚴重的可能影響到安全風險,使得各家公司都會主張「本考試與補習班無任何關係」。到底該去嗎?
付費限定
自從航空公司正式將「航醫中心心理衡鑑」納入官網的甄選階段後,「心理衡鑑」一詞開始慢慢被航空人員和考生所熟悉。但心理衡鑑到底是什麼?維也納測驗是不是就等於心理衡鑑?在航醫中心、民航局、航空公司之間的三角關係之中,誰才是心理衡鑑服務的對象?心理衡鑑在航空業中的三角關係中非常特別。
付費限定
如果今天有一個甄選的說明會,除了「考什麼」之外,最常出現的問題大概是「我有⋯的狀況,是不是不能考」的問題。什麼能考什麼不能考,除了報名的資格外,大概問的都是某些條件是否符合甲類體檢標準;有些補習班甚至會先建議先去做體檢,先去看看身體行不行。 到底航醫的心理測驗怎麼樣不會過?這是這章要處理的問題。
付費限定
在一般的飛行員甄選設計流程中,走到了面試,表示心理測驗已經認可受試者完訓的能力,到了考量完訓以外問題的階段。怎麼確保面試委員能夠對考生有一致而正確的看法?而對考了再考的應徵者來說,不再考慮完訓與否,那還需要考慮哪些?面試未通過,是不是表示我真的不適合飛行?還有哪些可能影響面試結果的因素?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航空公司在招考的初期階段,會安排部分學科(如數學和物理)的紙筆測驗;部分使用成套的測驗軟體(例如COMPASS),也內建有數學和理科的測驗題項。但評估數學和理科的目的是什麼?這對判斷個人適不適合擔任飛行員有什麼幫助?而這兩個測驗的範圍、難度,又應該怎麼被訂定?
付費限定
我們大概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有些朋友在路上騎車、開車,會習慣性的快搶黃燈,或是刻意鑽一些車間的縫隙,目的都是更快的能夠取得更好的交通效率。正確的來說,這些駕駛人他們選擇採取較具風險的行為(Risk-Taking Behavior),以取得交通過程中更快到達。 這樣風險偏好的特質,也可能類推到航空
付費限定
有沒有怎麼樣的性格特質,特別適合擔任飛行員?部分觀點認為飛行員是一個特別的群體,應該有其群體的特有特質,招募時應該試圖找到特有特質加以區辨。但也有其他觀點認為,職業的群體並不代表有其特殊性,有內向的飛行員,也有外向的飛行員,但他們一樣能夠將工作做好。到底哪個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