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無限的4:如何看待人的神性

更新於 2020/08/0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般在我們剛接觸靈性的時候,遇到那種「要寬恕」跟「看見他人的神性」時,大概是我們身為人類最難修煉的一環。何謂「神性」,神性分成兩個層面來說的話會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結合物質非物質層面,認可每個人無限制、神聖的「本質」。第二種是物質(有限制的)層面,認可我們無限制的「可能性」(因為現在肉身看到的是有限制或是看到人性的醜陋與可憎面)。但不管是哪個層面,它都傳遞了一項訊息:「我與萬物(包含神)同一同源,沒有差別。」
如果要了解自己與他人身上的神性,我們得先了解「因果」。我領悟到,其實我們日常生活體驗的因果其實並非線性時間的「前後關係」,而是一種「量子糾纏」的「頻率配對」特性。這也呼應到了前一陣子非常流行的「吸引力法則」所講的,你必須在情緒上面感受到「已經發生」的狀態,事情才會發生。我覺得電台收音就是一個非常好理解的例子,只有當我們調頻到準確對到信號時,「聲音」(結果)才會顯化得很清晰可見。
而我們的注意力時間跟精力都有限的情況下,它就是一個「聚光燈」。也就是說,那個「頻率」必須在總體的方面都調頻到與想要的結果相同時,它才會出現。但出現也不代表它一直不在自己的身邊,然後現在才出現,也有可能是我們的聚光燈一直沒打到那個東西上面,聚光燈一直追著我們不想要的東西跑。所以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只要活著不用擁有太多處處都能感覺到愛,有些人就算擁有了一切也只能感覺到孤獨跟痛苦。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運用顯化的能力,只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總是顯化自己不想要的東西。而我們也一直在選擇,「要向內看」還是「不向內看」,而當我們一直不斷選擇「不向內看」,就會永遠無法完成自己的課題。但這也無妨,因為你會不斷地輪迴,不斷在此生跟無限的生命中遇到自己的課題,直到你做了「向內看」的決定。
而我們所感受到的「痛苦與孤獨」就是我們其實非常清楚我們「還沒選擇向內看」的證據。
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就更能去理解每個人身上的神性意義,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選擇。並非他缺乏了神性,而是他現階段所選擇的,是與愛、敞開、接納不相關的東西,並非對方沒有能力去做到,而是他還不想要做。但如果他真的想要,隨時可以與愛連結,也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
這意思就是說:「沒有任何問題是有問題的」。
當我們遇到障礙跟痛苦時,我們機械化式地會朝兩種方向前進,第一種是「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缺陷)?」另外一種是「是不是別人有什麼問題(缺陷)?」但就是一個很不容易跳脫出的邏輯陷阱,因為我們前提是將問題看成「有問題的」。如果我們單純地把自己所遇到的事情(果)看成前面的電台收音比喻一樣,就是「頻率震動相符」才顯化的,那我們就能了解,這不是源自於我們有什麼問題、什麼缺陷,而只是我不知道自己的頻率正在跟我遇到的事共振罷了。
這個概念可以使我們不自我攻擊,也不自我膨脹,因為這樣我們會知道,遇到壞事並不是因為我們不足或不值得被愛,而只是我不清楚自己的能量正在與什麼共振跟怎麼調整,遇到好事也不是因為我比別人偉大或比別人高等,只是我剛好與好事頻率共振,或是我終於知道如何在內在跟外在同時調頻吸引我想要的東西。
事實上,我們所謂的在外在上「照顧自己」在內在「尊重自己」,或是延伸到我們把家裡弄乾淨,或是斷捨離都是在外在的顯化的層面上面,去進行調頻跟挑選,我們釐清跟揀選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進入我們的生命,並且使它們來到這世上的任務完成,擁有的東西都好好喜愛跟使用,才是與「物質」的「雙贏」。這就像是關係一樣,我們留著我們真正想要的關係在身邊,並且喜愛跟使對方的價值感最大化,我們有意識地將自己被「可以給自己帶來幸福感的人事物」包圍,這就能夠打造「幸福的人生」。
照顧自己也是如此,我們選擇去做一些可以讓自己感到幸福跟力量的事來滋養自己,我們有能力滋養自己,就能開始滋養他人。當我們決定向內尋求而非外求時,我們才開始與愛的頻率共振。外在與內在密不可分。
當我們將問題視為「問題(缺陷)」時,我們也會開始扭曲事實,因為當我們將事情分成「好壞」或「對錯」時,就分成了「我想接受」跟「我不想接受」的部分,有時候我們不想接受的部分也不見得是「壞錯」,甚至有可能是「好對」。因為接受我們一般定義「好對」的層面,通常是連帶會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會開始要選擇立場,有立場就會分裂,這分裂就會讓我們去過濾一些現實,開始用有色眼鏡去觀看這個世界跟事實。也就是自我攻擊或自我膨脹的循環開始,也就很難找到「中道」。因為「中道」需要由提高自己的視野,立場就像是2D平面,而當我們的視角變成3D,2D全體就能夠由3D的一個點去觀察,也就是說,事實包含「所有的立場」,才能被稱為是事實。
就算我們現在選擇了向內看,我們人生中也一定有一段時間是拒絕向內看的,而這段拒絕向內看的時間,也增加了我們的歷練與愛的慈悲心。同時,當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引起我們的厭惡,那也代表著我們對自我的厭惡,以及正在提醒我們我們對自己尚未接納的部分。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同一件事不再感覺到厭惡時,我們那部分的課題就完成了。也就沒有任何人可以影響到我們的內在,因為我們就成為與愛同源的存在,當我們發現到「寬恕他人」的機會已經不再出現,也就是當我們成為愛本身的時候了。
當我現在感受到負面情緒,我會讓自己去好好感受那個負面情緒,直到它離開為止。有時候我可能沒時間去感受它,我就會急著去夠透過某種方式發洩它,這時候會破壞我內在的平衡。但在破壞的同時,我內在是有意識到我正在破壞內在的平衡的,但我清楚我還需要這一次的失衡。
失衡過後,我會回頭來檢視這次整體感受負面情緒到發洩的過程,去了解這次的失衡是要帶給我什麼樣的訊息?例如我看到有人把自己的厭男情節當成正義時,我自己內在感到極度的煩躁,最終我也打了一篇文章攻擊了這個發文的人。但我自己內心清楚我其實在做跟這個發文者一樣的事情,但我讓自己去做了,但我不會去替自己的這個行為找到一個合理化、正當的解釋,我接受自己就是跟發文者做一樣的事情。(但以前我會給自己一個合理化、雙標自己如此行為的立場跟理由)再過幾天,我看書時回想起當時的狀態,我發現「哦我原來還沒接受、寬恕那個自以為是的自己」。
也許這個過程會重複很多次,但在重複的過程中這個東西的影響力會對你越來越低,每次經歷這種情緒波動與內在失衡,只要我們後來可以接受而不批判自己,並且了解這整個體驗所要帶來的訊息並沒有抗拒的吸收,總有一天這個課題就會被你完成。你多完成一個課題,你就多自由一點。每次完成一個小課題,你過一陣子回頭看,就會驚覺於自己的成長。就像我最近突然意識到我好像已經不再嚮往成為任何人,不再覺得自己需要一個理想的自我時,自我的變化變成一種遊玩跟體驗的心態,而不是朝著某一個單一的目標前進。
我知道我在「成為別人」這部分的課題已經處理完畢,而能夠用這樣的觀點去體驗人生,沒失衡的時候很美好,失衡的時候雖然會有點不適,但仍然會帶來「學習的機會又來了!」的興奮感。你就會發現整個人生,沒有什麼好抗拒的部分,既然沒有需要去抗拒的部分,你就能夠臣服。當你臣服時,你體內跟心理都會流動巨大的能量,因為臣服的意思,就是與拿來萬物連結的障礙,與萬物合而為一。
最近我給自己的課題,就是在吃飯前觀想這份食物的來歷(從動物犧牲生命到物流與廚師的努力各個過程),並且在心裡尊敬與感恩這份帶給我體驗生命的功臣。雖然還是會時常忘記,想到就很懊悔,後來我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就算忘記了,事後想起就馬上「補感謝」。而這個就是與萬物連結的一種儀式,我們每天都可以用一種對自己來說有意義的儀式,來讓自己去與宇宙連結,藉由「臣服」來「校準」自己的內在平衡(這大概也是穆斯林為什麼規定一天要禮拜五次的原因)。因為我們人很容易「忘本」,只要我們學會不帶立場跟批判,就能選擇選擇向內看,我們就能細微地、更有覺知地去微調自己的「失衡」。
祝福各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3K會員
    470內容數
    我是誰不重要,我的文字有帶給你什麼比較重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4D嬋娜 的其他內容
    我在做關係講師的過程中,已經有非常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有無法改變的固定模式,想要改變覺得很困難。並且也意識到自己的關係會複製原生家庭的關係。很多人開始發現自己跟伴侶的關係是複製了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或是自己的某些行為跟爸媽非常像,即使自己非常厭惡,好像也擺脫不了。我最近上課更常遇到有人問我「要怎麼脫
    在靈性的道路上,我相信大家都會對「宗教」跟「信仰」產生無法辨別的混淆,尤其又加上近期一大堆如雨後春筍般的資料跟資訊,我們可能更加無法區別這些東西。這個概念我在我前一陣子的直播中也有部分提到,我今天就再用文章的形式來幫大家整理這些東西。  信仰與宗教的差別?  一般來說,因為我們活在一出生就有宗教存
    我這陣子大量了吸收所謂現在很流行的New Age、通靈、外星人傳訊等東西,到目前為止我整理出幾個大家在吸收資訊上面可以參考的幾個原則,我自己就是利用這樣的原則開始。我認為靈性修行是有風險的,因為你不知道你聽到的訊息是帶你去哪裡,它給你這些有什麼目的。(這邊我不會用「對」跟「錯」或「善」跟「惡」的概
    【大家看不懂的可以盡量提問,也促進我的思考跟打通連接更多不同的點】我同樣會不斷因為更新了資料庫而對我過去的敘述做出更正,在我以前接觸的法門裡面,稱之為「移動修正」,所以我任何時候講的、或任何人講的,大家參考參考就好。真正的答案要自己去找,才會是你的。 我們上一篇寫到,時間空間是不真正存在的,在我
    真相應該讓你更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擁有更多的迷惑。 今天早上,我在看《深愛覺醒》這本書之後,赫然驚覺在我覺察時間跟空間是幻象後,已經從「成長的鐘擺效應」中畢業了。我似乎已經受夠了在全然負面或是全然正面的觀點中擺盪,我從擺盪我的機器上跳下來,我終於能夠如實地看待每件事,讓我覺得好安心,我終於真實地「
    「眾生本來成佛。」 真不敢相信,佛經說佛不說妄語,我還無意識地把佛經的內容當作故事來看。以前對這句話我只有概念上的了解,並不知道它要如何成為自己的現實,毫無頭緒。我最近試著把古代神話、佛經聖經內容、古老傳說、靈異、超能力、不可思議事件與生物跟非線性時間、陰謀論、外星人等概念當成真正存在在這世界上的
    我在做關係講師的過程中,已經有非常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有無法改變的固定模式,想要改變覺得很困難。並且也意識到自己的關係會複製原生家庭的關係。很多人開始發現自己跟伴侶的關係是複製了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或是自己的某些行為跟爸媽非常像,即使自己非常厭惡,好像也擺脫不了。我最近上課更常遇到有人問我「要怎麼脫
    在靈性的道路上,我相信大家都會對「宗教」跟「信仰」產生無法辨別的混淆,尤其又加上近期一大堆如雨後春筍般的資料跟資訊,我們可能更加無法區別這些東西。這個概念我在我前一陣子的直播中也有部分提到,我今天就再用文章的形式來幫大家整理這些東西。  信仰與宗教的差別?  一般來說,因為我們活在一出生就有宗教存
    我這陣子大量了吸收所謂現在很流行的New Age、通靈、外星人傳訊等東西,到目前為止我整理出幾個大家在吸收資訊上面可以參考的幾個原則,我自己就是利用這樣的原則開始。我認為靈性修行是有風險的,因為你不知道你聽到的訊息是帶你去哪裡,它給你這些有什麼目的。(這邊我不會用「對」跟「錯」或「善」跟「惡」的概
    【大家看不懂的可以盡量提問,也促進我的思考跟打通連接更多不同的點】我同樣會不斷因為更新了資料庫而對我過去的敘述做出更正,在我以前接觸的法門裡面,稱之為「移動修正」,所以我任何時候講的、或任何人講的,大家參考參考就好。真正的答案要自己去找,才會是你的。 我們上一篇寫到,時間空間是不真正存在的,在我
    真相應該讓你更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擁有更多的迷惑。 今天早上,我在看《深愛覺醒》這本書之後,赫然驚覺在我覺察時間跟空間是幻象後,已經從「成長的鐘擺效應」中畢業了。我似乎已經受夠了在全然負面或是全然正面的觀點中擺盪,我從擺盪我的機器上跳下來,我終於能夠如實地看待每件事,讓我覺得好安心,我終於真實地「
    「眾生本來成佛。」 真不敢相信,佛經說佛不說妄語,我還無意識地把佛經的內容當作故事來看。以前對這句話我只有概念上的了解,並不知道它要如何成為自己的現實,毫無頭緒。我最近試著把古代神話、佛經聖經內容、古老傳說、靈異、超能力、不可思議事件與生物跟非線性時間、陰謀論、外星人等概念當成真正存在在這世界上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小時候,在我們自己家裡的辦公室,可以躲進辦公桌地下的我,低低的看著媽媽,她目光專注的瞅著電腦,偶爾分神注意我一下,很快就會繼續專注了,而我也繼續自個兒玩玩具。那時候多半都是爸爸帶著自己學習東西,像是出去外地,去美術館或兒福館等等,印象中總是都是跟爸爸在一起較多,當然最主要是家人都在一起的時候,媽媽通
    Thumbnail
    記得之前我看一個玩家在實況“Vigase”這個遊戲的時候,實況主說: “為什麼很多恐怖遊戲都是丈夫殺妻或殺了一家老小而懺悔的劇情?” 我回答她:“因為很多遊戲都用男性的視角去詮釋故事,所以才會造成這種現象。” 我話還沒說完,這時有個男觀眾進來了,他一看到我說這些話,就很生氣的回答我說:
    Thumbnail
    2020熱播日劇《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 近幾週最火熱的日劇,莫過於這部《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充滿粉紅泡泡的劇情讓觀眾不由自主露出了傳說中的「姨母笑」,兩個男主角的甜蜜互動更直接紅遍了整個亞洲。
    Thumbnail
    要根本的預防犯罪那就要探究根本性的原因 大家如果有注意到,梁嫌犯案時是屬於「失業狀態」,且從七年前起有多起偷竊內衣褲前科,警方在其車上也搜出大量女用內衣褲。 有精神科醫師指出嫌犯很可能患有特殊性偏好症(Paraphilia),這是一種精神疾病,從他大量偷女用內褲的行為來看,很有可能是其中的「戀物癖」
    Thumbnail
    在認識新朋友的場合中提到自己的職業是「營養師」時,常常大家的第一個反應是「營養師教我怎麼減肥~」。大家似乎覺得營養師有一套自己的減肥法,而當開始討論的時候,也往往發現我們營養師想的『減肥』,真的跟大家的想法有段落差。說到底,營養師對於「減肥」這件事到底是怎麼想的? 很多人會認為,營養師在建議健康飲食
    Thumbnail
    但是德國的集中和組織卻沒有鬥過英國的自由和法國的民主,因為儘管德國組織得更好一些,但是卻抵擋不住英國的海運控制的全世界資源和美國加入以後更大的人力和生產能力。但是德國的組織也確實有它的能力。大致上講,德國人如果是在對方優勢不超過四倍的情況下,德國人至少能打平手。雙方力量相等的情況下,德國人每次都打贏
    Thumbnail
    是的,沒錯,我們都有被大人嫌「麻煩」的經驗。不是被說「要懂事」,就是被期待「要少惹事」,然後盡量表現出:聽話、沒意見、好配合、沒關係。於是,在這種凡事都別問別說的習慣下,我們漸漸地就自己看、自己想、自己猜、自己判斷了。不管事實是什麼,也不需要真的和外界確認,反正就是「我想的這樣」就對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小時候,在我們自己家裡的辦公室,可以躲進辦公桌地下的我,低低的看著媽媽,她目光專注的瞅著電腦,偶爾分神注意我一下,很快就會繼續專注了,而我也繼續自個兒玩玩具。那時候多半都是爸爸帶著自己學習東西,像是出去外地,去美術館或兒福館等等,印象中總是都是跟爸爸在一起較多,當然最主要是家人都在一起的時候,媽媽通
    Thumbnail
    記得之前我看一個玩家在實況“Vigase”這個遊戲的時候,實況主說: “為什麼很多恐怖遊戲都是丈夫殺妻或殺了一家老小而懺悔的劇情?” 我回答她:“因為很多遊戲都用男性的視角去詮釋故事,所以才會造成這種現象。” 我話還沒說完,這時有個男觀眾進來了,他一看到我說這些話,就很生氣的回答我說:
    Thumbnail
    2020熱播日劇《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 近幾週最火熱的日劇,莫過於這部《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充滿粉紅泡泡的劇情讓觀眾不由自主露出了傳說中的「姨母笑」,兩個男主角的甜蜜互動更直接紅遍了整個亞洲。
    Thumbnail
    要根本的預防犯罪那就要探究根本性的原因 大家如果有注意到,梁嫌犯案時是屬於「失業狀態」,且從七年前起有多起偷竊內衣褲前科,警方在其車上也搜出大量女用內衣褲。 有精神科醫師指出嫌犯很可能患有特殊性偏好症(Paraphilia),這是一種精神疾病,從他大量偷女用內褲的行為來看,很有可能是其中的「戀物癖」
    Thumbnail
    在認識新朋友的場合中提到自己的職業是「營養師」時,常常大家的第一個反應是「營養師教我怎麼減肥~」。大家似乎覺得營養師有一套自己的減肥法,而當開始討論的時候,也往往發現我們營養師想的『減肥』,真的跟大家的想法有段落差。說到底,營養師對於「減肥」這件事到底是怎麼想的? 很多人會認為,營養師在建議健康飲食
    Thumbnail
    但是德國的集中和組織卻沒有鬥過英國的自由和法國的民主,因為儘管德國組織得更好一些,但是卻抵擋不住英國的海運控制的全世界資源和美國加入以後更大的人力和生產能力。但是德國的組織也確實有它的能力。大致上講,德國人如果是在對方優勢不超過四倍的情況下,德國人至少能打平手。雙方力量相等的情況下,德國人每次都打贏
    Thumbnail
    是的,沒錯,我們都有被大人嫌「麻煩」的經驗。不是被說「要懂事」,就是被期待「要少惹事」,然後盡量表現出:聽話、沒意見、好配合、沒關係。於是,在這種凡事都別問別說的習慣下,我們漸漸地就自己看、自己想、自己猜、自己判斷了。不管事實是什麼,也不需要真的和外界確認,反正就是「我想的這樣」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