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適合在深夜裡閱讀。 作者羅毓嘉是台灣知名的同志文人,擅長寫詩及散文,這本散文集紀錄他和另一半W的相處,以及他對婚姻平權的理念等,圍繞在同志議題及其生活週遭的故事。整本書沒有寫出同志們的悲苦虐戀,也沒有感人的肺腑誓言,只是他和W的平凡日子,那些他記憶深刻的片段、W佯怒實則關心他的話語,或者那些在香港台北吃過的無數頓晚餐,如同異性戀男女的約會,沒有什麼特殊,只有感情交流的那些──生活日常。 台北-香港,香港-台北,他們的感情已過了7年(2018年邁入第8年,詳見給W的生日文),書中文章述說著現在的故事,卻有陳年舊事的滄桑感,透露著溫暖、淡然,以及彼此心照不宣的繾綣流轉,他們從不談及愛,但卻在小小細節中發現感情的確在。吃飯、喝酒、吃飯,遠距離戀愛只能靠著尋找美食餐廳,在一年中幾次建立起來,羅說:「要不是可以和他晚餐,我一秒都不想待在香港。」是吧……一個城市的樣貌之所以迷人,絕非景物、美食可以單一構成的,人們的語、事、情才是令人流連忘返的要因;羅又說:「W像溺水者前方的浮球,他是我每天想要成為更好的人的唯一理由。」是吧……兩個人在一起,若不是1+1>2,那就和獨身時的自己沒有二異,並非依賴、討愛或覬覦什麼別的,僅是你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就值得相愛。羅毓嘉的文筆讓我看到男人有的剛毅浪漫,直接坦蕩卻也長駐在那,適合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後更是深有所感。 依然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羅毓嘉也是一名同運人士,在FB發聲、參加遊行不遺餘力,書中也書寫各種同志議題,有同志朋友的故事、宗教VS.同婚、同志的自我認同與追求,最終歸最簡單的本質:一個「人」,就算無法生育、極度貧困、有愛滋病……但卻無礙我們愛他,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存在,而且人人都應該相信自己值得被愛,這才是使眾人都會幸福的社會價值不是嗎? 2017年5月24日,台灣同婚釋憲後,世界不會因為同志婚姻平權伸張而變得不再有爭議,歧視者依舊歧視著,櫃子中的人仍然受限其他原因繼續關在櫃中,但是這讓大家有更多選擇,因為此路敞開了,就看你要往哪裡去,這才是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