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我成開始追蹤《醫生哪有這麼萌》的作者Nikumon,常常看他用圖文發表在醫院工作的趣事,還有和刺青哥神來一筆的幽默日常,既暖心又被閃到眼睛刺痛。書中的插畫雖不免和粉絲團有重複,但Nikumon在書中增加許多醫生的獨白、醫病關係的討論,還有許多非醫療人員就無從得知的醫院小內幕,和輕鬆的插畫搭配起來讓書籍內容更有層次,讀起來既舒壓也有許多引人省思之處。 卡在菜鳥與老鳥間的不分科住院醫師 書籍起頭便給我們一個清楚明瞭的醫師制度介紹。實習醫生:大學七年級生,可在上級許可下進行初級醫療行為→(參加國家醫師考試,取得醫師資格)→不分科住院醫師:到各科受訓1個月,首次獨立,可給予臨床決策及診斷→住院醫師:到各醫院面試取得住院醫師資格,受訓3~6年。 作者Nikumon在第二集中是通過國家考試的不分科住院醫師,失去學生頭銜的庇護,取得醫師資格後便要為自己的身分負責,診斷病情、做決策都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就像剛脫離鳥巢獨立飛翔的小鳥一般,這讓我回想起初出社會的自己,心想打工給予的社會訓練應該足夠了,正式員工只是內容較繁重的進階版,難不倒我的!事實證明大錯特錯,正職的身分讓上司對你的能力及工作績效更為要求,從前做錯事有正職員工扛著,現在的你必須對你做的任何事情負責,我想我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長大的吧。 不分科住院醫師時期雖然辛苦,但同時也像一塊海綿,不斷擠壓、吸收、擠壓再吸收,第一次面對死亡、第一次接生嬰兒……出生、疾病、死亡,讓自己不斷受到衝擊但也有所成長,既痛又快樂,這也是醫師這個職業為何讓這麼多人積極投入的原因。(當然薪水及社會地位也是誘因,後面接著討論) 醫師需要績效,所以病人越多=績效越好? 前幾年我和一位醫師開會時,他曾說道:「臺灣的醫療體制很奇怪,醫院應該是將病人治療康復,並希望他痊癒後不要再來的地方,但是實際的做法卻是接越多病患的醫師,績效越好酬勞越高,這樣豈不是本末倒置嗎?」(這裡醫師僅提到臺灣的制度是這樣,但我不清楚全世界是否都是使用這樣的制度) 「而且臺灣的健保也是讓病患越變越多的原因」醫師接著說,「你應該也知道在國外看病非常昂貴,但也因為如此,一般慢性疾病的病患會積極控制自己的疾病,因為就診一次要花非常多錢;反觀臺灣,慢性疾病病患非常多,因為拿一次高血壓、糖尿病的藥有健保給付,花錢不肉疼的情況,自然不會積極抑制自己的病情。」他的話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而我記得我當時驚訝得答不上話。 Nikumon在書中也點出這個令人詬病的制度,因為方便的醫療體系,大小病皆上大醫院就診,醫院獲得業績、醫師超時工作,總結就是浪費醫療資源,但卻忽略疾病也有病程,在小診所就診後身體免疫系統會協助身體復元的情況下,卻還是總往大醫院跑,這讓臺灣的醫療向下沉淪越來越快。醫療體系在獲利與治癒疾病的分界是什麼,既模糊又曖昧,非一言兩語能說得清,Nikumon的黑色幽默讓我們看了噗哧一笑,卻也發現值得思考深入探討之處。 我們為什麼有權阻止一個人決定自己生死 臺灣的自殺人數每年逐漸攀升,社會壓力、自我期望、經濟問題或人際壓力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抑鬱進而終結自己的生命,每次有自殺的新聞報導,同時就會秀出「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請尋求專業協助」等標語,但當一個人決定要生存或去死時,旁人真的有資格或權力阻止他嗎?我認為不盡然。 自殺的人們在自我了斷前,因為心中的拉扯、對話無效,才會毅然決然離開這個世界,但卻會被冠上不負責任的表現。如果身邊的人想結束生命,愛他的旁人當然會希望他想開點、找到活下去的動力,但要掌握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因為自己比較堅強,就否定他人挫折的感受。」而在未傷及他人的情況下結束性命,我認為不能完全說是錯誤的事情。 當然,絕對不鼓勵自殺,但自殺也不完全是自私的行為,如果社會更有同理心,減少批判、貼標籤,只要包容與陪伴不做任何評論,我想社會抑鬱的人們也會一個一個慢慢轉變心態,或許這才是預防自殺最好的方式。 不要讓高分限制你的選擇 Nikumon用他最擅長的插畫分享醫院生活的大小事,許多辛苦或心酸的工作內容(除夕夜值班只求有個好吃便當、婦產科同事挑農民曆上的生子吉日要我代班、把議員、院長掛嘴上的囂張病患一句話KO他……),在他彩色的畫筆呈現下,轉成溫暖又令人發噱的醫院日常,我們可能花2小時讀完,但這些情境卻在每位醫師生活中不斷真實上演,看完後很想拍拍Nikumon的頭,說聲「辛苦了。」感謝醫療人員的付出。 在書籍最後,Nikumon給予想考醫學系的學生一則建言。現今臺灣的氛圍,擁有醫師頭銜就是一道神聖的光環,讓許多年輕學子趨之若鶩,他看見身邊的醫師擁有強大的創造力、推演能力、記憶力及人際社交,但是這些發光發熱的人才卻全部積在醫界的泥沼裡,若是打開醫界的牢籠,各奔東西的菁英或許能為臺灣帶來更多可能性。 讀書時老師常說:「一定要記得,唯有考高分,你才能當選擇方,而非被挑選的一方。」但是人生在世究竟要追求的是短暫的成績,還是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呢?不否認獲得高分能夠讓自己有更多選擇,但當眼前只有名利、社會聲望時,再多的選擇就都不再是選擇,因為你僅是照著社會的期望追求獎牌,而非成為自己眼中最好的自己。 Nikumon說:「你的優秀不用透過成績或是科系來證明。」我認為這才是學生真正要銘記在心的教條。當一個人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抱著熱情,便會想做到極致,追求極致的同時那些名利等附加價值,便會伴隨而來,而這時的你也才是真正的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人生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