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選書|《懸崖上的野餐》:懸疑,及其恍惚|黃以曦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瓊恩琳西(Joan Lindsay)的《懸崖上的野餐》靈感來自19世紀澳洲知名景點Hanging Rock 的真實失蹤事件。小說在 1967 年出版,除被列為澳洲經典著作,更以 1975 年的改編同名電影享譽全球,電影由後來去了好萊塢、拍了《楚門的世界》的澳洲導演彼得威爾所執導。《懸崖上的野餐》以令人窒息的維多利亞時期氛圍,以及空靈到幾乎驚悚的飄忽感,改編電影的呈現持續在時尚界被重現與轉譯,包括 Alexander Mcqueen、Fendi、Rodarte、Dior 以及無數次時尚雜誌專題,而蘇菲亞柯波拉的《處女之死》、《魅惑》中的致敬也遠不只是服裝,更是青春少女的靈魂墜落與救贖,最近還剛播畢由電影延伸而來的新版劇集。那麼關於小說的討論呢?
《懸崖上的野餐》的故事梗概很簡單。一個尋常午後,貴族女校師生前往野餐旅程,一切是那麼怡人而平凡,然後,三名女學生與一名女教師消失了。原本與她們一同彎出去崖邊散步卻突然回頭的女學生,失去一切關於其他人的記憶。女校與小鎮陷入困惑與恐慌。多日後竟然找到其中一名女學生,她昏迷在林子裡。但她醒來後,什麼都不記得。懸案停在那裡。
閱讀可分出三個不同層次:
首先是懸案本身。四個女生在瞬間人間蒸發,表面上像是個懸疑或推理的好題材,但這案件竟成了一個短促而決絕的死巷,作者優雅卻冷淡地滑過,人們將等不到任何線索,每個到案說明都無效,每次搜索全是徒勞,而當天上掉下來了竟然有個當時一同失蹤的女孩生還,從她身上鑑識辨別不出任何新發現,大家渴望的第一線記憶也是零。
這個野餐,把整個小鎮以及所有人送上新的命運,但作者卻讓這樁消失,如此無端而無望,這事件應該是一個待流連、鑽研的焦點,卻被處置為一個中性的機關,旋動它,風雲變色,然後就是下個階段了。這使得我們在閱讀中陷入一種抗拒又焦慮的狀態,當故事裡的人接受了無法破案的事實而日常也毫無遲疑地轉動了起來,讀者仍牽掛、推敲著那些其實不曾存在、終究無法成立的陰謀,在這份知與行的扞格間,形成了懸高、踩空的生理性不適。
再來是女校與小鎮一干人等在事件後所進駐的處境。這樁失蹤如此驟然又巨大,以致於人們被直接拋進專屬的遭遇,無論他們願意或期望與否,而這份改變,又隨著人際之網漣漪地牽動出去。以斷然無進展、全然靜止的懸案作為參照點,被影響的人們之持續陷入更深的漶動,這景象給出劇烈的不真實感。整個環境變得像夢境,有眠睡後的靜止為邊界,彼邊沈暗而無動靜,此邊卻毫無脈絡地喧囂活躍。
對於有能耐抽離著不曾入戲的讀者而言,或許要困惑小說敘述的囉唆、缺乏重點,但倘若能切換在入戲與清明間,會發現那些關於每件人事物過份周延的細節,壓根在施展一整套的催眠——發生了件大事,你受到驚嚇,被掏得惶惶然,靈魂出現了破綻。就是現在,你將開始成為不同的人,走上不同的路。你,越走越深,風景已完全不同。對了!正是如此!從來就不關於發生過什麼女子消失懸案,你只是一直都在這裡,等待這個命運。
⋯⋯閱讀時,我感覺必須主動地錨定自己,才不會被暗湧的不懷好意拖進黑暗。
然後,再換一個角度。書中,當每個人物近乎自戀地耽溺於自己正遭逢的這個全新命運,在此同時,整個小鎮卻在最初期的一度驚慌擾攘後,急轉為難以穿透的漠然。每個人都上了軌道,越走越遠,有好事發生,也有新的厄運,那似乎和那場懸崖野餐有所牽連,但將越來越間接,曾經似乎可以攏出真相的織線,越來越淡。
這份漠然,或者是單純的寫實,畢竟人終得降落回常態,繼續前進,又或者是許多論者出發由時代和階級氛圍所提議的某種社會深處的斷層。然而,我感覺到更多的,是那樁懸案背後的秘密,以一種非常精巧、結實的方式將自己封印起來,藏進時間的縫。這令我感到悚然。
這樣的直覺,沒有足以支持的理路,沒有可稱之線索的東西;可對我來說,那樁懸案與那後來的生活,兩者間有個深溝,兩造的脈動是不一樣的,但我們在小說中竟察覺不到具體的危險,這件事本身,成為了真正的危險。
究竟是什麼讓《懸崖上的野餐》成為一本魅祟之書呢?是因為那樁歷史上真曾發生過的懸案嗎?我以為,秘密其實在於故事之如何被述說。
作者瓊恩琳西標誌以貫穿全書的視角,是歷覽過去與未來且無所不在的,那不同於通常為了順利推動、調度敘事機關的全知者,《懸崖上的野餐》的敘事者毫不遮掩、甚至強調了自己的存在感,儘管直到故事結束,都並沒有一個敘事者現身,但在這整個過程中,這個視角,除了對各個人物把玩評論、言談間透露他們在遙遠未來的模樣,且對此或彼個當場態勢,渡進儼然的價值觀甚至美學體系,更經常跳躍地切換成巨大格局,呈現出一幅陌遠、冷漠的全景。
也就是說,當故事擁有各種切身細節的同時,敘事者卻又在視角、姿態與口吻的調動間,讓這個親密而驚悚的懸案,變成歷史洪流底無數光點中毫不稀奇的一個,這賦予全書瀰漫著一份源自於框外的動盪與冷酷。
《懸崖上的野餐》的魅惑來自於這本書的既精明又恍惚,精明在於條理清晰到幾乎是過份的每一條線的敘寫,在於那個制高眼光的絕無放過、亦絕不多愁善感,恍惚則在於,一切似乎如此真實,可我們到底只是被特定一落邊界給廓進,那個懸崖野餐的午後,就是那落邊界。當關於懸案的釐清從一開始就被關閉,這落邊界以及在那裡頭的我們、這整幢存在,終究會變得這麼可疑,這麼飄忽。

臉譜出版提供
《懸崖上的野餐》是原出版於 1967 年的澳洲小說,可以算是廣義的歷史懸疑小說,情節讓當時很多讀者信以為真,後來改編為電影也因為視覺風格獨特而頗受影迷喜愛,故事主要敘述 1900 年澳洲一所寄宿女校的師生到一座風景壯麗的懸崖周邊踏青野餐,途中卻有四人失蹤未歸,導致警方與附近居民的好奇窺探、流言蜚語開始侵入原本封閉且形象高貴純潔的學校,校內道貌岸然的校長、憂慮不安的教師、渴望自由的學生,面對失蹤事件也各有各的解讀與盤算。
大英帝國最後榮光的餘暉下,
少女們的身影掙脫了高牆的禁錮,
卻消失在險峻荒涼的懸岩……
她們奔向的是血腥駭人的悲劇,或是終於降臨的自由?
一九○○年二月十四日,澳洲墨爾本郊外,名門女子寄宿學院「蘋園女校」的師生集體前往地形險峻的「懸岩」踏青野餐,青春活潑的女學生無不期待藉著慶祝情人節的機會,暫時脫離沉悶校園、縱情享受自由假日。感情最好的三名高年級生──溫柔迷人的米蘭達、聰明博學的瑪麗昂,還有富裕又美貌的娥瑪──更大膽離開營地,結伴上山探險。但當夜色降臨,不僅三位少女遲遲未歸,負責領隊的中年教師也不見蹤影。
失蹤事件驚動了附近城鎮的警察,當天在旁目擊少女們走向懸岩的富家公子麥可也加入搜救行動,終於在一週後找到了娥瑪,她脫水昏迷、短暫失去記憶,但除此之外奇蹟似地平安無恙。旁人期待他們結成一對英雄救美的佳偶,但麥可總是對娥瑪若即若離,彷彿另有心事、對她難以直言。經過休養的娥瑪,則依然無法恢復關於野餐當日的記憶,她一回到謠言四起、人心惶惶的校園,同學們尖銳的猜忌與懷疑便迎面而來:

鎮上為何傳言她被發現時衣衫不整?
憑什麼只有她能獲救生還?
野餐那天的懸岩上發生了什麼事?
她仍然下落不明的好友和老師,究竟去了哪裡……?
《懸崖上的野餐》結合了英式哥特文學的傳統與南半球島洲的陌異景觀,藉由既詭譎且哀淒的意外事件,隱喻二十世紀初即將脫離殖民統治的澳洲面臨的蛻變。保守的寄宿女校中,一連串的失蹤和死亡,象徵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殖民勢力與文化典範,對於澳洲的控制已經漸漸走到盡頭,野外懸崖所代表的、屬於土地本身的未知力量,正在解放、反撲。遭到同一套禮教權威壓抑的少女,也逐漸感受到探險欲望乃至於性意識的覺醒。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住宿學校看似是提供求知學藝貴族氣派的環境,實則兼收了社會最上層與隨時可能陷落底層的兩種少女。跨階級的同性愛是重要的情感支持:某女學生失蹤,也意謂著這類聯結斷裂,讓原本較弱勢較無庇護的女學生,更加孤立落魄、缺乏奧援——死亡具有連鎖性——這個型態的連鎖性
上層階級英國女子的內衣引人遐思,而優雅總是藏在看不見的細節之中。——普瑞查夫人,《雪紡狂熱》(1902)
滄海桑田,笠智眾不變,容貌不變,坐姿也不變。現代社會就像大島渚的鏡頭一樣令人坐臥不安,但笠智眾出場,穩穩地把前現代的氣場帶入銀幕,時針、腳步、呼吸,一切,重新找回節奏。而對於我們這種曾經把夢想寄放在周潤發梁朝偉身上的前文藝青年,笠智眾以生活的名義收編我們。
過去這一個月,釀電影交出了我心目中這一年半以來、可以排進前三名紮實的專題:和 2018 女性影展合作的一系列文章,聚焦創作者的意識和生命課題,談美學也談社會樣貌,相信對不論對寫作者、或觀看者而言,都打開了看片之外另一個維度的思考。
一九八二年,老馬拿下諾貝爾文學獎,一九八五年,老馬寫下《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巨著表明,諾貝爾沒有把老馬怎麼樣。小說中,阿里薩被初戀女友達薩拒絕後,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時光,重新回到了達薩身邊。雖然歷經半個世紀的情色生活,阿里薩面對達薩,依然聲音也不變地說道:「我為你保持了童身。」
據說,梁朝偉有一次在內地,被張國榮的一個影迷悲情問話:「黎耀輝,你還記不記得何寶榮?」這個影迷當時記錄說,梁朝偉衝她的方向點了點頭。這個事情,在榮迷中傳播很廣,一歲一哭榮,張國榮節氣又到,不過今天,到我們這一代榮迷已經比哥哥還老,我倒是常常恍惚,不知道何寶榮還記不記得他的黎耀輝,他的前世。
住宿學校看似是提供求知學藝貴族氣派的環境,實則兼收了社會最上層與隨時可能陷落底層的兩種少女。跨階級的同性愛是重要的情感支持:某女學生失蹤,也意謂著這類聯結斷裂,讓原本較弱勢較無庇護的女學生,更加孤立落魄、缺乏奧援——死亡具有連鎖性——這個型態的連鎖性
上層階級英國女子的內衣引人遐思,而優雅總是藏在看不見的細節之中。——普瑞查夫人,《雪紡狂熱》(1902)
滄海桑田,笠智眾不變,容貌不變,坐姿也不變。現代社會就像大島渚的鏡頭一樣令人坐臥不安,但笠智眾出場,穩穩地把前現代的氣場帶入銀幕,時針、腳步、呼吸,一切,重新找回節奏。而對於我們這種曾經把夢想寄放在周潤發梁朝偉身上的前文藝青年,笠智眾以生活的名義收編我們。
過去這一個月,釀電影交出了我心目中這一年半以來、可以排進前三名紮實的專題:和 2018 女性影展合作的一系列文章,聚焦創作者的意識和生命課題,談美學也談社會樣貌,相信對不論對寫作者、或觀看者而言,都打開了看片之外另一個維度的思考。
一九八二年,老馬拿下諾貝爾文學獎,一九八五年,老馬寫下《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巨著表明,諾貝爾沒有把老馬怎麼樣。小說中,阿里薩被初戀女友達薩拒絕後,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時光,重新回到了達薩身邊。雖然歷經半個世紀的情色生活,阿里薩面對達薩,依然聲音也不變地說道:「我為你保持了童身。」
據說,梁朝偉有一次在內地,被張國榮的一個影迷悲情問話:「黎耀輝,你還記不記得何寶榮?」這個影迷當時記錄說,梁朝偉衝她的方向點了點頭。這個事情,在榮迷中傳播很廣,一歲一哭榮,張國榮節氣又到,不過今天,到我們這一代榮迷已經比哥哥還老,我倒是常常恍惚,不知道何寶榮還記不記得他的黎耀輝,他的前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你選擇相信童話,還是現實? 看完《隱密的角落》這部劇的當下,滿身的雞皮疙瘩,細思極恐後頭皮發麻。 我相信至少在2020年,不會有任何一部劇的縝密度與劇情的細膩度會超過它。曾經我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把善惡的的批判性與反思性推到極致的作品,但萬萬沒想到《隱密的角落》比它更深入,卻也藏得更隱密。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的產業開展意義非常大,既證明台灣能夠做出兼具國際類型結構與在地情感特色的類型劇,又用強大的技術實力證明我們的影像質感高標,加上非常優秀的選角卡司,與相當出色的核心設計(包括命案梗、也包括男女主角的搭檔設定等等),絕對具有讓台劇揚眉吐氣的企圖心與實力。
Thumbnail
看完《羅馬》好一陣子後,終於點開《羅馬:幕後紀實》,沒想到看得無比感動,導演艾方索.柯朗侃侃而談,從他對細節的堅持、這部片之於他的奧妙與意義,到拍戲過程中他如何發現並直面內心的危機,以及素人演員真情流露的動人時刻,精彩程度幾乎與電影本身不相上下。其實,導演在影片開頭說的第一句話就深深擊中了我:
Thumbnail
到底導演和這一家人給了這些平淡的食物添加什麼調味料,讓它有了不一樣的滋味?尤其是貫穿全片的炸可樂餅加泡麵,那真是飢腸轆轆時的人間美味。一口可樂餅配上一口泡麵的溫熱濕潤,真是特別互補。這好吃的滋味,不只是食物本身,還佐上了他們外在的挫敗孤獨與回到家裡後互相取暖的善意。
Thumbnail
就連快樂的時候,他也只是靜靜地微笑,從不曾笑得東倒西歪,也不會亂開玩笑;很怕生,就連綾子也不想認識。性格穩重,絕不會大小聲;不曾怪我因為工作上的應酬連續好幾天喝醉回家,反而擔心我的身體,總是體貼地照顧著我。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覺得他果然是醫生啊。
Thumbnail
住宿學校看似是提供求知學藝貴族氣派的環境,實則兼收了社會最上層與隨時可能陷落底層的兩種少女。跨階級的同性愛是重要的情感支持:某女學生失蹤,也意謂著這類聯結斷裂,讓原本較弱勢較無庇護的女學生,更加孤立落魄、缺乏奧援——死亡具有連鎖性——這個型態的連鎖性
Thumbnail
上層階級英國女子的內衣引人遐思,而優雅總是藏在看不見的細節之中。——普瑞查夫人,《雪紡狂熱》(1902)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你選擇相信童話,還是現實? 看完《隱密的角落》這部劇的當下,滿身的雞皮疙瘩,細思極恐後頭皮發麻。 我相信至少在2020年,不會有任何一部劇的縝密度與劇情的細膩度會超過它。曾經我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把善惡的的批判性與反思性推到極致的作品,但萬萬沒想到《隱密的角落》比它更深入,卻也藏得更隱密。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的產業開展意義非常大,既證明台灣能夠做出兼具國際類型結構與在地情感特色的類型劇,又用強大的技術實力證明我們的影像質感高標,加上非常優秀的選角卡司,與相當出色的核心設計(包括命案梗、也包括男女主角的搭檔設定等等),絕對具有讓台劇揚眉吐氣的企圖心與實力。
Thumbnail
看完《羅馬》好一陣子後,終於點開《羅馬:幕後紀實》,沒想到看得無比感動,導演艾方索.柯朗侃侃而談,從他對細節的堅持、這部片之於他的奧妙與意義,到拍戲過程中他如何發現並直面內心的危機,以及素人演員真情流露的動人時刻,精彩程度幾乎與電影本身不相上下。其實,導演在影片開頭說的第一句話就深深擊中了我:
Thumbnail
到底導演和這一家人給了這些平淡的食物添加什麼調味料,讓它有了不一樣的滋味?尤其是貫穿全片的炸可樂餅加泡麵,那真是飢腸轆轆時的人間美味。一口可樂餅配上一口泡麵的溫熱濕潤,真是特別互補。這好吃的滋味,不只是食物本身,還佐上了他們外在的挫敗孤獨與回到家裡後互相取暖的善意。
Thumbnail
就連快樂的時候,他也只是靜靜地微笑,從不曾笑得東倒西歪,也不會亂開玩笑;很怕生,就連綾子也不想認識。性格穩重,絕不會大小聲;不曾怪我因為工作上的應酬連續好幾天喝醉回家,反而擔心我的身體,總是體貼地照顧著我。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覺得他果然是醫生啊。
Thumbnail
住宿學校看似是提供求知學藝貴族氣派的環境,實則兼收了社會最上層與隨時可能陷落底層的兩種少女。跨階級的同性愛是重要的情感支持:某女學生失蹤,也意謂著這類聯結斷裂,讓原本較弱勢較無庇護的女學生,更加孤立落魄、缺乏奧援——死亡具有連鎖性——這個型態的連鎖性
Thumbnail
上層階級英國女子的內衣引人遐思,而優雅總是藏在看不見的細節之中。——普瑞查夫人,《雪紡狂熱》(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