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柯文哲批評蔡英文「親美抗中」的戰略,說臺灣應該要避戰,指蔡英文為對中國的挑釁者。對蔡英文反問總統該如何「避戰」,柯文哲說自己讀了《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打到攻城野戰,是最low的」。
柯文哲到底有沒有真的想過,甚麼叫「上兵伐謀」?
該怎麼理解「上兵伐謀」?
我看了很多次《孫子兵法》,也看過很多人的解讀。「謀」這個字,大部分人解的是「謀略」,但到底是否這樣解,我一直是抱存懷疑的。但我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解釋,因為謀這個字,並不一定只能解成計謀或者計劃,如果我們解成計謀,其實有點怪異。
因為計謀與計劃,這種東西並非獨立於以下三種的:不論是外交、野戰或者是攻城,你都需要計劃,你也可以運用謀略去爭取優勢。例如伏兵,就是伐兵的時候用謀略,木馬屠馬記就是攻城時用謀略,
假途滅虢的典故就是外交時用謀略。可見謀略根本在任何一種交戰方式都用到,而不需要獨立出來。
所以我得出一個推測。《孫子兵法》裡「上兵伐謀」裡面的「謀」字,解釋並不是「謀略」,謀這個字有另一個解釋,是我們也很常用到,但經常被忽略的。
那就是「圖謀」。
換句話說,「上兵伐謀」並不主張叫我們用詭計去擊敗敵人,因為這根本是廢話,別說外交國戰攻城,根本連一對一的格鬥單挑也是用計取勝的。而是說,我們要瓦解對方跟我們戰鬥的動機、瓦解對方跟我方戰鬥的圖謀。
上兵伐謀,攻心為上,令對方根本不打算與我方戰鬥瓦解對方的戰意,瓦解對方的戰鬥之心。甚至讓對方覺得不如加入我方。
雖然我不敢說這是正確的解,但用這種解法的話,那就一切都通了。舉一個例子,大日本帝國在1945年,就算被美國打沉了大和號和迫到本土,都沒打算投降,甚至決定要在本土決戰,一億玉碎。而美國在外交上已孤立日本,在海戰中也擊敗日本,可說伐交伐兵都贏,可是要不要動員百萬軍隊登陸日本,也就是最下的攻城?
美國瓦解日本戰意、日本宣告投降,二戰才正式結束。圖為當時日本外務大臣簽署《降伏文書》的歷史照片
最終美國選擇了投下原子彈,日本的戰意才瓦解,或者說有理由下臺。終究,美國還是要選擇上兵:瓦解戰意。然後日本也真的在戰後成為了美國的緊密盟友。
中國的上兵伐謀:讓臺灣人想要投降
從這點看的話,中國對臺灣做的事情,也是上兵伐謀。
我看了這麼多年,臺灣一直都怕解放軍渡臺,然後島內永遠有些人,在說一些很誇張的話,甚麼幾小時就投降、國軍沒有抵抗意志甚至倒轉槍頭、解放軍很厲害臺灣兵不能打、甚麼解放軍幾千架飛機空投一萬傘兵攻佔臺北、甚麼向臺灣只要封鎖海域射導彈臺灣就要投降、甚麼打三個月臺灣就會孤立無援一定投降、美國絕不會來救、解放軍百萬陸軍可以任意門來臺以十比一的人海優勢淹死臺灣、動員一萬艘漁船同時登陸等……那些甚麼臺灣一定輸的理由我好像還沒列完。
扯那麼多,你會發覺這些人的說話,有一個共通前題:就是臺灣自己會投降。也就是臺灣人因為害怕戰爭而戰意瓦解,中國的勝利全建立在臺灣投降上,而這些人說的話全部都是叫你投降。
反正找理由讓你覺得你一定會輸,投降是你最好選擇。
近幾年的討論有好轉了,開始有人意識到其實臺灣有強大的防空能力,而且補給是源自海路,意識到臺灣地理上對美國戰略的重要性,意識到中國根本很難打過來,百萬解放軍也沒辦法步行過臺灣海峽,那些愚蠢的三天陷臺論才收斂了一點。去到2016年之後,美日對臺灣的外交態度變積極,那些聲音又再細聲了一點,但從不消失,只是開始老掉牙。
只是為何要扯一堆其實很容易就能驗證,根本不可能的東西?例如百萬陸軍登臺?並不是他們真的有這樣的計劃,而是種「自我實現預言」:
臺灣如果沒人想投降,其實中國就動不了臺灣半根毛,但如果有相當數量的人想投降,這些人就真的會變成內應,使攻擊的難度下降。
蔡英文當總統後,臺灣必定敗給解放軍的說法有減小,但並沒有消失。圖片取自臺灣總統府flicker CC BY 2.0
所以中國就像直銷一樣,騙你覺得會輸,等想要投降的人增加,再讓這些人強化這些聲音,不斷的循環直至島內戰意崩潰,產生一個動不動就投降的政府,那麼臺灣就真的會滅亡。
無論怎樣的形勢、怎樣的兵力、多堅固的城堡,只要沒有戰意就會投降,就會輸。這就是上兵的真正意義。
中國不就上兵伐謀,攻心為上,瓦解戰意?中國對臺灣做的是這種事,而那些相信了的臺灣人就是被「伐」了抵抗的「圖謀」。
臺灣的上兵伐謀:讓中國不敢、不想侵略臺灣
同樣地,臺灣面對中國,上兵伐謀,也一樣是瓦解對方的攻擊圖謀。
充實外交與國防,使中國攻擊臺灣的風險增加,難度增加,成功率降低。說服那些想要投降的人,他們是錯的,臺灣不會也不應該投降,你表現想投降的軟弱只會令中國打過來,這樣中國找內應也會感到困難。積極的把自己置於美國的戰略藍圖下(不是美國「幫」你,而是美國覺得可以以一個值得的成本維持自己的優勢),這些都是在伐謀。
當攻擊臺灣的條件減少、攻擊臺灣的成功率降低、攻擊臺灣的代價增加,中國就不會選擇做這種低勝率的賭博,而把注意力放在別處。這樣臺灣就能贏取和平,整軍備戰卻不用打仗,修築堡壘卻不受一槍一彈,以充足的準備令對方的意圖變得不可能,最終你反而會因為認真的軍事戰略而獲得無血的和平。
這也一樣是上兵伐謀:瓦解中國以及他們國民,對侵略臺灣的投機想法,令他們明白面對臺灣與民主自由,與其當成病菌以粗暴的手段恐嚇、破壞與消滅,該有更務實有益的相處方式。同樣地,說服中國人民,侵略臺灣只會為他們帶來災難而不是利益,這也是瓦解戰意,攻心為上。
柯文哲真的有理解「伐謀」的道理嗎?圖片取自柯文哲臉書專頁
讓中國放棄侵略臺灣,應該是臺灣從過去到今天每一任總統的戰略目標。在中國放棄了戰爭的圖謀之日,才是和平真正降臨之時。
我本來對柯文哲沒意見,但是我現在很直接的說,如果他打算當國家的領導者,他看完這《孫子兵法》四句話,都沒理解到他已中了上兵伐謀。
自己去瓦解自己國家的抵抗意志,這是不對的,不論你是藍綠或者是任何想參選總統的人,我相信對於臺灣人而言,保衛這國家的存續以及主權,應該是一個不可退縮的基本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