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台北的前一兩年,總覺得這個城市見不著根,相比起隨處可見舊時代符號的中南部,它似乎一直在追求更新的變動,侯孝賢在《青梅竹馬》中紀錄的老台北模樣,似乎已在時光中不著痕跡。
但後來去了台北發源地之一的大稻埕,偶遇迪化街上的永樂市場後,才有感到:「啊~這或許就是老台北的味道。」
1908年成立的永樂市場,在當時是日本商人用來批發進口印花布料的集散中心,光復後則被政府規劃成全台最大的布料批發零售中心。雖然在1982年拆除重建後,加入了生鮮產品及日常用品的販售,但二、三樓仍保留了棉布及加工產品的批發與零售,更在之後正名為「永樂布業商場」,保留了獨有的行業特色。
當在商場漫步,觀察賣布的各家店面時,發覺店家們雖是有競爭關係的同業,但彼此的相處模式卻像是共同生活幾十年的老街坊,大人話家常、看報紙,小朋友寫功課、嬉鬧、甚至到各店串門子。
而在樓下單擺的布攤,則像個微型的社區中心。傍晚走出商場時,看到一位年輕人正陪著長輩在挑布,貌似母親的女士一邊揀選著陳列的布匹,一邊與老闆閒話家常,周圍的客人也三不五時地參與話題,噓寒問暖,似乎這裡交流的不只貨幣,更有情誼。
在講求利益的商業環境下,卻有著長期相處累積的默契及扶持,是那次留在心裡最鮮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