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新聞片段是中午吃便當的時候,那時候邊吃邊看覺得好像少了很多資訊。晚上補了幾個優質平台的文章後,又興起一些想法,整理一下。
陳玉珍現在被很多人拿來討厭或戲謔的幾個理由,大概就是她之前稱「北京是中央」這件事,以及明明沒有什麼特別大事(稍微夾到手而已)卻去急診還住病房。
但就這件事情來說(只能說沃草的這邊提供的文章和影片較為完整,但討論上還是有很多可以保留的空間),個人覺得蘇院長在這場質詢是小孩子氣啊,「臺灣不是個國家」就戳到了他的地雷,但當下那根本不是討論的重點。
一個人、一個團體的過去所作所為固然可以作為檢視其未來的標準,但程度太偏頗了,就被「先入為主」給綁架了。
「不因人廢言」,這句文謅謅的話,真的對於討論事情相當幫助,但真正能做的又有幾人?(白話說就是因為發言來自這個人,所以那些話就是屁)
再看看大部分的留言,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民主自由價值在臺灣真的有點可惜,對很多人來說,變成有點淪為拿來自由吵架的工具而已。(利益導向的新聞片段也真的不斷帶起這個風)
民主自由可貴的地方在於可以讓人民較無顧慮地發表意見、表達想法,但是否反而養成一些人根本沒有多加思考的習慣,以及被情緒、風向給帶著走的懶散民主參與模式?
PS:又政治(其他社科也一樣)上最無聊的一件事就是爭論某件事情的「對與錯」,所謂的「對」也只是主流民意下的意見,不代表真理。也常常所謂的「正確」,也僅端視用什麼標準和什麼前提來看一件事。
因為別人的價值判斷與自己不同(因為他用的標準不同),就否定別人的,這個因果鍊之間可以打上一個問號。
政治上真的超級習慣用「否定對方的價值觀」,伴隨使用各種手段(最常用的是國仇家恨、情緒綁架)帶起民眾的注意,來達成「讓更多人支持自己的價值觀」的目的:說到這,不得不說《一拳超人》裡頭的餓狼篇章的故事,生動演繹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