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系列:資訊不對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脫離學生時代一直都還會想起的課本內容,是經濟學的「資訊不對稱」。

因為生存在社會上的確一直都存在這樣的現象,人和人之間更是充斥著大大小小的資訊不對稱。

有時候聽著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後,再回想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了比較),都會覺得人真的都是活在自己想法所構築的世界裡,

「我以為…」、「我覺得…」。

就算是立論於客觀資料或樣本下所說「基於…所以可以得到XX結論…」,也都只是相對的客觀。

這世界上沒有全然的客觀,所謂的客觀都是每個人基於自己擁有的資訊所建構出來的相對客觀,或號稱一定數量樣本數所建構出來的相對客觀。

真有全然客觀的科學嗎?如果有,那怎麼會持續不斷地出現新的理論和觀念呢?老是說一天吃一顆蛋會膽固醇超標的時代也過去了。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凡是會和人牽扯到的工作(政治尤為代表)都被說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因為每個人都用其自我建造的世界在批判現象及爭取權利,而也在如此的思維之下,現在邊吃飯邊看社會新聞(每一件事都有當事人參與其中)時,聽著別人批判電視上的犯嫌如何如何時,自己都傾向繼續安靜吃著飯菜:因為我不是對方,我永遠不知道發生在對方身上的事情有什麼,每一件事情都隱藏著片段的資訊,影響著人們改變。

「就算是本人,相信也很難真正清楚為何自己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結果,突然知道真正成熟的人該是什麼樣子了,應該是了解到自己總是無知的吧。

當我們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或言論荒謬或不認同,或甚至產生對立性的情緒或想法,稍微具備理性的我們,會選擇即時剎車、盡可能在失衡之餘,嘗試了解對方可能想要傳達的是什麼,或究竟為何會做出如此的行為和發表如此的言論:但遺憾地,我們最終獲得的結果,都不是是「真理」,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一個自認滿意的答案,但終究仍然只是我們自己「腦袋又再次加工過後、所呈現出來的一些資訊」。


持續性地學習和溝通,可以讓人們離無知的這端遠一些,但卻無法逼近全知全能的神的境界,甚至是越離越遠:「這資訊上的無知,不只是科學上的理論資訊,人和人之間的資訊也一樣。」

結果,無可避免地,人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哩,在裡面打轉、興起情緒(在這個人們想像的世界裡的快樂和悲傷,基本上都是同質的事物),而這就是人們最大的局限。

而了解自身是無知的,並不斷提醒自己這個事實,雖然無法保證就此讓人生往你所想要的方向去改變,但卻給予了人生一把鑰匙,那是把可以讓自己回到真正快樂的關鍵:真正的快樂,不需要費盡千辛萬苦才能找到祂,就算找到了,也是短暫停留的、虛幻的快樂,只是人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快樂。

就像「離苦得樂」:這本身也還是自己想像出來的苦和樂。


「真正的快樂,一直都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黑仔.憨吉的沙龍
8會員
78內容數
黑仔.憨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05
外送行業這幾年在台灣蓬勃發展,關於外送員權益的保障,最常被拿來討論的是「外送員和平台之間成立的到底是僱傭關係or承攬關係」,這點在外送平台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參酌以往實務見解和釋字740出來,暫時先定調為:「外送員和平台,是僱傭關係」。 公司這一年裡面到底做了什麼,沒做了什麼,真是耐人尋味。
2022/06/05
外送行業這幾年在台灣蓬勃發展,關於外送員權益的保障,最常被拿來討論的是「外送員和平台之間成立的到底是僱傭關係or承攬關係」,這點在外送平台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參酌以往實務見解和釋字740出來,暫時先定調為:「外送員和平台,是僱傭關係」。 公司這一年裡面到底做了什麼,沒做了什麼,真是耐人尋味。
2022/06/05
實際朋友在這行業中,作法也都是新聞裡講的那樣,總歸幾句話, 「政府沒擔當,公文文字字面上解釋VS實務實際運作,就算沒有硬性寫上二十四小時內火化,但實際運作起來根本相去不遠了。還巴著公文上的文字,就是不敢承認要叫人家趕快燒一燒,有夠沒肩膀」 VS
2022/06/05
實際朋友在這行業中,作法也都是新聞裡講的那樣,總歸幾句話, 「政府沒擔當,公文文字字面上解釋VS實務實際運作,就算沒有硬性寫上二十四小時內火化,但實際運作起來根本相去不遠了。還巴著公文上的文字,就是不敢承認要叫人家趕快燒一燒,有夠沒肩膀」 VS
2022/06/04
https://www.instagram.com/p/CeOSP4-JmyS/?fbclid=IwAR2glrT9LwWazXiKJbqrqPUrHSWFpP05STllTXRhTAkU3pVgmgm0E0lmwxM lawyer_sunny 零:前言的前言 一、前言 BLABLABLA…
2022/06/04
https://www.instagram.com/p/CeOSP4-JmyS/?fbclid=IwAR2glrT9LwWazXiKJbqrqPUrHSWFpP05STllTXRhTAkU3pVgmgm0E0lmwxM lawyer_sunny 零:前言的前言 一、前言 BLABLABLA…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好壞似乎無庸置疑,像是吃原形食物、充足的睡眠、保持活動。那些越像廢話的論述反而越有可能是真的,已經基礎到不再有人試圖挑戰它,那麼再複雜一點、再細節一些的呢?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以及各自深入的方式,身為一個還沒有主見的學習者該如何面對這些他人的經驗及所謂的知識呢?
Thumbnail
  有些事情的好壞似乎無庸置疑,像是吃原形食物、充足的睡眠、保持活動。那些越像廢話的論述反而越有可能是真的,已經基礎到不再有人試圖挑戰它,那麼再複雜一點、再細節一些的呢?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以及各自深入的方式,身為一個還沒有主見的學習者該如何面對這些他人的經驗及所謂的知識呢?
Thumbnail
二元 小我 自我幻象 當我明瞭一些事情後 漸漸的會看透一些遊戲規則 身為人的反應模式 行為處事 讓自己好像那麼懂了一點又好像不是那麼清晰 尤其是在真正生活經驗中遇到時 我知道自己無法再用以前的方法過日子 好像是自己看透了 還是 這是沒看透 要怎麼保持高度看待事件 那可是門工夫 就像每個人
Thumbnail
二元 小我 自我幻象 當我明瞭一些事情後 漸漸的會看透一些遊戲規則 身為人的反應模式 行為處事 讓自己好像那麼懂了一點又好像不是那麼清晰 尤其是在真正生活經驗中遇到時 我知道自己無法再用以前的方法過日子 好像是自己看透了 還是 這是沒看透 要怎麼保持高度看待事件 那可是門工夫 就像每個人
Thumbnail
何謂滿足? 許多人類之人生態度往往就是不強求 說的也許超級宇宙簡單 光出一張嘴劈哩啪啦。我也有這個天賦 有一段時間我陷入僵局 面對各種無法突破的問題 我走進深深淺淺各式各樣的沉思 很多時候不懂。也逼自己不要懂 萬一醒來發現是自己拖累自己。怎麼辦 沒人深切感受到我處在黑暗面 畢竟不是本身經歷過的種種
Thumbnail
何謂滿足? 許多人類之人生態度往往就是不強求 說的也許超級宇宙簡單 光出一張嘴劈哩啪啦。我也有這個天賦 有一段時間我陷入僵局 面對各種無法突破的問題 我走進深深淺淺各式各樣的沉思 很多時候不懂。也逼自己不要懂 萬一醒來發現是自己拖累自己。怎麼辦 沒人深切感受到我處在黑暗面 畢竟不是本身經歷過的種種
Thumbnail
只要是人,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拋與接 只要是人,都需要的是自我療癒 只要想過的好,都必須自我覺察並且對話
Thumbnail
只要是人,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拋與接 只要是人,都需要的是自我療癒 只要想過的好,都必須自我覺察並且對話
Thumbnail
我們是如何給自己建立起對未來生活藍圖的?真的是因為我們本身就是有自主想法的人嗎?還是因為腦海裡,其實在哪裡聽過、見識過類似的事情存在,然後對這樣的畫面賦予行動,然後把「夢想」當真了。
Thumbnail
我們是如何給自己建立起對未來生活藍圖的?真的是因為我們本身就是有自主想法的人嗎?還是因為腦海裡,其實在哪裡聽過、見識過類似的事情存在,然後對這樣的畫面賦予行動,然後把「夢想」當真了。
Thumbnail
曾經我們不在乎那些流言蜚語,我們只做自己 曾經我們不在乎那些海誓山盟,我們只相信自己 曾經我們不在乎那些紛紛擾擾,我們只對得起自己 最近身陷在學習的海洋中,痛並快樂著, 已經好久沒因為學習,而感到快樂了。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好像都有他的目的,只是有些人 痛過之後,又是一條好漢,又是個美好的日子。
Thumbnail
曾經我們不在乎那些流言蜚語,我們只做自己 曾經我們不在乎那些海誓山盟,我們只相信自己 曾經我們不在乎那些紛紛擾擾,我們只對得起自己 最近身陷在學習的海洋中,痛並快樂著, 已經好久沒因為學習,而感到快樂了。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好像都有他的目的,只是有些人 痛過之後,又是一條好漢,又是個美好的日子。
Thumbnail
現在的你是有那些珍貴經驗累積而成的,沒有人的人生故事會一模一樣,今天想說說我從非黑即白的思維變成可以理解灰的價值觀轉捩點。 有記憶以來的首次思辨能力 我從小就是一個念書還行的學生,考卷的問與答總是有標準答案
Thumbnail
現在的你是有那些珍貴經驗累積而成的,沒有人的人生故事會一模一樣,今天想說說我從非黑即白的思維變成可以理解灰的價值觀轉捩點。 有記憶以來的首次思辨能力 我從小就是一個念書還行的學生,考卷的問與答總是有標準答案
Thumbnail
為徹底擺脫對錯的限制,我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對於「對」的概念輪廓。 (我認為)每個人的當下,都是根據過去已被自己「認知到」的經驗,所整合出來的原則來對未來做出預測,符合自己所認同、接受的邏輯跟框架(套路)的,就能夠被擺進「對的」的範疇。過去我下意識尋找的真理,相當於一條不可質疑、不可被推翻的一條路,
Thumbnail
為徹底擺脫對錯的限制,我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對於「對」的概念輪廓。 (我認為)每個人的當下,都是根據過去已被自己「認知到」的經驗,所整合出來的原則來對未來做出預測,符合自己所認同、接受的邏輯跟框架(套路)的,就能夠被擺進「對的」的範疇。過去我下意識尋找的真理,相當於一條不可質疑、不可被推翻的一條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