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r小玉的飲用母乳影片事件

2020/04/12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這幾天陸陸續續看到Instagram朋友限時動態post關於他們對知名Youtuber小玉於2020年4月8日上架的影片,所作出的一些批評,於是筆者好奇點開了影片,除了觀看影片內容之外,也瀏覽了底下的留言:罵聲不斷,負評如潮(截至2020年4月12日下午3點,dislike高達10萬,)。
看完後,一如既往地產生了一些想法,整理一下:
一、本文
(一)人是充滿許多侷限的小小生命體(對小玉、對留言者,皆相同):
1.所謂的「換位思考」永遠都是口頭說說而已。沒有真正體會過,根本無法了解當事人的感受(就像自己現在在這邊打打雜文,也是一樣的)。
但純粹理則學來說,懷胎十月的不適,以及照顧嬰幼兒成長的辛勞,卻是可以說出來的一個小結論,並且加上一、(二)所提及的原因:因此,如果要就此過程相關的人事物(例如:母乳),來做相關題材或發想,就表達方式和態度,是要戒慎惶恐的,必須承受更高風險,來確保影片最終可以獲得影片創作者所想要的結果。
2.有些人會覺得影片創作者,需就影片本身負責;但筆者覺得,這也只是有些人的「認為」而已:
在這個世界,要做事或說話,都沒有一套真正的標準和真理,所謂的標準,都是在一個前提下所設定出來的。
像是食品安全衛生法規,就是以保障人們食品食用安全為前提,所訂下的標準,如果從來沒有那個前提,就不會有那個標準產生。
換句話說,順序性是這樣:先有「前提」,才有「標準」;不同的前提,就有不同的標準。
所以,在小玉這個影片之中,很明顯的,留言者因為他們的前提和小玉不同,所以設定出的標準,自然也和小玉不同(在這邊講的標準,是呈現影片的標準);同時,因為許多留言者設定的標準是一致的,所以相對多數下,自然對於不同標準的少數(小玉),就產生了一面倒的負評聲浪。
至於只使用一套標準(因為反應相當強烈),並且以這一套來要求別人依照遵循。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特定教育制度下,所導致的一種社會現象。
「教育」該是什麼樣子呢?在臺灣來說,常常看到的教育是這個樣子的,師長設定一個標準,作為晚輩和學童說話和行為的依據。
這個模式本身,無須評價它的對與錯,只想說,這其實是一種很懶散的教育模式。
勤勞一點的教育者,是該要求晚輩和學童「思考」,其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究竟可以為其本身和周遭,帶來如何的影響?多少程度的影響?影響了多少人、多少事?然後依據教育者本身較為豐富的人生歷練和知識,就受教育者所思考出的方向,提供不同的資訊和養分,或著,給予受教育者其他更多更多不同的思考方向。
(二)小玉飲用母乳影片事件,所引發的紛爭,原因於一、(一)中提到,可能是因為「標準」不同,而這「標準」背後,是否可以用更多關於心理層面的內容來討論:
此部影片的留言者,大都是經歷過相當長一段時間辛苦的爸爸和媽媽,要把肚中小孩培育好並生出是不容易的;而生出之後要照顧好小孩,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而在此情況之下,為人父母經歷過的辛苦,更是沒有體會過的人無法想像的感受。
純粹直觀上來說,筆者會覺得,就經歷過這麼多這麼多辛苦的人,面對一件會產生相同或相似「感受」的相關事物(就像小玉影片中提及的母乳),他們會用一種更為堅固的方式,認為該有(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這件相同或相關的事物。
換句話說,影片觀看者(應該大部分都是經歷過相關育兒辛苦的人),藉由這種心理層面的感受,會更加強化他們所謂的「標準」,潛意識更加堅定地要求其他人面對相關的事物時,不該違背他們「標準」。
(三)針對小玉飲用母乳影片事件,就影片創作者本身,或許可以得到以下心得:
1.要用一個極端的表達方式和態度呈現影片,本來就是具備高風險的:就跟投資一樣,如果把所有資金都投入特定投資標的,風險是很高的。而小玉的風格就是如此(雖然沒有固定收看他影片的習慣,但就發生過好幾次的關於他的新聞事件,卻也多多少少看了他不少影片,至少對他的影片風格有了基本的了解)。
2.或許企劃一些題材時,可以稍微作些調查,「如果影片創作者以一貫的風格,呈現XX題材,是否會產生什麼問題?」
(1)畢竟影片風格不可能說換就換,且畢竟就已經建立起龐大粉絲數量的創作者來說來說,每個影片創作者本身的風格也是令其得以獲得龐大粉絲數量的原因之一。
(2)至於作完調查後,可能產生的結果,如果是like數很多(佳評可能節節高升),那沒有影片創作者會討厭;但如果可能結果是dislike數壓倒性而來,那影片創作者可能就要評估一下是否要產出該影片:還有產出可能性的原因在於,很多創作者希望獲得的結果,不見得只來自like或dislike。
二、大眾的回應?
(一)每當一個具備排山倒海負面評價的事件發生,是可以好好觀察留言者究竟留下了什麼評論的。
誠如其他負面事件一樣,小玉此次的母奶事件,傾瀉而出的留言,不意外地又出現了許多情緒性的謾罵字眼。
就像前述所及,人其實真的是一種具備相當大程度「侷限性」的生命體,因為所能看到的東西的範圍,很容易被「自己生活經驗和體會」或「情緒」,給框限在一個小小小的地方。
換句話說,筆者覺得如果一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之中,能讓一個人的發言或行為,所包含的「情緒」降到很低很低;同時,所包含的「自己覺得的」部分也降到很低很低:那這樣的行為和發言,就跳脫部分的的侷限性。
活在高情緒性及很高的自我性之中,或反之,哪種可以讓一個人比較自在和快樂,相信經歷過的當事人可以很清楚地作出選擇。
(二)舉例來說,以下嘗試就影片前幾則高讚數的留言,說說想法:
1:母奶是這樣讓你們拿來玩的嗎?
拜託母奶要熱過...
身為親餵母奶媽媽看到你們這樣感到難過
<筆者覺得>:
當事人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認為母奶的飲用,不該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同時興起了情緒)。而侷限的地方在於,所謂的創作,其實就是用自己的想法和風格呈現影片(在此不討論對與錯),而影片創作者卻是以自己一貫的風格呈現如何飲用罷了。
2:身為一個小孩的父親,光新聞我就替你感到難過跟同情了,我沒有母乳,但經歷過老婆脹奶、擠乳的痛苦及過程,我也在之中安撫她的情緒並幫忙擠以通乳腺,很可惜我們並不順利且失敗了,導致老婆因為這樣胸型跟生育之前有落差而自卑。
我想說的是,母乳的偉大並不只有它的營養成分,還蘊含著每位媽媽對自己小孩的愛及關懷,看著小孩把自己的母乳喝完是很有成就且感動的事,結果被你拿來當影片自以為幽默好笑?他媽是到底是什麼想法才會不經思索的就上傳影片了?你不是個名不見經傳的Youtuber內?
你之前鈔票泡澡、存款多少多好賺、要退出Youtuber又沒退出,這些我通通不在意,為了點閱率不傷及他人我都沒意見,但今天這支影片很明顯根本就是欠罵,同為男人我真的覺得很悲哀,更替你在旁邊的女性也感到悲哀,今天你能說母乳不可口不是那麼符合大眾的口味,畢竟我們嘗過太多味道了,心裡自然有主觀想法,結果?
噁心?心裡想什麼的人,也代表他是那種人。
這是我第一次在你的頻道留言,也不會有第二次留言了,因為留這些對我來說根本浪費我的生命,我只是替你的父母感到同情罷了。
<筆者覺得>:
當事人一樣是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認為小玉應該或不應該怎麼做(說)(當 然之中也燃起了情緒),但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是:「留言者所認為的該做(說)或不該怎麼做(說),是留言者認為的」,而侷限的地方在於,其實有更多情況下,留言者認為的做事或說話標準,都不會是別人認為的。
3:其實我覺得笑笑的反應比小玉還糟糕 從頭到尾一直表達出噁心、嫌惡 明明自己也是女生阿 等以後生完小孩回來看 不知道又會是什麼感覺
<筆者覺得>:
還是一樣是來自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認為影片創作者不應該有怎樣的反應:「留言者所認為的不該怎麼反應,是留言者認為的」,而侷限的地方在於,其實有更多情況下,留言者認為的反應的標準,都不會是別人認為的。
另外,客觀上來說,非現擠母乳的確是不好入口(除非經過處理),而影片創作者說穿了,其實可以說是表達出最不修飾的真實那一面;留言者可以說影片創作者表達出噁心、嫌惡,但筆者覺得也可以說影片創作者表達出的是最真實的感受:「從這點,可以得到的是,『每個人所認為的,除了來自自己生活經驗和體會,還來自看事情的角度』」
4:那時候我打翻了母奶時當下直接哭出來
母乳過程的那種心酸血淚
每一滴母奶都是媽媽身上的血
卻被你們這樣拿來嘲笑
而且那是你們沒有喝過剛現擠出來的母奶
新鮮的母奶是甜的
冰過的母奶是腥的
等到你們之後為人父母就會知道自己現在這隻影片會有多麼的可恥
<筆者覺得>:
還是一樣是來自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認為影片創作者不應該有怎樣的反應:「留言者所認為的不該怎麼反應,是留言者認為的」,而侷限的地方在於,其實有更多情況下,留言者認為的反應的標準,都不會是別人認為的。(但就這此母奶事件來說,留言者認為的反應的標準,是幾乎所有為人父母、有餵過母奶的人,所認為應該要有的反應的標準(不該戲謔))
5:我覺得YouTuber要拍片賺錢可以理解,但這已經有點超過了
第一母乳是給嬰兒喝(並不是給大人喝的)的裡面有很豐富的養分,我們生物課也學過母乳可以給小嬰兒抗體。
第二母乳的味道因人而異,媽媽本身吃的食物也影響到母乳的味道,很多父母好奇喝過新鮮的母乳,有些覺得不好喝因為有腥味但有些覺得甜但沒有人像你說的那麼誇張。
第三正常喝冰過母乳之前都會加熱搖勻
你說的懸浮微粒應該是母乳裡面的乳質,所以才要搖勻。
第四用戲謔的口吻來描述母乳對於哺乳的媽媽不尊重(而且你處理母乳的方式還是錯誤的),且正常來說不會有人用母乳做成珍奶
第五完全沒有傳達正確的母乳知識跟為何小嬰兒喝母乳比較好
再來雖然母乳是買來的但從網路上買來本身就違法,因為你沒有辦法確認母乳有沒有問題(添加其他東西)媽媽本身有沒有疾病(有些疾病的媽媽是不能哺乳的)
可以理解YouTuber為了要點閱而想出越來越奇葩的題材
但做出這樣題材的時候也要想想看有沒有尊重到每筆者
<筆者覺得>:
還是一樣是來自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認為影片創作者不應該有怎樣的反應(認為影片創作者這樣不尊重),或不應該有怎麼的行為(成年人飲用、做成珍奶),或應該傳達正確母乳的觀念:「留言者所認為的不該怎麼反應,或應該要傳達什麼觀念,是留言者認為的」,而侷限的地方在於,其實有更多情況下,留言者認為的反應的標準,或該傳遞什麼觀念的標準,都不會是別人認為的。(但就這此母奶事件來說,留言者認為的反應的標準、或該傳遞什麼觀念的標準,是幾乎所有為人父母、有餵過母奶的人,所認為應該要有的反應的標準(不該戲謔))。
不過這個留言,筆者覺得有許多點開放許多,不再是那麼侷限性:留言者有提到許多點,關於母乳怎樣的情況下,才會較不好喝(因筆者體質和飲食、是否添加其他東西),以及如何讓它好喝一點(加熱搖勻),還有避免網路上購買(擔心母乳添加其他不該添加的東西或來源本身的疾病問題)
(而這也是筆者在文章本文中提到的:所謂的跳脫部分侷限)
三、承二,筆者針對「大眾的回應」作出了一些評論,是否等同支持小玉的所作所為呢?
(一)會這樣覺得,可以再看一次一、文章本文。
(二)在一、文章本文,於其中有提到,怎樣的人是具備「侷限性」的:可以在三、這邊趁機多補充一些細節:如果看待一件事情的眼光,就只剩下「對與錯」,那這種特質也是相當侷限的。
而剛好三、這邊想談的內容,可以作為舉例:筆者如果替小玉講話,就代表筆者一定支持小玉嗎?會有這種思考的眼光,就是落入「對與錯」、只有兩種方向的侷限之中。
四、所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情緒」以及三、提到的「眼光只剩對與錯」,就是無用的東西嗎?
(一)探討這個標題,其實有一個有趣又矛盾的地方,那就是:
1.「筆者上述內文已經提到,如果以『對與錯』眼光看待事情,那就是落入侷限之中,那現在卻怎麼又在討論一件事情的『對與錯』(有用或無用)呢?」
2.然後讀者是否發現,訴諸言語或文字,或只要是人這個小小生命體為了傳遞自己意見所作出的「表達」,這「本身」就已經充滿「侷限性」了。
(二)承(一),仍然繼續就四、標題來討論,所以筆者想說:
1.沒有所謂的「對與錯」(「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仍舊落入侷限之中,因為有「沒有」,就有「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情緒」以及「眼光只剩對與錯」,這本身除了給人類帶來的煩惱,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更多。
2.還帶來什麼?在此就舉一個例子就好:金錢和利益。
要細說的話,這篇文章將會變得非常非常地長,所以再更簡化地說:現在,如果一個廠商要短時間內大量販售出商品,或長時間不斷維持商品的銷售,靠的不就是這幾點嗎?
繼續簡化地說,也就是考量到各個消費者的「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引起消費者的「情緒」,以及購買他的產品是「對的」,進而達成那些廠商的目標:「短時間內大量販售出商品,或長時間不斷維持商品的銷售」
────────────────────────────────────────────────────
其他細節,有機會、有事件,再另外說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黑仔.憨吉
    黑仔.憨吉
    紀錄生活雜感的地方,希望在這小小抒發空間中偶爾的一些感受,也可以令觀看者您有所收穫。 如果對您有幫助,您想請作者喝杯咖啡,請利用方格子相關贊助功能,感恩大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