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15度的勇敢」,這本書的作者陳寧,是八仙塵爆的傷者,其實我一直有在關注八仙塵爆後續的新聞,尤其是傷友的特別報導,看著他們樂觀的從「求生」到「求存」,還有我光想像都想像不來的劫後正念,都讓我有所思考。也是因為這樣我才發現了「15度的勇敢」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陳寧,在寫書時才26歲,小我將近10歲。她的文筆非常好,會用很多意想不到的比喻,讓我一邊沈浸在她的故事,一邊感嘆「原來還可以這麼形容!太貼切!太驚喜!太有才了!」我一下子就穿越到她所布置的場景,回到事件的當下,彷彿那一夜的人事物就立體的出現在我深夜的房裡。
我就跟著她,被火燒過一次,進出手術房數十次,換藥痛過無數次...,常人有的怨懟、痛苦;大小便都要由異性家人幫忙打理的羞恥;怕男友因此分手但又不敢勉強對方的脆弱、懷疑...。我藉著她,體會了那些可以體會,但卻沒有體會過的情緒,我的心情跟著陳寧的敘述,一頁一頁的,上下溜滑梯,最後止步在出院後的那幾篇。
一般人生病住院,出院就代表康復了,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生活了,但對燒燙傷患者來說卻不是,出院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可怕的開始。他們身上多半有疤,但這個疤不是只有影響美觀而已,它會閉鎖住傷者的手指、手腕、膝蓋、腳踝等關節,讓你動彈不得,所以燒燙傷患者必須不斷的復健,去撕開那些長在各個關節上,看起來像是「蹼」的疤痕,必須把這些蹼盡可能的撐開,讓關節活動起來,不然整個人就會像是穿進一件小了好幾號的衣服裡,限制住活動,嚴重的話甚至失去生活能力。所以復健對燒燙傷患者來說非常重要,是出院後每天都要做的日常,只要復健的好,他們在這場意外中失去的將只有外表的美觀,其他都可以跟「那夜」之前一樣美好。
在復健之路上,陳寧非常的樂觀、努力、自信、積極...,對,全都是非常巨量的正念,已經完全超乎我可以感同身受的範圍了,這種「超常」的正能量,讓我看書看到最後有點感受脫節,因為我並不是一個樂觀的人,我沒有辦法跟作者站在同一個樂觀角度看世界。全身皮膚近毀,看著完全不一樣的自己,怎麼可能樂觀,不可能樂觀,不可能想開,至少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
書的後記,陳寧訪問了她的爸媽、她在三總的鄰居傷友,和跟她一起去八仙玩也受傷的朋友...,陳寧的傷燙傷面積是58%,她訪問的其他三個朋友受傷面積分別是70%、80%,他們全部都好樂觀、好堅強,勇敢的令人不可置信,明明他們之中就有兩個氣切、兩個差點截肢...。
這種不可置信的樂觀,讓我在後面的章節看得有點恍惚,感覺很不真實,不像真實發生過的事。我自己也很納悶,照理說這麼勵志的故事,我看了應該要被激勵才是呀,我怎麼會是這種奇怪的情緒,我完全沒有被激勵的感覺,反而有點想閃躲,我不知道我想閃躲的是對傷友慘況的不忍直視,還是不想面對比他人懦弱的自己,反正我就是被激勵失敗了。看完書的情緒有點亂七八糟,說不上來,悶悶熱熱的。
今天吃飯的時候,我跟我弟分享了這本書(還有另外一本我現在正在看,也是八仙傷者寫的書,作者截肢雙腿和一隻手,燒燙傷面積超過90%),我描述了幾篇印象深刻的場景,只見我弟,眼睛直楞楞的看著我,嘴巴還微微的張開...,講到生死掙扎的地方,感覺到他還停止了呼吸,然後聽到一半,我弟突然大喊「不要說了!不要再說了!我沒辦法聽了!」我弟起身,逃離餐桌,連拖鞋都沒穿上,停在廚房門口轉身對著我喊「這太扯了!怎麼可能有人這麼堅強!我完全無法想像欸!感覺不像真實的故事了,現實生活怎麼可能有人這麼勇敢啦!」
呵呵,果然是我親弟。
持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