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讓我問你一個問題:「為了一段不被世界肯定的愛情,你,可以走多遠?」
當你與愛人終於逃離世界的束縛,浪跡天涯,對方卻在途中不幸過世,你能夠承受那份被獨留下來、面對世人冷眼的痛苦嗎?1841年4月,安妮.沃克爾(Ann walker)正承受著這般巨大的折磨......
身穿一身長裙,搭著搖搖晃晃的馬車,安妮.沃克爾的面容憔悴,蒼白的臉幾乎毫無血色。她的眼眶因為反覆哭過,而顯得泛紅腫脹。曾經蓬鬆柔美的金髮,此刻顯得亂無章法,隨意的黏在自己的臉上。
車上還有一個人,但不在車內。那個人,是安妮.沃克爾的愛人,此刻正靜靜躺在棺木之中,已是具冰冷的遺體。早在8個月前,她的愛人就死了。安妮.沃克爾為愛人做了防腐處理,不顧世俗恐懼的眼光,從遙遠的國度,將遺體運回了故鄉英格蘭。
駕車的僕從默不作聲。世界彷彿只剩下達達的馬蹄,在英格蘭的鄉村路上響徹。烏鴉低空劃過灰暗的天色,而安妮的眼神,正隨著烏鴉飛離的身影,望向灰色天光下,綿延的草原。
遠方,一棟熟悉的莊園,正映入眼簾。
「我們快到家了喔。」
「回我們兩個的家。」
安妮.沃克爾的對著本該在身邊,握緊自己雙手的愛人說。
再過不久,安妮.沃克爾將帶著棺木,前往鄰近的教堂。她愛人的靈魂將沒有神的庇佑,更沒有世俗的讚揚。葬禮之外,鎮裡的人們將議論紛紛,痛斥著安妮與愛人是多麼傷風敗俗,多麼離經叛道,多麼邪惡有罪。
安妮.沃克爾與愛人的罪,是什麼呢?其實,就只是相愛罷了。
安妮.沃克爾深深愛著、此刻卻躺在棺木裡的人,很剛好也叫「安妮」。在很久很久以後,人們會反覆訴說,關於兩個安妮,與一段愛情的故事。在那個還不懂愛可以不限性別的保守年代裡,安妮與安妮,她們相遇了,然後相愛了。
那個安妮,與她的日記
1791年的4月3 日,棺木裡的安妮,只是個初誕生的嬰孩。她的父母,為她取名為安妮.李斯特(Anne Lister)。
她誕生於英格蘭北部的奔寧山脈(Pennine mountains)山腳下,這是英國最著名的「文學景點」之一,例如愛情巨著《咆哮山莊》與《簡愛》都源自於此。而這似乎也象徵了安妮李斯特的一生,注定充滿深刻入骨、世俗難容的磅礡愛情。
壯闊的奔寧山脈,是英格蘭磅礡愛情的發源地 圖片來源
安妮.李斯特的父親,是曾參與過美國獨立戰爭的軍人,家族富裕,這讓她從小便擁有充足的學術教育。在當時,英國女性沒有財產繼承權,更無法上大學,只能等待婚嫁。但安妮.李斯特並不甘心於這樣的人生,她求知若渴的,學習了各國語言、數學、天文學、地質學等豐沛知識。而隨著知識充裕,也孕育出她叛逆的性格。
她的叛逆之處在哪裡呢?最顯眼的,莫過於她極為「中性」的外觀:拒絕穿上華麗的裙裝,安妮李斯特從小便穿著素黑的褲裝,頭髮嚴謹的盤起,再戴上高高的黑帽,腳踏黑色皮鞋,使她顯得格外英挺颯爽。除此之外,她豪邁的談吐、火熱的性格,都使她與一般女性極為不同。
每當她走在英格蘭的街道上時,總會引來周圍民眾的議論紛紛:「簡直就像個男人!」尤其是自詡「紳士」的上流男性,紛紛恥笑安妮.李斯特模仿男性的舉止。他們會寫匿名信件羞辱她,或刻意在眾人面前向她求婚。背地裡,人們為她取了個綽號—紳士傑克(Gentleman Jack),嘲笑她自以為能與男性齊平的不自量力。
安妮.李斯特的父母深感羞恥,因此在她7歲時,便將她送至女子寄宿學校,希望嚴格的教育能讓女兒「迷途知返」。但頑強的她,甚至連老師的打罵都不放在眼裡,這使得她經常被關禁閉,丟進暗無天日的閣樓「自我反省」。
無人理解的日日夜夜裡,安妮李斯特開始將心事,一點一滴記錄在日記中。她以自創的密碼替換英文,封鎖住真實的心聲,持續紀錄,直到死亡到來。短短34年的日記生涯裡,她寫下了26本日記,14本遊記,共500多萬字。
以數字與符號組成密碼,安妮李斯特正是以這種方式記錄自己的秘密生活。圖片來源
是什麼樣的心事,讓她必須如此如癡如狂的書寫,並且必須以密碼封印呢?是的,正是愛情。在她那滿是密碼的文字裡面,隱藏的,是當時還無人理解的深刻愛戀:作為一個女人,安妮李斯特從小便發現,自己只能愛上女人。
那個安妮,與她的萬千愛戀
我深愛且只愛與美女的性愛,並因此被她們所愛,我的心拒絕任何一種除此之外的愛情。
I love and only love the fairer sex and thus beloved by them in turn, my heart revolts from any love but theirs.
──安妮.李斯特的日記節錄
1804年,13歲的安妮.李斯特被送到約克莊園學校。因為行為「不端莊」,她與另一個問題學生伊麗莎(Eliza Raine),一同被關在昏暗的閣樓之中。擁有俊帥的容貌,與充滿文學造詣的浪漫口條,讓安妮.李斯特極為迷人,伊麗莎沒有辦法抵抗這強大的吸引力,兩人一同墜入了深深的愛河。
在19世紀,甚至連女同性戀(Lesbian)這個詞彙都還沒發明出來。自知只愛女人的安妮.李斯特,只能在未知的領域中,逐步探索著,自己想要的愛情是什麼?很快的,安妮.李斯特領悟到,雖然自己愛的是女人,但不願意因為這樣,就隨意找個「願意愛自己的女人」將就。
我必須活在愛與被愛之中,才能獲得幸福。
I must have the object with me & in loving & being loved, I could be happy.
──安妮.李斯特的日記節錄
對安妮.李斯特而言,愛情應該是性靈與物質都能滿足,才是完美的。她決定要找一個能與自己深深相愛、學識相近,且財力雄厚的女性,作為自己的理想伴侶。為了尋找那完美的另一半,她離開了伊麗莎,這讓伊麗莎陷入絕望之中,甚至必須進入精神病院治療。
在接下來的歲月裡,如果用現代一點的詞彙形容安妮.李斯特,或許可以用「渣女」來形容吧?安妮.李斯特四處尋找讓她怦然心動的靈魂伴侶,周而復始的四處調情、約會、與分手。
安妮.李斯特的魅力,讓眾多女性難以招架,在那個男性主控權極大的時代,一個迷人俊俏又懂女人心的「紳士女人」,讓保守的女孩們,心裡都開出了花。但沒有誰可以真正駐足她的心。女孩們不是太驕縱、就是太膽怯。那個幻想中的理想女神,始終沒有出現。
我知道我的心,也了解與我相似的人們。但即使如此,我依然與世人如此不同,或許這世上終究不會有與我相似的人了。
I know my own heart and understand my fellow man. But I am made unlike anyone I have ever met. I dare to say I am like no one in the whole world.
──安妮.李斯特的日記節錄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名為瑪麗安娜(Marianna Lawton)的女孩。身為醫師的女兒,她聰明、美麗且富有。
安妮.李斯特深深愛上了她。她每天寫數封書信給瑪麗安娜,為了見愛人一面,她騎馬穿越整個約克郡,不畏風雨跨越40多英里去見她;甚至,她為兩人訂做了婚戒,用自己的方式與對方私定終生。
諷刺的是,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觀中,由於女同性戀不會「未婚先孕」,比起跟男人未婚戀愛體面得多,因此家族多半不加以干涉。但,這種默許,其實源自不承認這種「愛情」,世人視之為「婚前的小遊戲」,時間一到,終究該收心找個男人結婚。
安妮.李斯特沒有想到的是,她深愛的「靈魂伴侶」瑪麗安娜,竟也抱持這種看法:私底下,瑪麗安娜為這段關係感到「羞恥」,不管是安妮.李斯特前衛的男裝、還是不顧體統的言行,都讓瑪麗安娜無法接受。
1815年,在安妮.李斯特24歲那年,瑪麗安娜決定與一個富有的鰥夫結婚。這徹底粉碎了安妮.李斯特的心。更淒涼的是,她甚至必須以閨蜜的身分,坐在教堂中,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愛人嫁為人妻。
接下來的日子裡,她持續以「閨蜜」的身分,與人妻瑪麗安娜保持「不純粹」的友誼。她參與瑪麗安娜的蜜月之旅,忍受愛人與丈夫調情;她更不定時住進瑪麗安娜的房間,與她同床共枕。
這世上將再無人,能像我一般如此寵愛著她。
Surely no one ever doted on another as i deid then on her.
──安妮.李斯特的日記節錄(寫給瑪麗安娜)
瑪麗安娜的丈夫默許這一切,畢竟不會「懷孕」,在那個年代,就不被視為「偷情」。最終,是瑪麗安娜再也受不了他人的嘲笑眼光。她請求安妮李斯特,不要在大家面前與她親暱,這令她十分「丟臉」。
1823年,32歲的安妮李斯特終於心灰意冷。拋下這段長達10年的愛戀,她遠赴歐洲大陸,此生再也沒有與瑪麗安娜相見。
那個安妮,與她的事業
漂泊於歐陸的歲月裡,安妮.李斯特再度成為玩世不恭的花心女子。周旋於一個又一個的富家女子之間,希望進入上流世界,以達成衣食無缺的目標。這中間,當然不乏失敗的戀情,每個她認為是「真愛」的女性,最終都會拋下她,選擇與男人結婚。
但,她依然堅信著,有一天,她會找到那個完美女孩。
而在成就方面,她同樣展現出過人的膽識:安妮.李斯特走遍各國,甚至成為第一個登上庇里牛斯山的女人;她學識豐滿,談吐迷人,讓她建立起良好的上流人脈,社交手腕甚至強過許多貴族男性。
1831年,她40歲了,卻不減她的俊美。由於李斯特家族人丁漸少而逐漸沒落,身為女性的她,終於決定回國接手祖產「希伯登莊園」。
面對家道中落的危機,她以強勢的魄力,建立起整個約克郡的礦產事業,讓家族的聲望與經濟再度提升。對當時的女人來說,她已企及了無可想像的成就高度了。
但總有一件事,她始終無法滿足──愛情。
做為一個攀越庇里牛斯山、又締造家族偉業的奇女子,她心目中的愛情高度,卻似乎高得無法達成,終要成為一場虛空的幻影。她沒有想到的是,愛情,終究還是來臨了。而且,近得讓她無法想像。
繼續閱讀
參考文獻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