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說:怎麼食譜會有那麼多文字?
是的,這是一本很不食譜的飲食書,然而,我喜歡。
喜歡《調味》的看法,「一般人做菜最大的毛病是不懂得調味,這不是要吃得很鹹,而是只要多那麼一點點,整道菜的味道就會鮮明很多。」米其林三星大廚湯瑪斯.凱勒說「下鹽的目的是為了托出食物原味,如果鹽不夠,食材本身的味道發揮不出來;如果一吃就嚐到鹹味,肯定是下太多了,如何掌握微妙的平衡,是廚師的一大挑戰。」
作者以實例說明原本鹹味的食物,添加一點若有似無的檸檬,味道會清晰且鮮亮許多;味蕾天生抗拒的苦味,經過鹽酸辣的調和刺激,就能將苦味提升為味覺的快感;而甜味能將酸鹹苦辣融合一氣,讓原本五味雜陳的五味環環相扣,增添食物的餘韻。
生命也是如此,五味調和比例不同,造就不同的人生,精彩度各有不同。
《艾維提斯的完美雞蛋》彷彿是一門化學實驗課,煮雞蛋的溫度應該多高呢?法國著名的食品化學家艾維提斯說最理想的水溫是65度,因為蛋白在62度開始凝結,蛋黃則需要68度,所以水溫如果能控制在62到68度間,就能煮出柔嫩蛋白與半熟蛋黃,這個範圍剛好是一般溫泉的溫度,也和溫泉蛋道理雷同。
於是作者開始實驗,30分、60分、90分、120分各取一顆蛋,第一顆蛋水汪汪的,可以用喝的;第二顆和第三顆蛋外觀差不多,切開蛋黃,從裡到外均勻的幾近透明色澤,像凝膠一樣,口感綿密溫和;第四顆蛋仍是水嫩蛋白凝膠蛋黃,證明了小火恆溫烹煮再久也不老。
作者還提到日式茶碗蒸滑嫩的原因是全蛋打散後加入三倍的高湯,讓水分大於會凝結的蛋白質,再用不流失水分的文火烹調,自然比滾水煮的蒸蛋滑嫩許多。
讀完後我才恍然大悟自己料理蛋失敗的原因,一顆小小的蛋也有大大的學問,理論與實務合用,知其然才能得心應手、變化無窮。
作者莊祖宜原本是人類學博士候選人,因緣際會轉行入廚,把學術的知性訓練融入廚房的食材與烹理,加上風土與人情,轉化成極好看的飲食書,就算不做菜,也能從中得到樂趣與知識。
書名:其實大家都想做菜(祖宜的飲食觀點與餐桌日常)
作者:
莊祖宜出版社:新經典圖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