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學輪番發生學生墜樓的危機事件,在部分討論學校諮商師的文章中,我看到這樣一個留言,大意是:「曾經有個學生要自殺了,但是寫email給諮商師,諮商師也只是叫校安人員處理,不會自己趕到現場,憑這種諮商師的態度,諮商師增加再多都沒用。」
看到這種留言,諮商心理師如我真的是先嘆氣……然後來寫文字回應。
首先是,危機事件的時候,學生輔導系統是有明確的分工的。
假若從個人的角度看,看到的好像是學生想找諮商師找不到!怎麼可以這樣!學生都跟你求救了耶!見死不救!垃圾!(下略各種情緒字眼)
但從實務的角度上來說,若是學生有自殺/自傷風險,學校端能做的,就是立刻通報警政系統,接著連結醫院強制送醫,叫諮商師到現場其實沒有什麼實在的功能。
是期待諮商師衝上去抱住個案嗎?還是想像諮商師會坐下來跟個案談話,讓他破涕為笑,重拾生命的美好呢?
這在戲劇表現中是可能的。
真實的情況是,諮商師動輒有十幾、二十個個案(甚至三十多個),同時其中一定有數個較為危機的個案,說的誇張一點,假如一個諮商師的數個個案同時發生狀況,請問諮商師應該先去陪誰?
危機時刻本來就需要有人負責不同的工作來分擔,不可能期待諮商師要趕到各種危機現場。
這是實際面上的問題。
今天台大是已經符合學生輔導法的人員設置數量,但依然不敷使用,更可以看出要諮商師趕到危機現場,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
在此我要補充,學生輔導法規定,大專以上學校每1200人設一名輔導人員,往上每多1200人再多設一名人員,這種配置真的夠?我想就算諮商師能影分身也是未必足夠的。
另外,諮商心理師是專業工作,心理諮商需要有一定的框架和在固定的場域(場域這點有在逐漸打破,像是網路諮商),我們相信,給個案一個相對穩定的諮商框架,才是對個案的心理調適與成長是有益的。
畢竟人來做諮商,不是為了變成一個只能在諮商室生活的人,而是希望自己能在自我跟環境中取得平衡,最後能活在現實世界裡。
所以比起無止境的照顧/呵護個案,諮商師們同樣知道考慮現實,跟適時放手的重要。我們給的不是每一次你難受了幫你打麻醉,是在你每次跌倒的時候,讓你知道有人願意陪你站起來,再次面對人生路上的坑坑疤疤。
原留言提到諮商師的態度若是不好,把諮商師跟學生的比例拉到一比一也沒用。
基本上我同意他的後半句:「一個人人配有諮商師的學校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現實社會也不會長成這樣,生活中才不會有人時時刻刻在意你的感受,認為你的當下最重要,一般人只會以你的外顯行為,來決定對你的評價與感受。
真正重要的是,生活中有沒有建立起彼此支持的連結,這個連結也不是要有人一直幫忙、百般照拂,而是在關鍵時候能有人搭把手就好。
上述這些不是要指責,想要在危機時刻看到諮商師的這種想法,也許有人看完以上文字,還是覺得在最危機的時候,就是希望諮商師能在身邊。
但我想要說明的是,這種想法在現實面上的不可能。
還有,澄清這並「不是諮商師的態度不好」所以耍大牌不去照顧學生,而是諮商師需要分工,也會在每週穩/固定的時間跟學生諮商,才能發揮心理諮商真正的效果。
想想,有個人與你固定有約,以你為重,認真傾聽、陪伴你度過人生低谷,不也是件美好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