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鬼滅之刃》 拆解庸才變專家之道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日本動漫《鬼滅之刃》究竟在夯什麼,不就是一部打怪的卡通嗎?為了跟上話題,我花了幾天時間看完,我要說除了血腥畫面和角色誇張且無意義的嘶吼之外,故事倒是很吸引人;而隨著劇情的發展,我越看就越覺得《鬼滅之刃》的作者,或許讀過近幾年十分暢銷的心理學書籍《刻意練習》,因為炭治郎從平凡男孩蛻變成滅鬼大師的過程,基本上就是這本書的實踐者。
《鬼滅之刃》講的一個叫炭治郎的男孩,全家都被鬼怪給殺死,唯一倖存的妹妹禰豆子,卻身中鬼血之毒,如果不能找到解藥,就會變成鬼。炭治郎為了拯救妹妹,踏上了滅鬼旅程。
針對弱點 進行「刻意練習」
炭治郎滅鬼第一步,就是先拜師學功夫,他每天練的基本功是揮刀上千次;只不過就算他出刀再精準,面對招式萬千的鬼怪,恐怕也招架不住。
於是炭治郎的師父設計了一套「刻意練習」的課程,也就是針對炭治郎的弱點,加強訓練。他把炭治郎丟進深山中,設下重重陷阱,炭治郎天天被這些陷阱弄得遍體鱗傷。經過思考後,炭治郎決定要每天寫日記,記下今天的經驗,明天再針對防守弱點加強練習,後來隨著經驗值增加,炭治郎的反應也越來越靈活;這期間,師父還不斷提高陷阱難度,這樣周而復始地針對弱點練習,一年之後,再也沒有任何陷阱能難倒炭治郎了。
刻意練習要請教專家 突破盲點
師父於是又為炭治郎設下另一個難關,要他用刀劈開一個圓形巨石,這讓炭治郎再度陷入無法突破的困境;幸好有兩位死去的前輩鬼魂指點,炭治郎才能將所學功夫融會貫通,終於劈開巨石,獲得加入「鬼殺隊」的初級資格。
「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提到的另一個進步的關鍵,就是請教相關領域的專家,請他們指出自己的錯誤或不足,然後再進行有效的練習,而不是原地打轉重複錯誤。炭治郎請教的專家,就是那兩位不請自來的鬼前輩。
跌倒七次 爬起來八次的秘密
炭治郎通過考驗,終於成為鬼殺隊的一員,他揹著妹妹,一路過關斬鬼,隨著實戰經驗增多,他也變得更強大。不過途中他也遇到一些夥伴,對於無止境殺鬼的戰場感到厭倦或膽怯,甚至想要放棄,因為殺到最後,他們已經忘了自己的初衷。炭治郎能堅持下去,是因為他有必須完成的終極目標——拯救妹妹。
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卓越的人士,他們在困境中,比一般人更能堅持,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有超強意志力,而是他們有非常明確和強大的目標。就以麵包大師吳寶春為例,他的目標是要成為世界麵包師冠軍,為台灣爭光,有了這個強大的使命感,他才能忍受每次揉麵團的辛苦,面對無數次烘焙失敗而不氣餒。是那種迫切的渴望,讓他攀上了世界的巔峰。
邁向成功要有跌倒七次,爬起來八次的精神,但在準備跌跤之前,一定要先確立自己的目標。
天賦不是成功關鍵 恆毅力才是
另一本暢銷心理學書籍《恆毅力》的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發現,成功的關鍵不是天賦,而是堅持下去的「恆毅力」。她舉全美國最難擠進的西點軍校為例,學生入學後,就要展開如地獄般的體能訓練,在畢業前,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會輟學。作者發現,最後能畢業的人,學習成績不見得很優秀,也都不是那種贏在起跑點上的人,但他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特質,就是堅持下去的「恆毅力」。
炭治郎只是一個賣炭的小男孩,要說他有甚麼過人的天賦,不過就是嗅覺比一般人靈敏罷了;但為了拯救妹妹,他撐過一場又一場的滅鬼戰役,他也是靠「恆毅力」才終於能擠身鬼殺隊中最強的劍士之一。至於最後炭治郎是否找到解藥,讓妹妹禰豆子恢復成人,這我就不爆雷了。
    12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麗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歲月是藏不住的,老貓學會了放下、不勉強、讓自己依賴,這是牠除了使喚我以外,教會我的事。
    我敢說無論哪個時代,不論你是打赤腳扛鋤頭,還是滑著手機等Uber外送,時代都能壓榨出你一肚子的苦水;時代和貧窮輾壓著福貴、自動化輾壓著工廠作業員、大數據和AI輾壓著白領階級,在哪個時代活著都不容易。
    我跑錯戲院了。 相約的朋友很體貼,把電影票退了還搭捷運來與我會合,見面後我一直道歉;這原本會是一個充滿愧疚感的夜晚,直到他拿出一張穿錯鞋的照片......
    兩個不相識的女人走進電梯,誰也不願伸手按關門鈕,那按鈕彷彿已被確診,任誰也不想沾上。疫情期間,人多的地方就是生存競技場,人們回到家又按下電視鍵,把自己丟進一場更大規模的災難中,然後他們在裡面找到了對抗恐慌的解藥。
    我想世間最大遺憾,一定包括了「來不及說再見」。 新冠肺炎在全球,造成超過16萬人死亡,把親人送進急診室那天,往往就是永別之日。無法舉行葬禮的家屬,只能開車經過墓地,隔著車窗向逝去的親人道別。
    一切歸零,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後。 瘟疫過後的世界,許多人會一無所有,親人染病猝逝、事業倒閉、失業、股票一夕成壁紙、還會有很多很多從零開始的故事。但只要活著,那口氣還在,千山萬徑從零開始又如何?
    歲月是藏不住的,老貓學會了放下、不勉強、讓自己依賴,這是牠除了使喚我以外,教會我的事。
    我敢說無論哪個時代,不論你是打赤腳扛鋤頭,還是滑著手機等Uber外送,時代都能壓榨出你一肚子的苦水;時代和貧窮輾壓著福貴、自動化輾壓著工廠作業員、大數據和AI輾壓著白領階級,在哪個時代活著都不容易。
    我跑錯戲院了。 相約的朋友很體貼,把電影票退了還搭捷運來與我會合,見面後我一直道歉;這原本會是一個充滿愧疚感的夜晚,直到他拿出一張穿錯鞋的照片......
    兩個不相識的女人走進電梯,誰也不願伸手按關門鈕,那按鈕彷彿已被確診,任誰也不想沾上。疫情期間,人多的地方就是生存競技場,人們回到家又按下電視鍵,把自己丟進一場更大規模的災難中,然後他們在裡面找到了對抗恐慌的解藥。
    我想世間最大遺憾,一定包括了「來不及說再見」。 新冠肺炎在全球,造成超過16萬人死亡,把親人送進急診室那天,往往就是永別之日。無法舉行葬禮的家屬,只能開車經過墓地,隔著車窗向逝去的親人道別。
    一切歸零,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後。 瘟疫過後的世界,許多人會一無所有,親人染病猝逝、事業倒閉、失業、股票一夕成壁紙、還會有很多很多從零開始的故事。但只要活著,那口氣還在,千山萬徑從零開始又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隨著台漫IP改編劇《用九柑仔店》和《神之鄉》先後在2019與2021年問世,卻證明了過去成功在地化的日漫IP改編劇和如今的台灣漫改劇,竟有著神似與精神承繼之處—而差別當然是,現在我們用我們原汁原味的在地故事與鄉土,去承載我們最真實的台灣情感。
    Thumbnail
    在夢境,似夢非夢 在現實,真真假假 有人逃避現實,寧願以夢為庇護 有人通過夢境,治療自己的創傷 事實來自虛構 一切事實和虛構 遊走於夢境和現實
    Thumbnail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澀谷直人。 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實沒有那麼多。每本提到簡單生活的書都這麼說,我自己也這麼認為。「你的東西算少的了。」朋友這麼說,但在剛好要搬家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我的東西怎麼會這麼多。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隨著台漫IP改編劇《用九柑仔店》和《神之鄉》先後在2019與2021年問世,卻證明了過去成功在地化的日漫IP改編劇和如今的台灣漫改劇,竟有著神似與精神承繼之處—而差別當然是,現在我們用我們原汁原味的在地故事與鄉土,去承載我們最真實的台灣情感。
    Thumbnail
    在夢境,似夢非夢 在現實,真真假假 有人逃避現實,寧願以夢為庇護 有人通過夢境,治療自己的創傷 事實來自虛構 一切事實和虛構 遊走於夢境和現實
    Thumbnail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澀谷直人。 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實沒有那麼多。每本提到簡單生活的書都這麼說,我自己也這麼認為。「你的東西算少的了。」朋友這麼說,但在剛好要搬家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我的東西怎麼會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