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選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韓劇《Sweet Home》中的噬人怪物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weet Home》為 Netflix 推出的恐怖驚悚影集,劇情改編自金坎比、黃英璨兩位作家的網路漫畫。故事敘述了繭居族少年車賢秀,在發現了公寓內出現大量的怪物後,決定與鄰居們一同保衛家園。該劇由曾執導《鬼怪》電視劇的李應福導演所拍攝,並請來了好萊塢特效團隊形塑故事中「怪物」的樣貌。《Sweet Home》在 Netflix 上架後,一舉登上了全球排行榜第三位。
片中的背景設定提及,人類之所以會成為怪物,並不是因為外星生物襲擊、病毒感染等原因,而是源於人自身的「欲望」導致。然而,欲望所謂何物?以下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之。
欲望所謂何物──原欲作為一隻怪物
在電視劇中,「怪物」的生成是依靠人類不斷餵養的欲望而產生,它們是欲望的具象化,是衝破理性層面後全然感性化的自我。在原作中,在男主角身體裡的怪物曾對男主角說道:「我們把本來是身體主人的你們,全都關進用欲望編織的天堂裡了⋯⋯我們是你們的靈魂。」
以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論來說,怪物指的是人類無法抑制的原欲(Libido,又稱力比多),是每個人心中最原始的欲望。佛洛伊德早期在提及原欲理論時,將此概念解釋為「性驅動力」,而後榮格(Carl Gustav Jung)修正其說法,改為「對生命的驅動力」。
在劇中首次出現的怪物,是住在賢秀家隔壁的藝人練習生,因為工作的關係,女練習生必須忍受長時間的飢餓,最後因克制不住對食物的欲望而成為了食人的飢餓怪物。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女練習生即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的層次而成了怪物。相比於女練習生演變而來的飢餓怪物,在電視劇中出現的「蜘蛛怪物」,實際上在漫畫裡是隻追求「生理及安全需求」的怪物。在原作中,當蜘蛛怪出現時,口中會喃喃念叨著:「我…要…活…下…去…」,讀者得以猜測它應該是在怪物橫行於社會後,為了生存而轉化成為怪物型態。
除了低層次的需求外,男主角賢秀則是因為追求「自我實現的需求」而進化。他為了保護社區裡的人們而成了手上長滿尖刺的怪物。回顧於賢秀過往的生命中發生的遺憾,皆起因於「他無法守護身邊的人所帶來的虧欠」。像是為了保住父親的職位,選擇隱忍父親公司裡老闆兒子的霸凌;又或是為了保護同學不被欺負,選擇出手制止霸凌者的行為。但即使為身邊人做了這麼多,他的付出卻未曾得到回報。
與原作不同的是,電視劇並未能深入刻畫每個怪物所承載的內心欲望。比方來說,劇中出現的「黏液怪物」,它的存在是無害且善良的。漫畫裡交代了這隻怪物的產生,是源於一位躲藏在衣櫃裡的小男孩,因為害怕被其他怪物發現而轉變為讓人難以察覺的「黏液怪物」。因此,它的欲望即是不被人所發現。此外,在地下室中休眠的「飛毛腿怪物」,在漫畫裡也有提及它的出身背景。「飛毛腿怪物」生前曾是一位田徑選手,它的欲望便是希望自己的比賽成績能夠超越競爭對手。當它怪物化以後,也成了一隻跑步飛快的怪物。
末日下的人性展現──以心理動力論(Psychodynamics)為分析
在論及末日的作品題材中,必然呈現的是,在浩劫之下的人性多樣性。而綠之家的住民們在災難來臨時,也展現了不同的個人意志。在佛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中,將個人的精神層面分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這三個心靈層次皆可以體現在不同的角色上。
首先,「本我」的形象出現在突然闖入綠之家的不法暴徒上。這些非法闖入者,並不理會社會規範,在社區裡隨意殺戮。他們開著車衝撞進入了居民們的防禦基地後,下車後第一件事便是手拿短刀刺進了無辜居民的身體裡。其中兩位暴徒更戲謔地說道:「不要隨便說要拿槍掃射,慢慢玩弄他們也很有趣啊。」另一位無法控制自我性欲的罪犯,更試圖對女性實施性犯罪。這些犯罪團夥的現身,證實社會體制的脆弱性以及深層的人性之惡,在無法可管的末日情境中,更張狂地顯露出來。而在《屍速列車2》中,同樣也出現了團體結構相似的暴徒團體,他們大都毫無道德,以實現自我目的性為導向。
在「自我」的實踐上,則以社區裡的領導者李恩赫為代表。他能夠完美地把持社會規範與道德底線之間的界限。在團隊中,負責制定社區的行動策略,為綠之家中的「大腦」。
李恩赫在劇中被刻劃為一名典型的功利主義者(Utilitarianism),為了滿足多數人的利益,他可以犧牲掉少部分人的權益。然而,即使他所做出的決策皆是以公共利益為導向,卻經常陷入難解的道德難題。當急於外出尋找女兒的母親懇求他打開公寓大門時,他會毫不留情地拒絕請求,只為了保障社區居民的全體安全,確保不會有任何怪物趁虛而入。儘管他的決策是出於對公共安全上的考量,卻使他必須背負著冷酷無情的罵名。
然而,在漫畫中李恩赫的形象,實際上有著層次上的轉變。在原作中初登場時,他是一名樂於助人的理想主義者(Idealist)。在怪物事件爆發後,立刻組織救援隊在各樓層間進行營救。然而,當他在一次組織行動中,使一名隊員無辜喪生後,李恩赫的態度才轉為保守,利用正在「怪物化」的賢秀,完成多次的危險任務。
最後,「超我」的人物形象,以基督教徒鄭載憲為代表。在一次抓捕怪物的行動中,在出發前,他雖然深知自己可能敵不過怪物的攻擊,依舊慷慨赴死。當變成怪物的警衛先生試圖傷害居民時,是手拿長刀的鄭載憲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至於其他綠之家的住民們,則因為畏懼怪物藏身在圍欄之後,怯弱得不敢上前。最終,他被變身成為怪物的警衛切下了手臂,而後為了保全大家的安全,選擇與怪物一同葬身火海。在這脆弱、渺小的個體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身上存有的神性,即便自知不敵怪物的力量,仍願意為他人獻出自己的生命。
小結
《Sweet Home》將怪物事件的發生背景設定為 2020 年,正同於在現實時空中與疫情作戰的我們。在全球化的情境因疫情緣故而中斷下,半封閉的社會型態將作為觀眾的我們與劇中的末日情節相互交會。正同於劇中的台詞所言:「就連最深的黑暗,也是從最昏暗的光線中消失。」在《Sweet Home》中出現的噬人怪物,正是要讓我們學習著如何與黑暗共處,並在黑暗之中找尋光亮。
全文劇照提供:甲上娛樂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齣戲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什麼讓人驚喜連連高潮不斷的劇情,也不是赤楚衛二與町田啟太之間那帶點清甜微香的互動,而是無意間能看見其他人孤島樣貌的安達,是「如何」打開他自己的孤島的門,讓黑澤輕輕地踏入──故事一切的精采,就是這個如何而已。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內心,勢必扮演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這齣戲最吸引人的,其實不是什麼讓人驚喜連連高潮不斷的劇情,也不是赤楚衛二與町田啟太之間那帶點清甜微香的互動,而是無意間能看見其他人孤島樣貌的安達,是「如何」打開他自己的孤島的門,讓黑澤輕輕地踏入──故事一切的精采,就是這個如何而已。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內心,勢必扮演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一直到全劇結尾,當 Donny 聽著 Martha 的獨白而痛哭時,那並非是騷擾終於結束後的鬆一口氣,而不是受傷後準備痊癒的自我釋放。那是在漫長(且並不一定能痊癒)的修復過程中,即將開始的第一步:發現他人有著和自己相似的創傷經驗,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有點幸福,有點悲哀,有點病態的倖存之感。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能用「量子糾纏」的故事,將簡慶芬與 Rebecca、Rebecca 與何瑞之、何瑞之與簡慶芬之間的糾纏拍得那麼細膩又感性,各自成立也平衡了彼此的善良指數,這何嘗不是一種台灣人情味的寫實與具現?而且,當用科學來比喻一件事,卻還是依然很浪漫的時候,那這件事果真是很不得了的浪漫吧?
Thumbnail
有別於雷普利直截複製格林利夫的人生以再造自我身分,此版改編讓雷普利充分發揮更高的能動性,再創了格林利夫的身分認同,更以一場在威尼斯致敬卡拉瓦喬佈光美學的高反差攝影調度,為這起不凡的創作落下榮耀的終章,藉以彰顯雷普利相對於自恃財富、毫無天賦的闊少們,才是真正領略、履行藝術的異稟之人。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Thumbnail
選擇進入演藝圈的人們,都懷抱著「被看見」的渴望,然而恐怕只有踏入其中之後才能深刻明白,台下、鏡頭外、螢幕外的觀眾所想要看見的並非真實,而是一種想像的投射。「誰來看見真正的我?」是《我推的孩子》裡的集體吶喊,不過這樣的聲嘶力竭,又有誰聽得見呢?
Thumbnail
動畫影集《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用動畫形式讓粉絲們重溫伊藤潤二的經典短篇漫畫。墓碑、租屋、家庭關係,他總能精準地把握當代的恐怖感覺,借用一些基礎恐怖要素,但只是做為引子,再憑自己的想像創造出獨特、卻讓人產生共鳴的故事。
Thumbnail
「完全的完美是完全的頹廢,豐盛的人間,滿溢了磨難之必要,意外之必要,缺憾之必要。」出自於《燕子》的這段話,也是我對《小女子》的總結。沒有人存在於世上會擁有「完全的完美」,完美的背後都可能有部分朴載相一家的頹廢,當我們歷經磨難,也會像三姊妹一樣,體會金錢和理想背後一定存在著的巨大缺憾。
Thumbnail
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短暫,經常在二三十歲的年紀就面臨退役掙扎,更得承受長年獨自訓練的孤寂感。日劇《老菜鳥》為主角新町亮太郎在亞洲資格賽的關鍵進球為他的運動生涯作下結尾,當年有多風光、欣喜,今日的他便面臨同樣強烈的無力感。但,與其說他從一個舞台謝幕,不如說他步上了另一個舞台,不轉身致謝,而是華麗轉向。
Thumbnail
本作並沒有電影宇宙的加持,在缺少知名角色的情況下,《月光騎士》進一步證明:只要主題新穎且有趣,就算是完全陌生的異能、神話,仍舊有它的賣點,而這多少替漫威影業打上一針強心劑,鞏固其佈局信心,接續擴張多元的英雄世界。
Thumbnail
在紐約這世界頂端擁有一席之地是多麼虛幻的事,更何況你沒有任何資源、你甚至犯過錯。可如果現實的蹎躓,真能讓我們放下夢想就好了。但沒有,我們仍在灰撲撲的日子裡,掛念著那些金色的東西。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一直到全劇結尾,當 Donny 聽著 Martha 的獨白而痛哭時,那並非是騷擾終於結束後的鬆一口氣,而不是受傷後準備痊癒的自我釋放。那是在漫長(且並不一定能痊癒)的修復過程中,即將開始的第一步:發現他人有著和自己相似的創傷經驗,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有點幸福,有點悲哀,有點病態的倖存之感。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能用「量子糾纏」的故事,將簡慶芬與 Rebecca、Rebecca 與何瑞之、何瑞之與簡慶芬之間的糾纏拍得那麼細膩又感性,各自成立也平衡了彼此的善良指數,這何嘗不是一種台灣人情味的寫實與具現?而且,當用科學來比喻一件事,卻還是依然很浪漫的時候,那這件事果真是很不得了的浪漫吧?
Thumbnail
有別於雷普利直截複製格林利夫的人生以再造自我身分,此版改編讓雷普利充分發揮更高的能動性,再創了格林利夫的身分認同,更以一場在威尼斯致敬卡拉瓦喬佈光美學的高反差攝影調度,為這起不凡的創作落下榮耀的終章,藉以彰顯雷普利相對於自恃財富、毫無天賦的闊少們,才是真正領略、履行藝術的異稟之人。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Thumbnail
選擇進入演藝圈的人們,都懷抱著「被看見」的渴望,然而恐怕只有踏入其中之後才能深刻明白,台下、鏡頭外、螢幕外的觀眾所想要看見的並非真實,而是一種想像的投射。「誰來看見真正的我?」是《我推的孩子》裡的集體吶喊,不過這樣的聲嘶力竭,又有誰聽得見呢?
Thumbnail
動畫影集《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用動畫形式讓粉絲們重溫伊藤潤二的經典短篇漫畫。墓碑、租屋、家庭關係,他總能精準地把握當代的恐怖感覺,借用一些基礎恐怖要素,但只是做為引子,再憑自己的想像創造出獨特、卻讓人產生共鳴的故事。
Thumbnail
「完全的完美是完全的頹廢,豐盛的人間,滿溢了磨難之必要,意外之必要,缺憾之必要。」出自於《燕子》的這段話,也是我對《小女子》的總結。沒有人存在於世上會擁有「完全的完美」,完美的背後都可能有部分朴載相一家的頹廢,當我們歷經磨難,也會像三姊妹一樣,體會金錢和理想背後一定存在著的巨大缺憾。
Thumbnail
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短暫,經常在二三十歲的年紀就面臨退役掙扎,更得承受長年獨自訓練的孤寂感。日劇《老菜鳥》為主角新町亮太郎在亞洲資格賽的關鍵進球為他的運動生涯作下結尾,當年有多風光、欣喜,今日的他便面臨同樣強烈的無力感。但,與其說他從一個舞台謝幕,不如說他步上了另一個舞台,不轉身致謝,而是華麗轉向。
Thumbnail
本作並沒有電影宇宙的加持,在缺少知名角色的情況下,《月光騎士》進一步證明:只要主題新穎且有趣,就算是完全陌生的異能、神話,仍舊有它的賣點,而這多少替漫威影業打上一針強心劑,鞏固其佈局信心,接續擴張多元的英雄世界。
Thumbnail
在紐約這世界頂端擁有一席之地是多麼虛幻的事,更何況你沒有任何資源、你甚至犯過錯。可如果現實的蹎躓,真能讓我們放下夢想就好了。但沒有,我們仍在灰撲撲的日子裡,掛念著那些金色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