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的永樂市場周邊,有許多青草茶的店家,各式茶名都有其功效,專程前往喝杯茶的人客絡繹不絕
2019年,珍珠奶茶在日本掀起了第三次風潮,不僅是一般珍珠奶茶受到歡迎,運用珍珠材料的拉麵、鳳梨酥、點心等更是族繁不及備載。與其爭論誰才是珍珠奶茶的始祖[1],更令人好奇的是在珍珠奶茶發明之前,人們喝的是什麼樣的飲料?
明山茶集的店面位於台北大稻埕。在早期以船運為主的時代,靠近淡水河碼頭的區域是整個台北城商業集散中心,除了當時「南糖北茶」[2]聞名遐邇,魚翅、鮑魚、香菇、蒜頭等餐飲商用的原物料供應,更是迪化街成為年貨大街的主因。據說第一個台北市的廁所也因為商業的發達而出現在此。
近年由於台北市新創事業的推廣,更成了文藝青年們的朝聖地。而這裡之所以稱為「大稻埕」,是因為早期以米飯為主食的時代,如果稻米類的農作物在出貨之前沒有再乾燥一次,很容易因為潮濕的關係容易有發霉生蟲等問題,所以通常都會在廣場上利用陽光再乾燥一次,「廣大的曬穀場」便是大稻埕地名的由來。
作為歷史豐富的商業街區,除了食材物料的買賣,也有許多在地美食、青草茶的店鋪。地骨露、蘆薈、茅根、苦茶等青草類的飲品,有各自的草本風味和療效。地骨露退熱消暑,茅根散熱却濕,蘆薈排毒養顏,苦茶清熱解毒,這些具有藥性的草本飲品在珍珠奶茶於1980年代問世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是大多數人們習慣飲用的自然飲品。這些飲品不僅是替代水的消暑解渴作用,其中的醫療功效也是受到人們矚目的原因。早期醫療十分不便,交通因素也成為求醫的阻礙,醫學知識有限,醫生難尋,與其大老遠去找醫生,不如透過簡單的飲品來調解身體上不愉快的感受。這種簡單的藥用習慣,跟茶的起源也有關係。
古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72毒,遇荼而解之。」荼,便被解讀為茶的古字。相傳神農氏作為教導人民植物藥性與毒性的神明[3],終究也是透過自己親身的驗證來分辨植物的屬性。當夜路走多了總會有點狀況,當時就是因為喝了茶才解除身體的負面狀況。也就是說,最早的時候,茶是作為藥用的使用方式。
「草藥」一詞意旨兩者之間緊密的互相關聯,透過草類植物的藥性來解除我們身體中的負面狀態。這種相當珍貴的使用方式與我們現今為了美味、健康、氣氛轉換、生活習慣的飲用目的相比,有相當大的差異。這樣的轉變是從何時而起的呢?就不能不提到在茶界被視為經典的著作—《茶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