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颯,小說,2015
去(2020)年底導演張毅過世,他和蕭颯、楊惠姍的過往又被熱烈重提。透過報導,原來蕭颯和張毅關係後來修復,蕭颯甚至在張毅與楊惠姍的琉璃工坊資金困難的時候,出手提供資金協助。她的恢宏氣度,讓我對她另眼看待。蕭颯停筆20年後,2015年出版一本小說《逆光的台北》,出於敬意,我買了。這是我買的她的第一本小說。
買來放了幾個月沒動,昨晚晚餐時,想說讀些不要太動腦的書,就選一本小說來配晚餐吧!因此點到這本書。結果,我一讀,讀到凌晨4點,一口氣看完。
讀畢後最深刻的感觸是,不論是男女交往或婚姻,兩方要「勢均力敵」,否則不平衡的落差會導致挫折衰敗。
《逆光的台北》全書主軸是女主角宋勤美二十多年癡心的愛著出身、學歷、資歷等條件都比她好太多的王光群,而貧窮的勤美唯一能和王光群匹配的是年輕時的美貌。兩人談了一場不到六個月的戀愛,勤美為光群墮胎過。後來兩人分手,王光群就此遠颺飛黃騰達,留下勤美癡癡地愛著。勤美所有餘生就只想再見王光群一面,她除了毀掉自己外,也不顧女兒、家庭,堅持認爲對光群是「永恆的愛情」。
勤美的生命幾乎都花在緬懷過去,她其實有著過得去的條件:美貌、大學畢業(即使是三流私校),有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但是她所思所想卻都在已經分手的王光群身上。兩人分手後她糟蹋著自己、意外懷孕、和不愛的人結婚,生子,不去上班沒有收入,心思又不在孩子身上,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這樣的過著人生,是不是自己也有責任?
故事引托爾斯泰的《復活》,年輕時的光群讀《復活》,也將書介紹且借給勤美,勤美此後一直保留。藉此楔子隱喻托爾斯泰的高道德救贖與偉大情操,來對比王光群拋棄隔離勤美的作為。
我看完嘆息著,女性還要持著結婚就一切靠丈夫的思維嗎?俄國托爾斯泰《復活》中之貴族與貧民時代,和台灣的1980年代末期,並不相同,台灣的向上流動機會大得多。書中勤美自暴自棄,與俄國當時貧民再怎麼努力也難以翻身,是不甚相同的情境。
蕭颯本身實際的遭遇與反應,與勤美大不相同。所以,我認為作者並非認為女性就是要依靠男人,而是自己要獨立自主,活出自己的樣子。但難道書中女主角的角色設定,呈現著當時台灣女性的思維相貌嗎?當時多少比例的女人如此認為呢?
電影《虎尾》中,男主角品瑞拋棄愛人阿媛,遠走美國。阿媛也不因此自暴自棄,仍舊活得好好的。最後,兩人還在美國相見,平等對待。那個時代的女人,不是都逆來順受,傻傻地認為天下一生只愛一人是堅貞永恆。而且說的實在,自毀自棄絕對只會引來對方輕蔑,如果活得精彩,到頭來還會贏得尊重。
本書除了女性角色設定令人狐疑不解,其他內容倒是活靈活現,細細描繪出的台北街道風景及飲食、交通等日常風貌,彷彿生動在眼前,同時內容也帶出台北面臨的社會問題,包括族群的言說及行為方式差異、房價高漲、貧富差距、同性感情、移民美國的想望等等,活脫脫就是一本台北參考書。
我想著,一個城市不就是靠著書寫與藝術,而留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