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看見大紅大金的傳統日曆。紙板是雍容的大紅大金,下方兩個小洞,穿入閃動暗暗光澤的塑膠圓環,收攏輕薄又沉重的日常。顯眼的顏色與字型,日日提醒人們,這是個什麼樣的一天,適合與忌諱的事項太多,不如好好看清楚最下面的廣告。撕下的紙薄透可喜,可以畫些閃閃發亮的小圖,摺起來當作卡片,送給在台北工作的爸媽;也可以撕成碎屑裝進玩具飯鍋,等堂姊下課回來陪我扮家家。
那時,日子是這樣浪擲遊戲的形狀。
近年,日曆也成時尚的文創小物,視覺新鮮,造型小巧,多元的主題包括卡通人物、書籍摘句、生活小語等,為現代生活裡每個無味的小日子都賦予意義。
想著2020如何值得期待,於是上個秋天買了本以植物為主題的日曆。素雅植物插畫搭配簡易介紹,還有輕巧而深刻的生活指南小語。我想著要每天替植物插畫著色,或許在後面寫點小日記。
現在抽屜變得有些難開啟,每日撕下的日曆盛裝在卡其色紙盒,堆疊厚厚的日子。許多時候都只是無心撕過,沒有心情為植物上色。有時心血來潮,連續幾天寫了些字,很快地不得不面對自己的空乏,留下「退縮」與「懶散」兩個詞,又是空白好幾日。
滑開手機頁面,Instagram有個「限時動態典藏」的功能,以月曆形式排列每則發過的限時動態。我從一月開始,翻閱這些繽紛的長方形,沒有什麼大事,只是想要被看見。那由影像接連拼湊,無意義的瑣碎言語,套上濾鏡的自我拍攝,或許更接近我的生活本身。
面對自己無話可說,卻如此渴望被世界看見,這是網路世代的通病嗎?但我還是買了下一年度的日曆。日子的形狀是水,自由流動於各種容器,那麼,無所謂形式,每一頁的撕與每一天的PO,都是生活的痕跡。
「把每一天過好,就能過好這一生。」
2020年1月1日的那紙日曆,這麼對我說過。
-【載於2021年1月29日《人間福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