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資本市場認為疫情期間的經濟衰退來自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封鎖,只要疫情減緩、政府解封,經濟將快速恢復,也就是V型復甦。然而,若疫情衝擊經濟期間,永久性失業的惡行循環持續、人們的消費信心未恢復,V型復甦可能不會發生,甚至可以說我們正處在一場衰退的開頭。
台灣的狀況呢?
#外需下滑之時,台灣經濟萎縮之時
以2020年3–4月期間來看,台灣相當幸運,除了防疫得當未封鎖經濟外,同時因為各國居家工作帶動對於電腦相關產品需求,3月外銷訂單不減反增。不過,由於台灣的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外貿,若未來全球需求緊縮,台灣經濟將隨之走低。
外貿對台灣的影響,我們可以用2000年以來幾個數字做為參考:
1. 「外銷訂單金額」與「外銷美國訂單金額」相關性達97.6%;
2. 「外銷訂單金額」與國內「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當月的相關性達96.8%;
3. 「外銷訂單年增率」與國內「固定投資年增率」在 2000–2002年相關性達96.5%、2008–2009年達90.5%。
上面數字翻成白話就是,當美國需求下降,台灣的總外銷訂單下降;當外銷訂單下降,不僅出口將隨之萎縮,國內需求、國內投資幾乎等比例同步下降。
#台灣經濟的萎縮將可能大過全球經濟的萎縮
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台灣原本的樂觀因素將消散,包括電腦相關產品的需求,會隨設備建置完成而消退,隨之而來的是電子業旺季不旺;台商回流將隨外銷需求下行,實際投資趨緩,原因可能包括資金緊縮、前景看淡、坐等投資成本降低等等,與前述消費者在面臨不確定時可能會減少消費活動是類似的道理。
日前IMF預測2020全球經濟成長率為 -3%,而台灣的成長率為-4%(2009年為-1.61%),若以上述數字觀之,該預測不見得誇張。只要各國進口需求萎縮的幅度,超過其經濟衰退幅度,台灣經濟的萎縮將可能大過全球經濟的萎縮。隨之而來的,就是嚴峻的失業。
工運或可以2008年金融海嘯的經驗,尤其是對於就業與薪資的衝擊,提前設想因應對策。
轉載編輯自台灣工人鬥陣-創刊號(2020.08)與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通訊第139期(2020.03)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