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她像一般人一樣,平平順順往前進。」今年已經上幼幼班的奕蓁, 出生後三個月確診聽損,五個月大時開始戴上助聽器,然而她並不是外婆照顧的第一個聽損孩子,因為奕蓁的媽媽也患有聽損,相較於當年的不知所措,外婆表示這次早有心裡準備,笑說:「願意來到我家就是緣分。」
父母皆聽損 外婆負責口語訓練
除了媽媽,奕蓁爸爸同為聽損,父母兩人皆以讀唇為主要溝通方式,「當初讓她媽媽學讀唇,是覺得比起手語,將來比較容易融入社會,因為在社會上使用手語的人畢竟是少數。」當年台灣尚未有人工電子耳和聽語訓練的早療機構,奕蓁父母的口語發音仍與常人有些落差,因此在奕蓁接受聽覺口語訓練時,外婆責無旁貸成了主要照顧者,每個禮拜帶奕蓁來上課,並將課堂上學習到的 方法持續應用在日常與奕蓁的對話,外婆說自己從來不覺得辛苦:「我們能夠陪她走的路是有限的,她的一輩子會比我還辛苦,我能幫她的也只有這樣。」
學會聽與說 將來把這份愛回饋給父母
「當年她媽媽確診的時候,醫生跟我說,聽障是所有障礙中最幸福的,外表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需要加以訓練。」 現在的醫學又比當年更進步了,奕蓁在今年九月接受第二耳的人工電子耳手術,現在會注意到大人間的閒談,詞彙表達變得豐富。奕蓁媽媽也增加助聽器的配戴時間,只為了聽女兒說話。
被問到對奕蓁未來的期待,外婆說:「我不期待她為我做什麼,因為我照顧她是天經地義,只希望她將來能在父母有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們,畢竟靠讀唇溝通,在社會上總是會有比較吃虧的時候。」
聽語訓練的過程,需要耐心、用心和靜心,外婆相信即使很多時候在當下不會馬上看到成果,但有一天一定會展現出來。每個父母都想為孩子多做一點,外婆的愛陪伴著奕蓁成長,彷彿也療癒了當年不能再為女兒做更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