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鴈 》唐 · 杜牧
- 萬里銜蘆別故鄉,雲飛雨宿向瀟湘。
- 數聲孤枕堪垂淚,幾處高樓欲斷腸。
- 度日翩翩斜避影,臨風一一直成行。
- 年年辛苦來衡岳,羽翼摧殘隴塞霜。
牛馬逐水草,雁鴨避寒冰,為覓安穩地,不辭萬里行,禽獸如此,況於人呼!
hiam
形容辣的味道,台語不叫辛sin,叫hiam (ㄏ一ㄚm),辛只用在『辛苦 sin-khóo 』,『辛勞 sin-lô 』,『艱辛kan-sin』等。而另一個『辣』,lah8或luah8,用在『辣椒lah8-tsio』,『芥辣 kài-lua̍h 』。
這字『薟』是『蘞』的異體字,華語ㄌㄧㄢˋ,一種藥材『白蘝』,ㄌㄧㄢˊ:一種枝葉繁盛細密的草。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薟』 白薟也。从艸僉聲。蘞,薟或從斂。良冉切liam5。 此時的意思,只是純粹指的是一種白蘝的植物。它的其他南方方音,廣東話:cim1 聲母 ㄘ, lim6 ㄌ,潮州話跟閩南語一樣 hiam 聲母ㄏ,蘇州話: sie44(讀如西),客家話:liam2, ciam1,蘇州話聲母是ㄒ,閩南話聲母是ㄏ。只有這兩個地方的音義與其他不同,他的字義是現在字典沒有收錄的,是辛辣的意思。蘇州是古楚之地,關於『薟』有味辛的記載,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最為詳細, 李時珍本草綱目對『豨薟』的描述:楚人呼豬為「豨」 呼草之氣味辛毒為「薟」 此草氣臭如豬而味薟螫, 故名為---豨薟。這裡描述的氣味是辛毒,所謂的辛毒就是辣到薰鼻刺眼淚流噴涕的地步 ,在《廣韻》原始的記載是這樣描述的: 芋之辛味曰【蘞】 。此時的音是虛嚴切,按閩音切出來就是「h-iam」,比較有趣的是,代表吳楚之地的吳音(蘇州話),它的【薟】 沒有嚴韻母而是發ㄒ聲母,韻母發一,而這個音卻是『辛』的音。所有南方的方言「辛」都是T聲母,韻母是ㄧㄣ (-in),或者是一 (-i)。它的另一個旁證是『豨薟』有一個俗名叫「希仙」,這個「仙」在吳音就跟「辛」同音。
我的假設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