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標題:Teolosang (Dutch 語系單字) 與「締約聯合三國;登山望日出國;Taivone (或 Taiwone) 之 colony 之合众國;自由漍之國圈連圈于野外人移地之合众國;自由漍之鄙之合聯國」等的轉換密碼
Teolosang 是台灣中文漢字地名「嘉義」演化的一個環節:
Tirosen (Tiro社 / Tiro山 / Tiro山社,此爲早期「大員」北方平埔族對此地的稱呼之 Roman 字母譯音,或音譯 Tirocen、Tiracen)
= Teolosang (Teolo社;Teolo山;Teolo山社;Teolo社區;Teolo社國。此爲 Hollander 即「宏人領地之人」意即「全人類領地之人」又即中文漢字轉譯的「荷蘭人」或 Dutch 即「都皆是人」的記載)
= 豬羅山 or 豬羅社 or 豬羅山社 or 豬羅 (早期的一些音譯式的漢譯)
= 諸羅山 or 諸羅社 or 諸羅山社 or 諸羅 (清廷改稱)
= 嘉義 (據說是大清帝國朝廷在林爽文事件以後,為了嘉獎表揚當地義民之反林爽文起義的義舉,而將此名作為此地在帝國公文中的官方地名)
綜觀上述林林總總的名稱,由於當地原住民沒有制式的文字,所以可能本來就擅長使用拼音文字的族群 Dutch (都皆是人) 的發音記載 Teolosang 會比較接近當地的口語發音。也就是說,可能應以 Teolosang 這個譯名來探討 Tirosen 此一名稱的本義會比較準確,不可能完全用當時漢字糊亂譯音記載的各種莫衷一是的名稱來思考早期當地原住民之 Tirosen 一語的意義:
1、前述將 Teolosang 解作「Teolo社;Teolo山;Teolo山社;Teolo山區;Teolo社區;Teolo山國;Teolo社國」只是參照 Tirosen 的 sen 有「山」、「社」、「山社」之類的意思,將 Teolosang 的 sang 意會成「社」、「山」、「山社」、「山區」、「社區」、「山國」、「社國」的可能音韻。其中之所以出現「山」字,可能是因爲該社區位於阿里山的西麓平埔地。
2、據說,Teolosang 這個名稱其實是當地三個原住民部落 (Arikun;Lloa;Hoanya) 的合稱,根據這個線索,也就可能另有「
Teolosang = 締約聯合三國」之意,也就是「三國締約的聯合國」之意。
(P.S. 筆者目前對這三個原住民部落的拼音名稱無法得知該以什麼漢字來橋接,唯一的線索是 Arikun 可能與漢語「阿里山」有點音韻的關聯,而素有看日出雲海的好地方之地理特點的「阿里山」之「阿里 - Ali」又可能與漢字「昂」的古義相關,即「迎日出」之意,即 Ali = 一零卬 = 一〇卬 = 一口卬 = 日卬 = 昂。並且,在鄒族語言中「阿里山」被稱爲 psoseongana (日照的山),也是和太陽或陽光的概念相關的。也就是說,「阿里山 - Mountain Ali」的本義可能是漢字「昂山」意即「迎日出之山」的意思,而族名 Arikun 自然就可能有「昂國」或「昂國聯」之意。若按此邏輯旁推,則:Lloa = Look日邑 = 觀日邑 = 觀日國;Hoanya = 雲海邑 = 雲海國,其中 Hoan 約略形聲台閩語「雲海」的反切式發音。所以,此一聯合國的名稱 Teolosang 又可能整合成「登山望日出國」的意境,即:Teolosang = 登E望日偶山國 = 登山望日山山國 = 登山望日出國。)3、由於該聯合國位於當時台灣勢力較強大的「大丸」或「大員」(譯音 Taivone 或 Taiwone,或意爲「自由漍」) 的北方,所以也有可能 Teolosang 一名的 T 和 Taivone 或 Taiwone 是相關的,而 olo 則類似西方拼音文字的 colony (Dutch 寫為 kolonie,若是古漢字文化來音譯也許會出現「九龍」、「雞籠」、「基隆」這樣的名稱也說不定) 一字的 olo,其實有漢字「呂」或「聯」或「啚」的概念,即類似現代中文漢字的「殖民地」之意。
(P.S. 參考〈colon 與「冒-點連點-號記」即「冒號」(:) 的轉換密碼,兼談 colony 與「國圈連圈於野外人移」或「國範圍圈連範圍圈於野外人移」或「國呂聯地」或「國呂聯邑」或「鄙」等的轉換及 colonel 與「柱之人」、「柱仁」或遼代統軍官職「剋」及契丹文「去广仲」的橋接關係〉--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dc4d7cafd89780001920a6c)也就是說,Dutch 記載的 Teolosang 一名若按拼音文字的邏輯來看,可能是「
Taivone (或 Taiwone) 之 colony 之合众國」的意思,意即「
自由漍之國圈連圈于野外人移地之合众國」或「
自由漍之鄙之合聯國」的含意,和「諸羅」、「嘉義」之類漢文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無關。
(P.S. 參考〈tai- 或 thai- 與「自由」的轉換密碼〉--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f18e698fd8978000189a574)
補記:
根據 Wikipedia 的記載,嘉義的古稱還有另一種拼寫是 Toelosang,字首和前述的 Teolosang 有點不一樣,可能是受到清代《諸羅縣志》記載之「哆囉國」一名的發音之影響的寫法,但是 Teolosang 還是能橋接於漢字「哆囉國」,即:Teolosang = 多與口羅繫一ㄇ國 = 哆羅繫口國 = 哆囉國。……這也許就是筆者所謂 Tocolocy (多國一國制) 的一個近代的雛型。
(P.S. 參考〈現代國家其實是「多國一國制」或「多公一國制」,即 Tocolocy 或 Macolocy〉-- https://vocus.cc/BridgeWords/5d610188fd897800017eca57)
【附圖:大清帝國康熙皇帝在位時期在南台灣西岸設置「台灣府」的簡略古地圖 / 其中包括「鳳山縣」、「台灣縣」和「諸羅縣」,並且將諸羅縣城外面原本就存在的 Tirosen 或 Teolosang 稱為「諸羅山社」,似乎是喧賓奪主的行為。/ 圖片採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