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帶後期處理系列 1】什麼是母帶後期處理?過去與現在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到底什麼是母帶後期處理(Mastering)?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母帶後期處理在做什麼,所以版主有空的時候來談談母帶後期處理到底在做些什麼。
早年留聲機錄音時代,音樂被錄下後是直刻蠟筒上,後來在1887年Emile Berliner才將滾筒式留聲機改良成唱盤式的留聲機,進而在1891年有了蟲膠唱片(Shellac disc)這種新的聲音儲存媒體,讓音樂生產與保存上更為便利,錄音這時還算是直刻到唱盤上的。磁帶錄音機(Magnetophon)是德國AEG公司的工程師在1930年代時發明的,二次大戰時德國廣播公司就已拿來使用,但當時還算是一個軍事上的祕密武器,戰爭結束後這個新發明的祕密才被解開,1948年美國Ampex公司才開始商業化生產盤帶機(tape machine)Model 200A,錄音儲存載體才慢慢從唱盤逐漸轉移到盤帶上。剛開始錄音雖然換成用盤帶儲存音樂,但還是由專門負責刻唱盤的工程師將盤帶裡的音樂轉刻成唱盤發行(註:1948年才發明了保存上較不易碎裂的黑膠唱片Vinyl),而這位專門負責將錄音盤帶轉刻成唱盤的工程師,當時叫transfer engineer(轉換工程師),即是早期的母帶工程師。隨著錄音工業越來越發達,直刻兩軌變多軌,載體曲目數變多,這位刻板工程師要負責的事情也跟著越來越多,後來就開始稱他為母帶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了。
因為母帶工程師是整個唱片生產流程裡最後一位把關的人,他必需懂得整合來自不同地方的混音歌曲製作,懂得類比數位間載體的轉換,以及最終商品的製作過程與消費者使用的狀況,即使在現在幾乎可以全數位的時代,這也不是把歌曲集中調一調、做成母帶生產就算是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這份工作仍是需要高技術性及經驗的,若不懂得整個唱片製作環節,耳力不夠好,會很容易把前面錄混音師的作品搞砸。
圖片出處https://klyker.com/how-a-vinyl-record-is-made-18-photos/
Q:我的專輯一定要做母帶後期處理嗎?
A:一張專輯裡面的歌常是由不同人在不同錄音室內完成混音的,即使是同一位混音師,同一間錄音室混所有的歌曲,不僅是歌曲內的配器編制不同,混音師也不是機器人,不同時間混音出來的東西還是存在差異,不會聽起來一樣,所以還是需要做最後的統整處理。除非你的專輯是單曲,只有一首歌,這時就不見得非要另外找母帶工程師處理,但多一個人客觀地審視混音成品仍是有好處的。
母帶後期處理的工程師通常會建議不要跟混音師同一人,因為同時身兼這兩樣工作會失去對整張專輯音樂的客觀性。必需要強調的一件事:混音跟母帶後期處理看似工作很像,但思考與聆聽的重點是不同的。混音時考慮的是架構各配器之間音色音量音場的平衡,而母帶後期處理時考慮的是整體專輯的連貫統合與產品在消費端聆聽的效果。除此外,真要討論的話,母帶後期處理有些方式也與混音不太相同,好的母帶後期處理是幫混音加分,不好的母帶後期處理不僅沒幫混音加分,甚至還倒扣分。

謝謝您來到我的聲音研究室,希望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多多支持幫我按讚、分享、訂閱及追蹤。如果有聲音後製、唱片製作上的需求,也歡迎連絡我的工作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耳的聽力約是從20Hz~20kHz,不過多數人聽力可能都沒那麼好,而且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變差,相信這很多人都知道,但我們對自己聽力的認識又有多少?是否曾實際去測試過自己的聽力呢?
24bit的錄音要留多少餘裕空間呢? 我習慣用”老”方式錄音,也就是錄音音量在不失真下儘可能錄大聲,總是像老鷹般盯著表頭看,但到底在24位元的數位錄音規格下, 我的平均音量該在什麼位置呢?
進入數位錄音時代後,錄音混音很多都是在數位的環境下進行,上回我們有分享過如何看音量表的文章,為什麼會特別分享音量表的知識?反正數位只要聲音不錄破就好了,但是否就真的沒問題了呢?到底要錄到表頭上什麼位置才正確呢?
音量表依其測量的方式大致可分成VU、PPM、Loudness (響度)三大類型,撇開運作比較複雜的Loudness響度表外,其他表頭運作方式很類似,差異點在於....
在混音器、DAW(數位聲音工作站)、錄音機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音量表,音量表是聲音工程裡很重要的大小聲參考依據,但我們真的看懂音量表上代表的意義嗎? 很多錄音工程的名詞都有其意義在,當然也許實務上會使用是很重要的事,但有時一些細節卻藏在這些名詞用語或記號上....
很多人玩音樂玩一玩就很想有自己表演或宅錄時可收音的基本設備,買麥克風大概是最先會做的一件事。麥克風那麼多,到底要怎樣挑?它的規格表(Specifications)到底要怎麼看?這些數值又代表什麼意義呢?我們整理一下常見的麥克風規格來跟大家說明一下。 (cr: www.neumann.com)
人耳的聽力約是從20Hz~20kHz,不過多數人聽力可能都沒那麼好,而且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變差,相信這很多人都知道,但我們對自己聽力的認識又有多少?是否曾實際去測試過自己的聽力呢?
24bit的錄音要留多少餘裕空間呢? 我習慣用”老”方式錄音,也就是錄音音量在不失真下儘可能錄大聲,總是像老鷹般盯著表頭看,但到底在24位元的數位錄音規格下, 我的平均音量該在什麼位置呢?
進入數位錄音時代後,錄音混音很多都是在數位的環境下進行,上回我們有分享過如何看音量表的文章,為什麼會特別分享音量表的知識?反正數位只要聲音不錄破就好了,但是否就真的沒問題了呢?到底要錄到表頭上什麼位置才正確呢?
音量表依其測量的方式大致可分成VU、PPM、Loudness (響度)三大類型,撇開運作比較複雜的Loudness響度表外,其他表頭運作方式很類似,差異點在於....
在混音器、DAW(數位聲音工作站)、錄音機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音量表,音量表是聲音工程裡很重要的大小聲參考依據,但我們真的看懂音量表上代表的意義嗎? 很多錄音工程的名詞都有其意義在,當然也許實務上會使用是很重要的事,但有時一些細節卻藏在這些名詞用語或記號上....
很多人玩音樂玩一玩就很想有自己表演或宅錄時可收音的基本設備,買麥克風大概是最先會做的一件事。麥克風那麼多,到底要怎樣挑?它的規格表(Specifications)到底要怎麼看?這些數值又代表什麼意義呢?我們整理一下常見的麥克風規格來跟大家說明一下。 (cr: www.neumann.com)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老玄,恩,由於周末有位客人呢拜託我下地府去找一下祂幾年前過世的朋友,加知這陣子還有另一位客人因為孩子流掉的事來詢問我,所以啊,就讓我想到了一件往事,一件家庭悲劇,老玄雖然插手了,但是卻沒辦法改變結局,很悲哀,老玄情感豐富,又學了很多密術道術之類的,但是更多時候,是身為一個旁觀者的悲哀,當能
Thumbnail
《1.6秒決勝奧運金牌》是英國「跳水王子」湯姆.戴利的自傳,以十一個章節紀錄了跳水運動員及男同志這兩個身份的點滴,以及他從中的體會與領悟。我們的日常生活雖然不會充滿大量的訓練,但戴利在書裡分享了許多對平常人同樣受用的心法。男同志身份則揭露了他向公眾出櫃到後來與伴侶共組家庭、擁有小孩的心路歷程。
不知各位照顧者有沒有注意到,各自的星星兒都有爆炸週期? 像我母親接到阿明社工師的電話,主要是關心我。 關於爆炸週期,我最近在家有一段時間就有出現了 我母親提到,我在家裡,我母親和我溝通只是兩三句,我就出現〝爆炸〞的音量。 像是,要我整理回收容器,連我想自我調整都不行嗎? 換句話說,星星兒的
Thumbnail
3月份在拙文<講古篇8--小時候我養過母雞>中,談及母雞生蛋後不給孵的情況,閱讀者眾,受寵若驚。本文便來續談給孵的情形,以感謝讀者盛情抬愛。 當母雞開始孵蛋,小孩子總是會好奇旁觀,還想摸摸母雞,掀開雞毛看一下雞蛋。祖母和媽媽常要告誡我們,不要靠近雞窩,一來母雞會啄手,二來可能被雞蟎爬上身。
Thumbnail
作者不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很多運動也是當一日球迷時,才跟著、看著、學著。一直到了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剛好人在台灣,好像才又感染到了全民瘋運動的熱潮;畢竟這是這一年多來除了疫苗、疫情之外,最大篇幅被報導的新聞。不論是什麼顏色的獎牌,「我看到的是選手們背後的父母和教練。」
Thumbnail
  我們每天總習慣把自己塘塞得很滿、我們也總習慣這樣庸庸碌碌的生活,但你真的喜歡這樣的生活嗎?是不是也曾擔心靜下來以後,這世界就不再需要你了?   從我有印象以來,我的父母總是在爭吵,最後我的母親選擇了與其他人重組家庭,我還記得,當時的我告訴他:「我希望你幸福快樂,所以你做的決定我都會尊重,我只希望
現代孟母「全家都是美食家」 不管各行各業,只要教育孩子有想法,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潛能,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人文的家長從事各行各業,但像他們這一家,卻是少有。 六個兄弟姊妹,除了大部分兄弟姊妹的孩子讀人文,還在頭城開了四家美食餐廳。從海產快炒到日本壽司料理、義大利麵還有傳統美食。 學生們的「大廚」!
孩子,是上天交付給父母的禮物和責任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也都需要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但父母的配合十分重要,老師只能負責孩子三成的教養責任,父母則負擔七成的功勞。 單親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失去工作卻仍努力不懈 孩子,是上天交付給父母的禮物和責任
現代孟母----陪伴是我給妳的愛 柔媽 看她幾乎每天都在學校,幫忙老師、陪伴小柔,直到一次聊天,才知道為什麼她需要如此,細心呵護小柔。「因為孩子從小長期住院,常常開刀,且恐懼打針,導致跟我之間的分離焦慮非常的嚴重,甚至到四、五歲了,只要沒看見我就會哭。」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老玄,恩,由於周末有位客人呢拜託我下地府去找一下祂幾年前過世的朋友,加知這陣子還有另一位客人因為孩子流掉的事來詢問我,所以啊,就讓我想到了一件往事,一件家庭悲劇,老玄雖然插手了,但是卻沒辦法改變結局,很悲哀,老玄情感豐富,又學了很多密術道術之類的,但是更多時候,是身為一個旁觀者的悲哀,當能
Thumbnail
《1.6秒決勝奧運金牌》是英國「跳水王子」湯姆.戴利的自傳,以十一個章節紀錄了跳水運動員及男同志這兩個身份的點滴,以及他從中的體會與領悟。我們的日常生活雖然不會充滿大量的訓練,但戴利在書裡分享了許多對平常人同樣受用的心法。男同志身份則揭露了他向公眾出櫃到後來與伴侶共組家庭、擁有小孩的心路歷程。
不知各位照顧者有沒有注意到,各自的星星兒都有爆炸週期? 像我母親接到阿明社工師的電話,主要是關心我。 關於爆炸週期,我最近在家有一段時間就有出現了 我母親提到,我在家裡,我母親和我溝通只是兩三句,我就出現〝爆炸〞的音量。 像是,要我整理回收容器,連我想自我調整都不行嗎? 換句話說,星星兒的
Thumbnail
3月份在拙文<講古篇8--小時候我養過母雞>中,談及母雞生蛋後不給孵的情況,閱讀者眾,受寵若驚。本文便來續談給孵的情形,以感謝讀者盛情抬愛。 當母雞開始孵蛋,小孩子總是會好奇旁觀,還想摸摸母雞,掀開雞毛看一下雞蛋。祖母和媽媽常要告誡我們,不要靠近雞窩,一來母雞會啄手,二來可能被雞蟎爬上身。
Thumbnail
作者不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很多運動也是當一日球迷時,才跟著、看著、學著。一直到了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剛好人在台灣,好像才又感染到了全民瘋運動的熱潮;畢竟這是這一年多來除了疫苗、疫情之外,最大篇幅被報導的新聞。不論是什麼顏色的獎牌,「我看到的是選手們背後的父母和教練。」
Thumbnail
  我們每天總習慣把自己塘塞得很滿、我們也總習慣這樣庸庸碌碌的生活,但你真的喜歡這樣的生活嗎?是不是也曾擔心靜下來以後,這世界就不再需要你了?   從我有印象以來,我的父母總是在爭吵,最後我的母親選擇了與其他人重組家庭,我還記得,當時的我告訴他:「我希望你幸福快樂,所以你做的決定我都會尊重,我只希望
現代孟母「全家都是美食家」 不管各行各業,只要教育孩子有想法,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潛能,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人文的家長從事各行各業,但像他們這一家,卻是少有。 六個兄弟姊妹,除了大部分兄弟姊妹的孩子讀人文,還在頭城開了四家美食餐廳。從海產快炒到日本壽司料理、義大利麵還有傳統美食。 學生們的「大廚」!
孩子,是上天交付給父母的禮物和責任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也都需要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但父母的配合十分重要,老師只能負責孩子三成的教養責任,父母則負擔七成的功勞。 單親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失去工作卻仍努力不懈 孩子,是上天交付給父母的禮物和責任
現代孟母----陪伴是我給妳的愛 柔媽 看她幾乎每天都在學校,幫忙老師、陪伴小柔,直到一次聊天,才知道為什麼她需要如此,細心呵護小柔。「因為孩子從小長期住院,常常開刀,且恐懼打針,導致跟我之間的分離焦慮非常的嚴重,甚至到四、五歲了,只要沒看見我就會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