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印度防疫成果是因為群體免疫?可能不能這樣解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本來想寫些輕鬆的健康議題,不過昨晚不小心又搜尋到一些資訊,想想還是快點整理出來,才不會一直放在心上。
最近在臉書上逛,常看到有人拿印度七月抽檢的資料說,印度的疫情從四月的地獄場景,到五月中旬後確診數快速減少,六月初漸漸解封,人民能恢復比較正常的生活,是因為已經有七、八成人民染疫或注射疫苗,達到群體免疫。不過,七月的資料其實是67%,不是七、八成。那回推五月中旬疫情逐漸緩和時,有多少印度人體內已經有抗體?60%?
我看印度的英文媒體,多數在大力主張面對Delta變種病毒,67%的人有抗體還是不夠的,還是要謹慎小心。當然,這些發言的人,也是不希望國民就此鬆懈,疏於防疫。
印度的資料會特別引起注意,有個原因是印度人的抗體主要來自自然感染。有些資料指出,比起注射疫苗,自然感染後的免疫力,對Delta的防護力是更高的。歐美國家靠打疫苗營造的防護力,現在已證明防不住Delta,但可以大幅降低重病率。如果是像印度這樣多數人自然感染獲得免疫力呢?
很可惜的是,60-70%有抗體,絕大多數來自自然感染,可能還是無法擋住Delta大流行。證據在於,今年一月的抽血數據,印度全國平均是24%,但是德里邦因為之前疫情特別嚴重,是超高的56%。如果60%以後會有群體免疫出現,那我們應該會看到德里邦在今年四月到五月的疫情裡先緩和下來。
德里邦雖然是印度幾個確診數率先下降的邦國之一,但並沒有明顯衝第一,跟整個印度每日確診數開始下降的時間也沒差太遠。也就是說,德里邦原本高許多的自然感染率,並沒有在四、五月時提供太特別的保護力。
不論確診數、死亡人數,印度的許多統計數字可能都大大的低估了,但,抽樣調查的抗體比例,相對應該是比較可信。一月調查的樣本數比七月多很多,或許又更精準。
所以,印度疫情快速下降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有人要做研究,或許要查印度當地報紙吧。不過,以台灣經驗來看,戴口罩加上比台灣更嚴厲的封城,也還是有可能把Delta壓下來。至於「有抗體的人很多所以群體免疫」這樣的說法,我查詢了大概六、七篇英文新聞,覺得似乎不是這樣。有興趣的人也不妨多查點當地資料,彼此查核看看。
至於一些爭議性比較大的觀點,在此就先不提了,以免模糊焦點。總之,至少印度英文媒體看來就不太支持「印度群體免疫」這樣的說法,我們也要小心使用「因為自然感染的人很多現在疫情在印度已經傳不太開」的說法,免得抹煞了印度人自己的防疫努力。
我看到有些印度專家說,大概要80%以上的人有抗體(還得多數是自然感染)才能群體免疫。而台灣看來也別無選擇,就是繼續打滿疫苗、戴口罩,倘若哪天Delta擴散開來,至少多數人都能得到足夠的保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474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王明鉅醫師九月十二日在臉書發表長文,記錄他遠端採訪印度北方邦具代表性的醫師,談他們用伊維菌素「老藥新用」防疫的成功經驗。今年四月,因為Delta變種病毒肆虐,印度一度成為人間地獄,但四月底開始,印度各項數據快速改善,五月中台灣疫情爆發時,印度許多地方已經開放喝咖啡。許多人好奇印度到底是做對了什麼事
除了老藥新用外,目前還有至少三種藥廠針對COVID-19研發的門診口服抗病毒新藥,已經通過二期,正在三期研究中。新冠病毒不斷突變,高傳染力的Delta變異,以及目前還難以捉摸的Long COVID後遺症,也都告訴我們「光打疫苗是不夠的」。抗憂鬱藥物對減輕Long COVID是否有療效?值得期待。
這些科學發現,對「想比較多」的人來說,是會讓人不寒而慄。原來催眠、被催眠的能力,已經寫在我們的基因裡面。當我們「被啟動」,進入「容易接受暗示」狀態,我們的腦神經活動也會變得不一樣。但這些能力畢竟是經由演化而來,在有限的大腦資源底下,發展一種能力往往也就代表犧牲另一種能力。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如果善用催眠與暗示的技巧,可以減少疼痛、噁心、焦慮與其他身體不適,改善認知功能。有三分之二的人被歸為「可催眠的」,這種大腦特質會長期存在、不易改變、但有時可以透過一些方法臨時增加「可催眠性」。而催眠狀態的大腦,運作的方式跟平時不太一樣,自我意識會減弱,可暗示性會被強化。
「可催眠性」意思是指容易接受暗示、從而造成生理、感覺、情緒、思想、行為的改變。這裡說的「催眠」,不一定是正式的治療,也不一定要經過催眠的儀式,被催眠者未必能察覺,催眠別人的也未必有明確的意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就曾被研究、認為有廣義的催眠的魔力。在影音傳播的時代,具有「催眠力」的人,毫無疑問會
在美國,如果小孩跟與自己政治理念不合的人論及婚嫁,有35%的人會很不快樂,共和黨員對「跨黨婚姻」會更加敏感。然後現在美國人會比以前更不喜歡與不同政治理念的家人談論政治。有64%的民主黨支持者、與55%的共和黨支持者表示,他們的好朋友裡完全沒有或只有少數是敵對政黨支持者。
王明鉅醫師九月十二日在臉書發表長文,記錄他遠端採訪印度北方邦具代表性的醫師,談他們用伊維菌素「老藥新用」防疫的成功經驗。今年四月,因為Delta變種病毒肆虐,印度一度成為人間地獄,但四月底開始,印度各項數據快速改善,五月中台灣疫情爆發時,印度許多地方已經開放喝咖啡。許多人好奇印度到底是做對了什麼事
除了老藥新用外,目前還有至少三種藥廠針對COVID-19研發的門診口服抗病毒新藥,已經通過二期,正在三期研究中。新冠病毒不斷突變,高傳染力的Delta變異,以及目前還難以捉摸的Long COVID後遺症,也都告訴我們「光打疫苗是不夠的」。抗憂鬱藥物對減輕Long COVID是否有療效?值得期待。
這些科學發現,對「想比較多」的人來說,是會讓人不寒而慄。原來催眠、被催眠的能力,已經寫在我們的基因裡面。當我們「被啟動」,進入「容易接受暗示」狀態,我們的腦神經活動也會變得不一樣。但這些能力畢竟是經由演化而來,在有限的大腦資源底下,發展一種能力往往也就代表犧牲另一種能力。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如果善用催眠與暗示的技巧,可以減少疼痛、噁心、焦慮與其他身體不適,改善認知功能。有三分之二的人被歸為「可催眠的」,這種大腦特質會長期存在、不易改變、但有時可以透過一些方法臨時增加「可催眠性」。而催眠狀態的大腦,運作的方式跟平時不太一樣,自我意識會減弱,可暗示性會被強化。
「可催眠性」意思是指容易接受暗示、從而造成生理、感覺、情緒、思想、行為的改變。這裡說的「催眠」,不一定是正式的治療,也不一定要經過催眠的儀式,被催眠者未必能察覺,催眠別人的也未必有明確的意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就曾被研究、認為有廣義的催眠的魔力。在影音傳播的時代,具有「催眠力」的人,毫無疑問會
在美國,如果小孩跟與自己政治理念不合的人論及婚嫁,有35%的人會很不快樂,共和黨員對「跨黨婚姻」會更加敏感。然後現在美國人會比以前更不喜歡與不同政治理念的家人談論政治。有64%的民主黨支持者、與55%的共和黨支持者表示,他們的好朋友裡完全沒有或只有少數是敵對政黨支持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那天跟衛生局承辦人、感控委員周旋的時候,隱約感覺他們真的認為,如果不弄個「上呼吸道感染嗅覺味覺異常或腹瀉等疑似感染症狀監視異常追蹤及處理辦法」之類的文件,當機構裡面有同事還是住民發燒、味嗅覺異常,還是拉了幾天肚子,我們就會完全手足無措、集體恐慌、兵荒馬亂..............
Thumbnail
我們證明過一個懂得尊重的政府跟一群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最強的防疫措施,因為民主政府的決策機制比專斷的獨裁政府更有效,民主社會的公民自主性比專制社會的臣民更好。只要政府跟民間能通力合作與互相體諒,團結的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度過難關。
Thumbnail
要能防禦紫外線UVA,必須得仰仗 廣譜防曬成分↗ ,因為它們能夠 覆蓋到UVAI的波長↗ (340nm~400nm)。 但是呢,防曬成分就和美白與去角質成分一樣,不是有加就有保佑! 濃度,是關鍵之一,另外一個則是配方,缺一不可! 你可以把UVA廣譜防曬成分的濃度想像成布料的密度,密度越厚越紮實的布料
Thumbnail
當防疫成為這幾個月來新聞的主旋律,隨著疫情的推展和在全球的擴散,每個人彼此的物理距離早已超乎禮節,但對於疫情的擔憂也每日漸增,每日固定收看疾管署記者會直播或接受疾管署、衛福部的Line推播也已是日常。
Thumbnail
老是有人說台灣藍綠惡鬥多糟糕,人民多痛恨,但要是沒有政治力量之間的制衡、競爭,執政黨官員日子過太爽,遇到大難臨頭,完全無法應付。 民主政治可能問題很多,黨派、不同立場之間的吵吵鬧鬧也令人厭煩,但這些能讓你保住性命,看看這一兩個月台灣和鄰國的狀況就知道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那天跟衛生局承辦人、感控委員周旋的時候,隱約感覺他們真的認為,如果不弄個「上呼吸道感染嗅覺味覺異常或腹瀉等疑似感染症狀監視異常追蹤及處理辦法」之類的文件,當機構裡面有同事還是住民發燒、味嗅覺異常,還是拉了幾天肚子,我們就會完全手足無措、集體恐慌、兵荒馬亂..............
Thumbnail
我們證明過一個懂得尊重的政府跟一群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最強的防疫措施,因為民主政府的決策機制比專斷的獨裁政府更有效,民主社會的公民自主性比專制社會的臣民更好。只要政府跟民間能通力合作與互相體諒,團結的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度過難關。
Thumbnail
要能防禦紫外線UVA,必須得仰仗 廣譜防曬成分↗ ,因為它們能夠 覆蓋到UVAI的波長↗ (340nm~400nm)。 但是呢,防曬成分就和美白與去角質成分一樣,不是有加就有保佑! 濃度,是關鍵之一,另外一個則是配方,缺一不可! 你可以把UVA廣譜防曬成分的濃度想像成布料的密度,密度越厚越紮實的布料
Thumbnail
當防疫成為這幾個月來新聞的主旋律,隨著疫情的推展和在全球的擴散,每個人彼此的物理距離早已超乎禮節,但對於疫情的擔憂也每日漸增,每日固定收看疾管署記者會直播或接受疾管署、衛福部的Line推播也已是日常。
Thumbnail
老是有人說台灣藍綠惡鬥多糟糕,人民多痛恨,但要是沒有政治力量之間的制衡、競爭,執政黨官員日子過太爽,遇到大難臨頭,完全無法應付。 民主政治可能問題很多,黨派、不同立場之間的吵吵鬧鬧也令人厭煩,但這些能讓你保住性命,看看這一兩個月台灣和鄰國的狀況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