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成功,是因為我們這些機構做了大量「文件資料」和制定一大堆防疫規定,你相信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禮拜五衛生局突然來查機構感控,為了應付,家人過世對年忌遲到卅分,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樣子,最後結束的時候擲了四五次盃才「博有盃」。

這兩三天自然是瘋狂趕資料,因為要改善的地方一廿個,我一邊趕一邊想,那些發生群聚感染的,不管我們這領域或長照機構,犯了什麼錯?難道是因為他們「服務工作人員體溫表」漏了監測味嗅覺異常,沒有訂「發燒及健康狀況異常的照護工作人員請假規則」,沒有做「工作人員符合具COVID-19感染風險協助落實感染管制措施記錄」之類的表格,「感染管制教育訓練計畫」等文件沒有讓全體工作人員簽名傳閱.....等等?

那天跟衛生局承辦人、感控委員周旋的時候,隱約感覺他們真的認為,如果不弄個「上呼吸道感染嗅覺味覺異常或腹瀉等疑似感染症狀監視異常追蹤及處理辦法」之類的文件,當機構裡面有同事還是住民發燒、味嗅覺異常,還是拉了幾天肚子,我們就會完全手足無措、集體恐慌、兵荒馬亂,甚至會像去年歐美國家疫情剛發生時,機構扔下照顧對象集體棄守,那這樣的文件也實在太偉大了!所以歐美國家,或者印度、巴西、日本、韓國這幾天疫情那麼嚴重,一定是因為他們全國上下,都沒有機構在訂「呼吸道傳染病之疑似感染個案及群聚感染事件處理流程」之類了不起的文件吧?

我又想到京元電子、想到環南市場,甚至想到諾富特飯店和台北市萬華阿公店,如果他們像我們一樣,有個《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防疫作為現況查檢表》,然後,真的遵照上面講的,譬如說第14點「訂有訪客探視管理原則及相關配套措施,限制符合『具COVID-19感染風險』條件(包括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或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訪客探訪」,想想,如果台灣各大大小小公司行號、公共場所,大家都能訂個「訪客探視管理原則」,說不定我們早就都清零了。

我想問已經當媽媽爸爸的人,你們家有沒有訂「上呼吸道感染嗅覺味覺異常或腹瀉等疑似感染症狀監視異常追蹤及處理辦法」,如果沒有,那當 貴子弟發燒、拉肚子,你們怎麼會知道如何處理?

台灣的防疫成就至今是無話可說的,但我們到底做對了什麼,至今莫衷一事,如果未來我們要去國際上宣揚自己的防疫成就,該主打什麼?也許我們可以驕傲的說,因為我們的機構都有訂「上呼吸道感染嗅覺味覺異常或腹瀉等疑似感染症狀監視異常追蹤及處理辦法」之類的規範吧?

哎~~不說了,要繼續趕文件資料了,明天就要交了,我還在想「住民外出管理原則」要怎麼訂,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文件,可能住民都不知道要怎麼出門了,那這真的太悽慘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1會員
94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2023/12/09
所以收案評估跟買股票差不多,都有賭博的性質,個案進來會怎麼樣?天曉得,我們能做的也是有限。讓個案離開或送住院,只是「停損」、「獲利了結」,跟什麼專業處置沒關係。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不如一開始就誠實一點。很多住宿式或長照機構,開會滿口都是「成本」、「人力」、「消耗」、「收不收得到錢」、「照顧麻不
Thumbnail
2023/12/09
所以收案評估跟買股票差不多,都有賭博的性質,個案進來會怎麼樣?天曉得,我們能做的也是有限。讓個案離開或送住院,只是「停損」、「獲利了結」,跟什麼專業處置沒關係。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不如一開始就誠實一點。很多住宿式或長照機構,開會滿口都是「成本」、「人力」、「消耗」、「收不收得到錢」、「照顧麻不
Thumbnail
2022/12/25
很多人看到他們開康復之家,就覺得是要做長照然後海撈一筆,不曉得講這些話的,是不是自己會親人曾經被劣質的長照機構欺負過,所以就覺得做長照的很多只是想賺錢? 前面已經解釋過「康復之家≠長照」,那開「康復之家」賺錢嗎?我不知道,我連自己服務的康家,沒有賺錢都不確定,但我可以從目前行業生態給點線索。
Thumbnail
2022/12/25
很多人看到他們開康復之家,就覺得是要做長照然後海撈一筆,不曉得講這些話的,是不是自己會親人曾經被劣質的長照機構欺負過,所以就覺得做長照的很多只是想賺錢? 前面已經解釋過「康復之家≠長照」,那開「康復之家」賺錢嗎?我不知道,我連自己服務的康家,沒有賺錢都不確定,但我可以從目前行業生態給點線索。
Thumbnail
2022/11/20
按我們的立場,當然希望障礙者功能越高越好,表示我們的服務有成就,但從這個事件看起來,相當的社會大眾都希望身心障礙者,最好都不要有什麼功能,徹底當個福利依賴者,關在機構了此殘生,不要到外面社會破壞秩序。 這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尤其是,他們社會功能維持的這麼好,是花了很多納稅人的血汗錢........
Thumbnail
2022/11/20
按我們的立場,當然希望障礙者功能越高越好,表示我們的服務有成就,但從這個事件看起來,相當的社會大眾都希望身心障礙者,最好都不要有什麼功能,徹底當個福利依賴者,關在機構了此殘生,不要到外面社會破壞秩序。 這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尤其是,他們社會功能維持的這麼好,是花了很多納稅人的血汗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對於確診,我心情很矛盾 唉,現在也只能聽天由命,走一步算一步了。
Thumbnail
對於確診,我心情很矛盾 唉,現在也只能聽天由命,走一步算一步了。
Thumbnail
機師再成防疫破口,但大家在罵機師的時候怎麼沒有想過指揮中心也以難卸責呢 ?
Thumbnail
機師再成防疫破口,但大家在罵機師的時候怎麼沒有想過指揮中心也以難卸責呢 ?
Thumbnail
那天跟衛生局承辦人、感控委員周旋的時候,隱約感覺他們真的認為,如果不弄個「上呼吸道感染嗅覺味覺異常或腹瀉等疑似感染症狀監視異常追蹤及處理辦法」之類的文件,當機構裡面有同事還是住民發燒、味嗅覺異常,還是拉了幾天肚子,我們就會完全手足無措、集體恐慌、兵荒馬亂..............
Thumbnail
那天跟衛生局承辦人、感控委員周旋的時候,隱約感覺他們真的認為,如果不弄個「上呼吸道感染嗅覺味覺異常或腹瀉等疑似感染症狀監視異常追蹤及處理辦法」之類的文件,當機構裡面有同事還是住民發燒、味嗅覺異常,還是拉了幾天肚子,我們就會完全手足無措、集體恐慌、兵荒馬亂..............
Thumbnail
台灣過去的防疫成功不是靠運氣,只是政府與民間的輕忽卻造成這波急遽升溫的疫情。中央到地方各政府機關前面一年多的準備,疫情猛然加重凸顯出疫苗困境與社會、醫療到教育等諸多環節的不夠周延。防疫驟升至三級之後,少數自私或脫序者的行為不僅浪費社會成本,徒增的風險也讓多數自律配合的民眾被迫分擔。
Thumbnail
台灣過去的防疫成功不是靠運氣,只是政府與民間的輕忽卻造成這波急遽升溫的疫情。中央到地方各政府機關前面一年多的準備,疫情猛然加重凸顯出疫苗困境與社會、醫療到教育等諸多環節的不夠周延。防疫驟升至三級之後,少數自私或脫序者的行為不僅浪費社會成本,徒增的風險也讓多數自律配合的民眾被迫分擔。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其實,「疫情」是我想都沒想過的。 從去年開始,大家漸漸的面臨到疫情的衝擊,那時的台灣,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真的很幸運。 但,有時突發太快,真的有點恐慌。 最近,因為疫情變的有點嚴峻,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外出、不要群聚,相信大家都有點不太適應,所以導致一連串的事件發生。  真的沒有人想發生這樣子的狀況,但事
Thumbnail
其實,「疫情」是我想都沒想過的。 從去年開始,大家漸漸的面臨到疫情的衝擊,那時的台灣,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真的很幸運。 但,有時突發太快,真的有點恐慌。 最近,因為疫情變的有點嚴峻,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外出、不要群聚,相信大家都有點不太適應,所以導致一連串的事件發生。  真的沒有人想發生這樣子的狀況,但事
Thumbnail
這陣子我經常想,後代子孫問起疫情期間我做了什麼?怎麼回答?要老實說嗎?如果講真的我只能說:「阿公都在機構做資料、整理文件,回覆政府單位要的東西,準備等政府來檢查。」 這不是政府刻意要「擾民」,跟衛福部、疾管署這些衛政人員,十幾年來斷斷續續打不少交道,我所理解的台灣公務體系,他們素質算高官僚架子算低
Thumbnail
這陣子我經常想,後代子孫問起疫情期間我做了什麼?怎麼回答?要老實說嗎?如果講真的我只能說:「阿公都在機構做資料、整理文件,回覆政府單位要的東西,準備等政府來檢查。」 這不是政府刻意要「擾民」,跟衛福部、疾管署這些衛政人員,十幾年來斷斷續續打不少交道,我所理解的台灣公務體系,他們素質算高官僚架子算低
Thumbnail
日日需要回報指揮中心身體狀況,每回都一點點的症狀都有嚴重的被害妄想、擔心成了防疫破口、擔心讓所有人恐慌,擔心自己是不是真的染疫了。
Thumbnail
日日需要回報指揮中心身體狀況,每回都一點點的症狀都有嚴重的被害妄想、擔心成了防疫破口、擔心讓所有人恐慌,擔心自己是不是真的染疫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