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專家喜歡在年初的相對低點買進,然後到了除權息季節大約是7月或8月,趁將要除權息前的高點再賣出賺一筆。例如在2021年2月買入A股,每股50元,然後在7月1日漲到60元,7月5日除息日後跌到55元。
也可以等到快要除權息時再購買,只不過效果比較差。因為快要除息前可能是相對高點。而選擇領息的話,就要忍受股價下滑的情況。但股息入手後,直接放置半年以上不行嗎?如果基本面不錯,那就繼續放著,等待明年的選擇。
如果明年上漲的話,可以考慮賣掉。如果明年到了快要除權息時,還是虧損的狀況,那還可以選擇繼續領息。簡而言之,已經領取的股息就是自己的安全邊際。當然,不是選擇股息越高越好,雖然有殖利率7%或8%的個股,但要看是不是每年都可以配這麼高,以及有沒有持續的配發股利。
如果選擇買入的個股還符合大趨勢,例如5G或電動車等等,那是不是又更安全些?沒錯,光領股息看起來賺不多,而且還要面對一段不知道多久的填息日。但是,股息確實的入袋了,這是以領取股息為重心的做法。
有的投資人反利用這樣的心理,也可以在除息日前賣出,賺取價差,這也很好。完全不看股息,而只看個股成長性的,或許可以賺更多。看的準買進賣出,隨隨便便就賺個兩成以上,誰還在計算那5%殖利率?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種殺進殺出的功力,但股息卻是相對固定在那邊的,以領取股息來展開的策略,可以用來規劃作長線佈局。
月光認為,選擇基本面好且殖利率高的公司,是最基本的。像在2021年8月下旬,台股已持續下跌好幾天,或許之後往回看,這只是小小下跌而已,還算不上股災就受不了了?雖然現在也很想入場,但還是盡量精挑細選,不要輕易把手上為數不多的現金貢獻出去了。
因為台股大盤走弱的緣故,所以即使是快要到除息日的個股,反而大多在下跌中。換言之,擺明了還沒領股息前就確定會被套牢。例如B個股在除息日前兩週是不是每股60元,到了前一週時則跌到了55元。過了除息日後則跌到50元。雖然有領到每張2500元的股利,但還是賠了不少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