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亞觀團 #少年
2014年,在交出碩士論文後,實在想念香港的我,索性訂了機票飛往香港。那時的香港,仍然繁華、熱鬧,擁擠的街市裡到處都瀰漫著朝氣勃勃的氣息。從那時起,到訪香港成了我每年行程表裡不變的計畫。
我總是將落腳處訂在銅鑼灣,因為到哪裡都算方便。白天就先到黃大仙廟參拜,或逛逛中、上環;然後去半島酒店吃下午茶;晚上再前往廟街逛夜市,或搭纜車上太平山看夜景;最後一站必定是蘭桂坊。在香港的那些日子,天天都是新鮮有趣的。除此之外,香港還有好多好多令人懷念的地方。但是如今,想去一趟香港,都是件難事。
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震驚世界。6月中旬後,多名年青人以死明志,抗議香港政府提出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香港的一切霎時停擺。7月遊行時,發生元朗襲擊事件;8月中旬,香港國際機場二度癱瘓。消息接連傳出後,身在台灣的年青人,在校園裡紛紛設立連儂牆,聲援香港。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響徹各地。所有人都在關注,同時也擔心,香港究竟會變成什麼模樣。記得當時,我就讀的學校裡,吸煙區的欄杆上張貼了林鄭月娥的黑白照片,地上則擺著杯子,學生們紛紛往杯裡熄煙,大概是想超渡惡鬼的一種方式吧。看見此等景象的我,內心實在感動卻又不捨。感動的是,台灣的青年勇於為自己所認定是對的事情而發聲;不捨的是還在香港水深火熱、擔驚受怕的每一個人。
2020年,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在疫情和抗爭的雙重包夾之下,香港更是愈加遍體鱗傷、滿目瘡痍了。在台灣,也因為人人自危的疫情問題,香港的新聞少了,人民關注的焦點也逐漸轉向。所幸,在今年(2021年)的金馬影展裡,透過那些以香港為題材的電影,剛好能再次喚起我們對香港的注視和思念。
而其中,任俠和林森的導演作品《少年》,就是一部極度勇敢的作品。
《少年》裡,為了搶救一名企圖自殺的少女,一群年青人全城搜救,只為了在來不及以前,挽回少女性命。在這群青年身上,暴露而出的是世代間的差異、貧富不均、「抗爭也要吃飯」的現實問題等等;最重要的,還是香港艱難的處境,以及香港人民的憤怒與反抗。「縱使徒勞無功,決不無疾而終。」一語即點出任俠與林森兩位導演的決心。在有限的資源和境況下,《少年》已經竭盡所能地作到它的最好了!
而在這群搜救少女的青年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年僅15歲的俊B了。他的父親在「雨傘革命」(2014年)的時候,就是施放催淚彈的其中一名警察,當時俊B的母親還為此責備過父親的所作所為;現如今,俊B的母親卻選擇成為支持父親的一方,這樣的轉變,讓人好生無奈;而俊B也只能走上街頭,和抗爭的人民站在一起。但是,他還只是個15歲的少年啊!
至於那個選擇自殺的少女,則留下了一封遺書。裡頭寫著她想對父母親說的話:「希望我這份對自由的決心,可以影響你對運動的看法。」就好像鄭南榕先生同樣也用死,來捍衛言論自由一樣。在絕境之中,少女也只能以生命來喚起香港人民反抗的心,而這樣的決定著實令人痛心。可是,香港青年面對的,哪裡是有溝通轉圜餘地的政府?他們面對的可是輕易就能毀棄「五十年不變」承諾的豺狼虎豹啊!
「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電影《風聲》裡,抗日組織出身的顧曉夢用血淚縫成一封家書,訴說自我犧牲的決心,字字句句言猶在耳!如今想來,竟全都成了一場可笑的曉夢。對香港青年而言,時空變換夢醒之後,人間仍是煉獄。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能在金馬亞觀團裡遇見《少年》,我何其幸運!
我深愛的香港,我十分想念妳。
願妳一切都好,願妳變得更好。
少年加油,香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