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我們已經決定因為華德福教育移民台灣,所以開始作出移民前的各種部署。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考量是到底要住哪一個城市?我們兩夫妻都曾經在台北升學,所以對台北是最熟悉,但移民畢竟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不能只說對台北較熟悉就選定台北,至少也要考慮學校與生活情況。
我們因為希望孩子接受華德福教育而移民台灣,在2015年的台灣,有經營華德福國小的地方有以下學校,有「*」的代表是公立學校:*宜蘭慈心、台北史代納、台北同心、*桃園仁美、*新竹陽光華德福分校(已轉型成新竹市華德福)、新竹照海、新竹麗水、*新竹北平(仍未正式轉型)、台中海聲、台中磊川、台中善美真、*雲林潮厝、*雲林山峰、高雄中崙。
作為教育移民,要規劃未來在台灣的生活,當然先以學校為考量,也必須與城市機能同時考慮。從2014年至2015年雖說有一年時間考慮,但各校的招生說明會的時間多有重疊,而我們也仍要工作,未能經常來到台灣了解不同城市與學校的優缺點。所以天爸先用不理性的方式,先考慮一些因素,例如有哪一個城市是喜歡或不喜歡的?
台灣不同城市當然都有優缺點,作為遊客匆匆短留,很多喜惡都是一瞬間的感覺,例如台中,我們一家在2014年初到台中旅遊,從火車站一出來看到一個有點老舊的城市,坐計程車在大街小巷穿梭,有的路超大(台灣大道),但更多的是小小的塞車窄街,那時候的台中給仍是遊客的我們一個不太好的印象,所以台中三所華德福學校直接跳過。
宜蘭慈心、桃園仁美、新竹陽光都是公立學校,在額滿的情況下,必須依戶籍先後順序來安排入學。我們作為移民,連戶籍都沒有,更不可能談戶籍先後順序,所以這三所學校馬上不用考慮。如果考慮仍有名額的公立華德福,就只有新竹北平與及雲林潮厝及山峰。新竹北平雖然當時已是半華德福學校,但因為仍未成為真正的華德福學校,所以就沒有再考慮了。後來我們去拜訪雲林的潮厝與山峰,兩所學校都是公立的華德福,而且亦感恩有名額可以收留我們。但我們在火車站的飯店附近逛菜市場時,發現在雲林不會台語,買菜真的很吃虧。又因為兩所學校都不在城市之中,對沒有開車經驗的我們來說,光是解決交通問題就很煩惱,所以雖然我們曾經一度想落腳雲林,但最後還是放棄。
剩下來就是台北史代納、台北同心、新竹照海、新竹麗水、高雄中崙。台北同心那時候才剛起步,在借用校舍時引起了一些風波,我們感覺不太踏實。同樣的,新竹照海也在校舍的問題上仍在煩惱中,所以台北史代納、新竹麗水、高雄中崙成為最後三個我們會考慮的學校了。
台北史代納位處台北,生活開支較高,對沒有工作的我們來說,手上的錢又不多,要承受台北的高消費與私立學校學費,實在有點吃不消。雖然台北的工作機會既多又較高薪,但因為來台第一年不能工作,那些機作機會都不是我們的;又因為大天二及小三仍然很小,才兩歲及四個月大,我們必須親自照顧,不太可能找到全職工作。再經過不斷的財政規劃推算後,手上的錢最壞打算大概只能撐14個月,感覺很沒有安全感。雖然我們很喜歡台北史代納,但也只好放棄。
經過重重考慮,我們在2015年5月時,差不多已經選定新竹麗水與高雄中崙,所以我們移民到這兩個城市的機會是最大的,但為何我們最終會選擇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台南呢?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