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觸碰斷捨離也幾年了,房子沒有說多乾淨(看我沒公布過照片就知道自己並不滿意XD)。目前還是在努力看書讀書斷書中,其他的部分慢慢收拾。
跟我比較常接觸的朋友們,知道我有在做這件事,好奇問我幾次後就不再問了。我知道,這件事太極端了,也許他們可以理解不亂買,但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減少物品,把自己搞得這麼拘束,又換不回成本。
我也很少跟他們宣傳這個理念,不是因為我怕羞、怕被當成怪人或被排擠,而是我知道我會做這件事,因為是它真的很符合我的性格,但不代表就跟其他人的個性合。
當初發現極簡跟斷捨離,那種如獲至寶,知道自己的天命的狂喜感,偶爾還會在我的血液裡流竄。
這篇文,就是想來分享,我覺得自己跟斷捨離很合的三種性格特質。
第一,對上流社會沒憧憬。
父親從我很小的時候就外派上海,因此他也把我帶過去,安排我去讀國際學校。我那時候搞不清楚狀況,只知道有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是外交官,或是講名字大家都聽過的某大公司總經理之類的。
那段求學經歷,本來應該只是如一層薄沙礫淺淺地舖在河床上,我對它沒什麼感覺。等成年後開始工作,才發覺它影響我滿深的。
因為藉由那段時間,我認清了自己對物質並沒有太大追求。
同學們都互相比拚衣服要如何穿得火辣(我們沒有制服),每天前凸後翹,臉上塗塗抹抹,老師也不管;不然就是在說誰跟哪個老闆認識,誰比較有管道,周末要去哪裡喝酒,畢業舞會要怎麼穿,誰是賤貨,今天放學後要不要去唱歌等等的事。
而比較上進的,就是忙著進哪些長春藤大學,要如何進北大,學生會沒什麼屁用但對申請很有幫助,什麼時候要準備托福跟SAT之類的。
後來想想,在那環境下,不太會社交,頭腦也不是很好,根本就是個小老百姓的我,還沒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懵懵懂懂地跟著大家的步伐走。說去唱歌就唱歌,考試也亂七八糟,步伐也跟不上,對自己沒自信,以至於不相信自己能申請得上國外大學,老師或同學們又自掃門前雪,我找不到幫助,也一點都不快樂。
現在想想,除了是我們學校因為剛成立,資源不夠廣泛,人也不夠多外,我自己也很被動。那時候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玩電腦遊戲,對繪畫有點興趣但好的老師都被學姊們把持著,也不敢靠近。我沒有主動去其他地方找資源,沒對外求救,就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也是個問題(現在好像也沒改變多少,哈)。
不知道因為算窺視過那些不愁吃穿,但還是忙著找事情愁苦的「有錢」人的生活型態,我打從心裡不認同他們爭奪的東西有什麼價值;還是明白自己的老百姓性格真的跟這些人一點都不合(也包括資質),我的潛意識完全放棄向上奔跑。
現在我經過信義區,會像是怕過敏般快速閃過那些精品店。而我會消費的最高等級,就是無印良品了吧。(當然,也有人會覺得這已經算精品了)
接觸斷捨離,才了解世界上也有一種類別是適合自己的,自己也能屬於某個歸類,不得不說,焦慮的心有一種踏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