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收到來自於您的故事~
與修護的緣份
藉機介紹一下名襄文化彩繪修護團隊的創始人─李志上總修護師,與古蹟修復結緣之路。那年(2001/2002年)我們都還是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的無憂學子,還記得是大二還是大三那年,雕塑系畢業後就讀古物所的學姊─佩珊,與當時任職於
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 的威墨林老師,回母校進行系所宣傳演講,沒錯!是系所宣傳!古物維護研究所在當時可是個冷門的新系所,木質組的招收人數每屆約1-3名,有時甚至是2名報考僅取1名。加上網路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純藝術科系對於電腦的學習也並不重視,要認識「
修護(conservation)」並不容易。總修護師就是在這場招生講座中,被眾多
工藝技法所吸引,覺得學習這些技法在未來無論從事修復與否,都能夠有所發揮。於是就這麼準備、報考了研究所。
2003年:李志上修護師認為修復,除了修護家具外,還可以學到很多西方的傳統工藝技術!!(當時的老師是家具修復師)。
2003年:修護師的女朋友─也就是頭家娘我本人,看著英文介紹的PPT只想打瞌睡,當然也就沒有報考古物維護研究所。而我認識的修護,是來自於修護師,以及就讀研究所期間和修護師一同參與和所見的,雖然唸得是北藝的傳統藝術研究所,但其實是個偽古物所學生。
這兩個人在當時,都不知道自己會有踏入古蹟彩繪修護的一天。
公司在面試時,也會經常詢問應試者,是如何與修護相遇的?。
- 有人是從偶像劇裡知道的,是哪部呢?
- 有人是從講座活動中得知的,是哪一場呢?最深的感受或印象呢?
非文化資產相關科系(簡稱文資)的應試者,對修護的了解大部份是很模糊的,但文資相關大學畢業的學生,有時對於修護又過於理想,進入業界後,會發現現實、理想與能力都是不相符的,尤其是在古蹟界更為明顯。最後,可能隨波逐流,也可能就此退出古蹟修護,轉往學校、博物館或其他修護中心任職。
歡迎大家一起與我們分享,第一次與修護相遇的過程~~
想學修護,大學相關科系可參考:
研究所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