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中國大爆的無限流劇集《開端》,可謂是賺足了眼球。故事細扒起來其實並不複雜:兩個普通的年輕人被困在一輛註定會爆炸的公交車裏無限循環。
今天我將為大家講講——如何從一個腦洞「開端」,講一個好故事?
其實「時間循環」並非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很多影視劇都有出現類似的題材。畢竟,在層層的時間重置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不可控因素,因而有了強烈的懸疑感。
國外有《源代碼》《恐怖遊輪》,而國內耳熟能詳的《月光寶盒》,大概是不少人童年接觸這個題材的白月光。
《開端》之所以讓人眼前一亮,在於這故事選取了一個非常日常的場景(公交車),以及普通的主人公(女大學生)作為切入點,把這個有點神奇的元素,融入我們觸手可及的生活中,這就讓整個故事有了非常平民化的親和力和代入感——不去刻意追求獨創的強設定,自然也避免了因此而產生的可能的距離感和陌生感。
一、腦洞天天有,重在內容打磨
《開端》在前兩集的時候,就發生了十次左右的爆炸,主人公在一次又一次的爆炸中,不斷推演與嘗試——也就是說,每次循環中都會傳達新的信息。
電視劇中關於人物的改動,進行了很多豐滿化的處理。事實上,原著裏對乘客的描寫並不多,他們更多擔任的是類似 NPC 的角色。但影視化後,這些乘客的人生和經歷被進行了豐富,讓公交車上的一個個人物立體鮮明了起來。
在緊湊的開場後,主角團通過多次爆炸的經驗,最後達成了一致,決心找出兇手,阻止爆炸。這讓節奏又轉換為公交車上的一場限時劇本殺+密室逃脫。很容易讓受眾跟著主角視角帶入場景,一起推兇和思考逃生辦法,在緊張刺激的氛圍裏增添了一絲遊戲般的快感。
二、落腳點核心:人性是唯一不會過時的主題
好故事的內核,永遠需要人物來承載。而人物的塑造,有時候不僅僅是靠有光環的主角團來完成的,群像的真實與生動,往往能給作品帶來更加「潤物細無聲」的深度。
群像 VS 主角
在有個節奏不錯的開端後,劇情進入「在公交車裏找兇手」的環節,從不同的視角,展開了車上每個人物背後故事的挖掘,以小人物的生活和細節,反映不同的人生底色,以及潛藏在人物後面的諸多典型社會問題。對比很多將配角扁平化的作品來說,這樣的融合與升華,無疑讓人感受到創作者的用心。
公交車上的直播大哥,可以折射網絡輿論對人的誤解與傷害;蒙面的大男孩,能夠反映大眾對二次元的刻板印象,以及至親之間的無意傷害;提著西瓜的大叔,肩負著心酸又沈重的家庭重擔,卻又依然努力向前……
主播、刑釋人員、哮喘病患者、下崗工人……每個身份各有特色,在群像人物的轉化中,不斷融入直播、遊戲、外賣、二次元等當下熱門與潮流元素,將一個鮮活的多元社會,成功嫁接到這個遊戲般緊張的主線中,讓原本帶著奇幻色彩的故事有了非常有力的現實落腳點,引發了廣泛的共鳴與討論。
當然,男女主是帶著受眾進入故事的重要載體,他們的塑造更為關鍵。
女主作為普通象牙塔裏的女學生,有著善良與堅韌的性格特色;身為遊戲架構師的男主,從一開始的拒絕到後來的攜手女主共進,二者的互動完成了對整個故事(事件)的架構。兩人在一次次的循環中遇到的人和事,在道德審視與求生本能間所產生的糾結與矛盾,也詮釋了人物的變化與成長。
成長 VS 高光
一般而言,一個故事裏,成功的主線人物塑造,離不開這個人的成長線,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
女主從一開始的驚恐與仿徨害怕到後面的冷靜與積極,男主從一開始的冷靜理性到後來的共情與擔當。整體上說,兩個主角是朝著非常正面的方向成長,但成長途中關鍵性爭執,也當然地成為人物塑造的高潮點。
如在某次循環後,兩人在報不報警上面的辯論就很體現現實的人性。
「怕死有錯嗎?趨利避害不是人的天性嗎?我做不到像你那麽善良,我就是惡劣嗎?」
「善良不是廉價的美德,要和能力相匹配。」
……
這樣的討論雖然有過於直白的嫌疑,但是卻能讓觀眾清晰感知主角的心理鬥爭與成長路徑,在一個劇情本身比較豐富、節奏感也較強的十五集網劇中,還是基本完成了「人物弧光」的塑造。
因而,當男女主再度進入循環,在新的選擇後再次走進警察局,面對警察的盤問與調查,開啟了有計劃的追溯與周旋,這樣的成長也讓觀眾感受到了人物新的魅力與高光。
當然,在主角關系的後期發展中,出現了找出真兇途中因抒情和情感發展而斷了節奏的情節,有不少觀眾認為這是《開端》的一大槽點。畢竟,在這類情節無限循環的故事,最應該註意的就是如何在大同小異的循環中維系觀眾的註意力,不斷給出新的線索和刺激點,切忌信息冗雜。
總體來說,作為新年第一爆款,《開端》這樣體量輕巧、有構思的作品,還是讓人對 2022 的中國國產劇有了更多期待!同時,這也反應出,有強烈懸疑感的故事或電視劇,真的不一定需要窮兇惡極的連環殺人案或一絲不茍的刑偵破案路線,熟悉的場景也可能暗藏玄機,有趣的腦洞也能引人入勝!
那麼問題來了,你筆下的故事,開端了嗎?
——本文完——
喜歡的話就點個「追蹤」吧!您的支持與鼓勵是我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