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4點鐘左右,一則暴力影片在微博社群瘋傳,事發地點位在河北省唐山市,畫面中一名身材壯碩的黑衣男子進入燒烤店騷擾正在用餐的白衣女子,推搡間兩人爆發衝突,另一名黑衣女子欲上前阻止,反遭男子推到在地,見其倒地後男子並未收手,反而繼續對她拳打腳踢。原先遭騷擾的白衣女子則被拖到店外,遭數名男子接連施暴,凡是上前阻止的女子均遭攻擊。還有眼尖網友發現,一名白衣男子不慎從後方誤擊自己的女友,發現後急忙上前擁抱安慰,接著繼續痛毆其他女子。
駭人畫面曝光後,瞬間點燃中國網友怒火,「唐山打人」相關搜索詞佔據微博熱搜,當天晚上各大官媒即大肆報導,宣稱要嚴懲暴力行為,並強調「女性」的安全應被重視。《中國婦女報》說,「如此暴力,恐怕不只女性缺少安全感,普通居民都會感到自危」;《中國新聞網》也說,「以任何形式對女性下手,都應受到譴責和嚴懲」;《中國日報》則表示,「嚴懲施暴者,用正義築牢女性安全感」;然而最具權威的《央視新聞》卻閃過女性一詞,將矛頭對準了黑社會,「掃黑除惡絕不能有盲區」。
隔(11)日中國公安局宣布抓獲9名嫌犯,相關訊息再度登上熱搜,不過取而代之的重點變成「掃黑除惡」,且唐山公安局發布的警情報告中只提及「尋釁滋事」、「暴力毆打」,引起許多中國女性網友不滿,她們看不慣官方「刻意」忽略性別問題,「性騷擾這三個字這麼寫嗎?」、「裝死了開始」、「幹啥呀你,想幹妳,這是雙方第一次對話」、「如果從一開始都是男的,就不會有性騷擾和被拒的導火索」。
相反地,另一派網友反對上升到女權意識,「我們要關注的難道真的是性別議題嗎?難道不是案件進展及監督國家機關依法履職辦案嗎?」、「性騷擾不是犯罪,尋畔滋事可比性騷擾嚴重的多」、「犯罪就是犯罪,別扯男女對立」。此事件究竟是安全問題還是性別議題,頓時成為網上舌戰的焦點。
在我看來,這起事件不該被單一論述,實際上,中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傳出類似案件,但官方僅會趁機展現公安威嚴,告訴民眾政府做了多少事,結果卻是治標不治本。
譬如2019年6月24日,大連一名夜間獨行的女子被一名陌生男子當街毆打,衣服也遭扒光,畫面在網上擴散後得到警方重視,後經調查,該男子因與女友感情失和,便在酒後襲擊路上女子。
又如2021年8月30日,一名年輕女孩在西安地鐵上與一名老伯生爭執,隨即被地鐵安全員拽出車廂,衣服還被當場扯破,影片曝光後,眾多網友要求西安地鐵出面道歉。
諸如此類的事件層出不窮,均是「女性」在公開場合遭「男性」施暴,被曝光到網上後引發輿論公憤,我想這種種共通點,已足夠說明這起事件「可以是」性別議題了,只不過礙於個體身處的位置差異,某些人會自動省略性別關係的不對等,儘管如此,也沒有任何人能用任何理由去強迫他人用同一套框架思考。
當然,更多的人根本就不在乎該事件存在哪些問題,而是選擇一味地相信國家、相信政府。諷刺的是,我和家中長輩說起這事,他們竟相當推崇「嚴懲不怠」的中國法律,還談到台灣刑罰都太輕了,像中國毒販都直接判死刑多好呀。顯然地,中國的大外宣早已從牆內溢出到牆外,他們反覆宣傳的「國家正義」、「嚴刑峻法」真的奏效了。
可惜許多人沒看見的是,當輿論辦案被以聲討正義為名冠冕堂皇地包裝時,一個法治社會就能輕易被輿情左右,司法也就失去獨立性,私以為,輿論充其量只是讓事件發酵的手段,但以輿論量刑只會造成更多獨裁、冤獄,甚至只要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能定人生死,這樣的社會豈不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