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列車》(2022) [7/10]
今年暑假高預算好萊塢電影的最後壓軸《子彈列車》,是由#布萊德彼特 主演的動作爽片,他飾演的殺手「瓢蟲」為了搶奪任務目標的手提箱,在日本的子彈列車上開始接連與其他殺手相互廝殺。
「搶旗戰」電影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大家要想盡辦法搶到「旗子」。在場景簡單且狹窄、目標單一、角色眾多、故事線交錯的情況下,把一切梳理得整整齊齊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而《子彈列車》在這部分的表現絕對是在前段班。
但《子彈列車》最讓我滿意的,並不是這些商業電影本來就該處理好的基本功,也不是它結合《死侍》的碎嘴、昆汀塔倫提諾的暴力美學、蓋瑞奇早期的犯罪小品,所呈現出來的電影風格,而是它有一個哲學性的命題在支撐整個劇本,而且這個命題緊扣著每個角色和劇情安排,讓人不會因為五花撩亂就遺忘它的存在,這才是《子彈列車》特別用心的地方。
這個命題是「命運」。
(以下有雷)
「所有的意外都不是意外。」
-命運的一體兩面
瓢蟲就像柯南一樣,所到之處都會有人意外死亡,甚至還害得自己要接受心理治療。電影透過刻意安排,像是陌生人一上車就揮刀相向、不想殺人卻殺了人、沒完成自己的任務還捲入別人的任務中,甚至最後才發現是因為代班才惹禍上身,不斷強化瓢蟲一心想下車但卻下不了車的衰神形象。
但如果今天瓢蟲不碎嘴,看電影的你會覺得他是個衰神嗎?從觀眾的上帝視角來看,應該會覺得這只是一連串的「巧合」而已吧。就像那瓶被丟來丟去、被下藥、從頭到尾都出現的斐濟水,你會覺得這瓶水很衰嗎?最後斐濟水的無聲回憶錄乍看毫無意義,但它其實就是「命運」的樣子:處處出現卻察覺不到、再怎麼坎坷也沒有立場的中立存在。
所以自己怎麼詮釋將會影響命運的樣貌,瓢蟲可以把這段旅程解釋成處處受到阻撓的厄運,也可以解釋成不斷躲過死劫的好運。如同瓢蟲的含意,背負著七種厄運而帶給別人好運,那瓢蟲究竟是衰神還是幸運之神,就看你怎麼解釋。
片中還有許多「一體兩面」的安排,像是完全不像的雙胞胎蜜柑和檸檬、表裡不一的雙面人王子、眾人搶的手提箱從金庫變炸彈、共同復仇的父子和反目成仇的父女等等。劇中也沒有「絕對惡」的反派,每個殺手都有合理的動機,但為了完成目標只好殺掉別人,也同樣符合這樣的雙面設定。
-命運的無法掌控
不管命運是各種巧合,還是冥冥之中註定的安排,你都無法控制這輛命運的列車會往哪裡開。白死神玩弄著俄羅斯輪盤,彷彿是想表達自己可以掌握命運,殊不知最後卻被自己女兒的槍所殺。類似的反諷還有以蛇毒為武器的毒蜂卻因蛇毒致死、以為拿到手提箱就完成任務卻死了少爺、雙胞胎以為死了卻活過來,活著的最後卻慘死...除了讓你猜不到劇情走向,也表達了命運的深不可測,而你完全無法掌控它。
常常聽到「世界很小」一說,或是像六度分隔理論(拿到一封不認識收件人的信,轉給你身邊最可能認識收件人的人,經過六次轉寄就可以寄到收件人手中),這種巧合在社群網站普及後更常發生,而命運的強大之處,就是將你意想不到的人事物給串聯起來。
電影用列車為意象,將所有不認識的人串連在一起,而在現實世界中還有像「弱連結的重要性」(跟你不熟的人常會在以後的某個時間點助你一臂之力),賈伯斯的「Connect the dots」(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在工作上廣結善緣且不要惹毛別人,因為他們可能成為你未來在產業發展的助力或阻礙。這些都是科學難以印證,但卻不斷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命運就是如此玄妙。
有趣的是這部電影也是由命運所串連起來的,導演大衛雷奇曾經擔任布萊德彼特的替身,而現在大衛雷奇變成指揮布萊德彼特的導演。客串的部分也很精采,布萊德彼特和珊卓布拉克是好友,因此他們互相抬轎,布萊德彼特到《失落謎城》客串,而查寧塔圖和珊卓布拉克則到《子彈列車》參一腳。飾演王子的喬伊金,剛好在《白宮末日》中飾演查寧塔圖的女兒,而他的本名King,加上在今年有另一部主演的電影The princess《非凡公主》,一次把皇室成員的稱號幾乎收集完畢,也是很有趣的巧合。
倒也不是說崇尚命定論,只是命運的一體兩面可能讓你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它的無法掌控性更是無法提前準備去迎接,所以如果真的遇到了我們也很難去改變什麼。如果無法改變,那就用正面的想法去面對命運的安排,最後的結果有可能就是你所認知的好運,就像瓢蟲最後的豁然開朗一樣,既然上了不知道開往那裡的命運列車,那就好好的大玩一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