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在京都旅行中寫成,雖和環遊世界旅行是分次進行,然而收錄在世界旅行專題中也很適合。
這次京都行前,請教了幾位曾來的朋友一些好吃好玩的地方。打開旅遊書對照位置,京都交通地圖看起來超複雜,公車、各鐵路營運公司系統,有看感覺像沒看。
於是,出發前一天查好到 Airbnb 民宿的交通方式,打包一套衣服、沖咖啡器具、盥洗用具,剩下的就到了再說。
之前的環遊世界大旅行其實也是這個模式,查好到民宿的交通方式,到了再請民宿主人介紹當地景點,或者從住處附近開始探索。
一切都是新鮮,何必捨近求遠?
發現踩上地圖標的那個小圓點,視線變得清晰。在那兒有更多的資源,遊客諮詢處、公車站牌標示、好心的路人⋯⋯,就算多花點時間,終究會抵達,因為走近一點就看得見前面的路了。
出發前的恐懼不安,是大腦的保護機制,那些恐懼不是真的,不會讓自己在旅程中更自在,不能領我到目的地。
恐懼沾沾自喜說:「妳能走到這個地方,都是因為我很強,我能保護妳,本來不知道會發生多少可怕的事呢。」
因為恐懼的聲音總是不容忽視,讓我們聽不見「好奇」的聲音,忘記了旅程一開始是「好奇」的初衷,「好奇」讓我們在旅程中帶著幽默、勇敢探索。
生命的藍圖也是令人望之卻步,夢想看起來如此高遠,沒有人指引確切的途徑。恐懼說的是:「不可能,早點放棄就不會失敗得太難看。」而「好奇」會說什麼呢?
走近一點就看得見前面的路了。
每周至少更新2篇。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旅程與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贊助、分享,感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