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以來,科索沃局勢持續緊張,導火線便是涉及主權爭議的車牌、身份證問題。
今年6月,科索沃當局公布新規,要求當地塞族(塞爾維亞)人須在8月1日前將車牌、身份證件換成科索沃規格。這一舉措挑動了科塞之間的敏感神經,畢竟科索沃雖在2008年宣布獨立,其原宗主國塞爾維亞卻始終不承認其國家地位,而居住在科索沃北部的塞族人亦持續使用塞方簽發的車牌和證件,拒絕承認科方簽發的相關證件,彰顯自身對科索沃主權的否認。故科索沃當局公布新規後,有數百名塞族人上街示威。
而後局勢持續升級,科索沃當局只好與歐盟、美國大使進行磋商,同意將計劃延至9月1日實施,科塞雙方亦在8月27日就身份證明文件爭議取得共識,在此問題上相互讓步。但車牌爭議依舊持續延燒,生效日期也再推遲至11月1日,科索沃境內的塞族人則持續表示不滿,並在11月5日宣布將自政府及公共機構辭集體職辭。
進入12月後,局勢明顯升級。10日當天,科索沃塞族人發起示威,以大量貨車、救護車、農業用車堵路,要求科方釋放此前示威中被捕的塞族前警察,導致了科塞過境點的交通堵塞,示威民眾更與警方爆發衝突。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表示將向北約部署的科索沃和平實施部隊(KFOR)提出請求,要求允許塞方派兵到科索沃保護塞族人,但又稱「知這要求不會獲得批准」。無論如何,這是塞爾維亞首次動用1999年結束科索沃戰爭的聯合國決議項下條款。
12月26日,塞爾維亞媒體報道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已經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武契奇讓科索沃北部的塞族人在24小時內清除路障,結束與當地政府的對峙,否則其將允許科方強制清除路障,塞族人的傷亡恐難避免。26日當晚,武契奇下令塞爾維亞軍隊、員警進入最高級別戰備狀態,據塞國國防部表示,此舉是為維護塞爾維亞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護不論居住在任何地方的塞爾維亞公民免受恐怖威脅。言下之意,便是塞軍可能進入科索沃北部的塞族聚居區。
此一動作與姿態,引發了巴爾幹火藥桶復燃的隱憂,也讓外界猜測,有俄羅斯先例在前,塞爾維亞是否會對科索沃進行「特別軍事行動」。
科索沃模式的維繫基礎
而要分析這一問題,須先辨明「科索沃模式」的維繫關鍵。
1991年,科索沃地方勢力舉行獨立公投,投票率高達90%,支持科索沃獨立的民意多達98%,但公投結果不被承認;1995年起,科索沃游擊隊與塞爾維亞治安部隊發生多起衝突,局面迅速失控、引爆種族仇殺,以塞爾維亞為首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SRJ)」(前南斯拉夫開始解體,由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選擇出兵鎮壓,北約亦在1999年介入,並在未經安理會同意的情況下,對南斯拉夫聯盟祭出大規模空襲,後者只能被迫退兵,默認維和部隊進駐接管科索沃的既成事實。
此後科索沃便在聯合國託管下實質獨立,塞爾維亞對其僅有名義上的主權,而無統治能力。多年來科索沃持續向塞爾維亞表明獨立意願,但後者始終堅持「自治不分裂」的談判底線,最終科索沃眼見協商無果,便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塞爾維亞雖無法接受,卻不得不在北約、聯合國強壓下低頭,宣布「絕不放棄科索沃主權」,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獨立」。
時至今日,科索沃已被119個國家承認,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以色列等;但仍有一定數量的國家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包括塞爾維亞、俄羅斯、西班牙、中國等。這一現象導致科索沃無法正式參與諸多國際組織,例如北約、聯合國與歐盟,科塞之間亦不時為了主權管轄的事務性問題,發生政治摩擦。
以車牌問題為例,其早在2021年便曾上演,彼時塞族人亦發起堵路示威,塞爾維亞則不滿科索沃派遣大批特警部隊駐守邊境,故威脅要以武裝優勢「接管」當地塞族人社區。後在歐盟介入斡旋下,衝突以雙方達成協議落幕,科塞同意北約部隊在北科索沃巡邏維穩,兩地車輛則以特殊貼紙遮蓋國家標誌,使民眾得以在邊界自由移動。
綜上所述,「科索沃模式」包含以下三個特點。第一,爭議地區的主權變動未獲原宗主國承認,但後者實質放棄了軍事收復的努力;第二,爭議地區的主權變動受到域外大國的軍事與外交支持,提高了原宗主國的收復成本,導致後者傾向接受既成事實;第三,爭議地區與原宗主國的摩擦長期化,但凍結現狀對各方來說皆是相對低成本的選項,故摩擦往往會在域外勢力調解、衝突雙方的自我克制下落幕。
簡言之,「科索沃模式」並非完美解方,但塞爾維亞難敵北約大軍壓境,卻是這一模式得以維繫多年的關鍵基礎。
俄烏戰爭給了雙方升級底氣
聚焦現下的東歐戰略環境,北約勢大的格局悍然未變,故塞爾維亞雖進入最高級別戰備狀態,卻不太可能貿然發兵接管科索沃北部的塞族社區、甚至收復整個科索沃,畢竟此舉必然引發北約、聯合國介入,而其結果將不是科索沃迎來「滅國之戰」,反較可能是塞爾維亞再次千瘡百孔。故由後續發展可見,在武契奇斡旋下,科索沃司法部門已於28日釋放塞族前警察、轉為軟禁,科索沃北部的塞族人亦同意於29日上午開始拆除路障,塞爾維亞軍隊的最高級別戰備狀態也隨後取消。
平心而論,科塞之間的車牌問題本可通過協商解決,此次卻一路升級到塞爾維亞進入戰備狀態、動用1999年聯合國決議項下條款,反映的是雙方對科索沃模式存在諸多不滿,並皆有意借俄烏戰爭的「機會之窗」,升高對峙層級,換取各自心之所向的政治利益。
在科索沃一方,其心心念念要獲得國際承認,希望加入聯合國與歐盟,卻因各方擔憂此舉可能導致塞爾維亞激烈反彈,故始終沒能得償所望。眼下俄烏戰爭難止,科索沃應是認為,歐美無法再承擔東歐爆發新戰事的政治、經濟成本,且向來支持塞爾維亞的俄羅斯正深陷戰爭泥淖,想必暫時無法做塞國靠山,故此時升高科塞對峙,將有助科索沃對西方反向勒索,即便實質成果可能並不顯著。
例如12月14日科索沃便正式簽署文件,提交加入歐盟的申請。但在此之前,塞爾維亞已經排隊等候多年,歐盟儘管有心偏袒科索沃,卻也不敢在此議題上對塞爾維亞「捋虎鬚」,故僅是接受了科索沃的申請,而未許下任何承諾,也比應對「烏克蘭申請加入歐盟」時低調許多。
塞爾維亞則不滿西方長期偏袒科索沃,並認為歐盟作為科索沃問題的主要協調方,根本未對核心議題的談判進行有效指導與監督,無形中讓科索沃當局有恃無恐,於近年一再要求與塞方對等互惠,這才會有車牌問題與各式衝突的屢次爆發。而歐盟對此縱容無視,科索沃遂漸以單方面法律準則為依據,升級行動、刺激塞族與塞爾維亞政府。
故面對此次車牌爭議,塞爾維亞同樣利用了俄烏戰爭的機會之窗,即研判歐洲禁不起另一場戰爭的爆發,大膽升高了應對層級,要展現塞方的政治立場與態度。當然面對歐美社會,塞爾維亞也有自己的長期政治議程,包括加入歐盟、讓科索沃的塞族人成立自治聯盟、讓北科索沃併入塞爾維亞等,在此次與歐盟官員的秘密談判中,塞爾維亞或許也有提及。但歐盟也有自己的政治議程,例如塞爾維亞之所以申請入歐多年未果,便是歐盟希望進行條件交換,即用塞方默許科索沃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換取塞爾維亞的快速入歐。想當然耳,塞方不可能答應,即便溫和派政治人物敢於決斷,塞爾維亞的洶湧民意也不可能同意。
綜上所述,此次情勢看似緊張,其實科塞雙方皆無交火意願,而是要藉此獲取政治利益,只是歐盟與聯合國都未敢隨意許諾,原因便是擔憂多做多錯:一旦過度偏惠科索沃,便需要照顧塞爾維亞的感受,如果往復之間落差太大,科塞衝突可能再起。當然不論是北約、歐盟或聯合國,都是相對偏惠科索沃的組織,儘管其不太可能煽動科索沃生事,卻也不容易阻止科索沃爭取與塞國「平等互惠」的行動。
眼下車牌問題未解,僅是將到期日延至2023年4月,期間將分階段實施,當然若依照2021年前例,科塞或能再協調以貼紙方案解決,只是這取決於雙方的政治考量,以及克制情勢的意願。如前所述,科索沃模式雖凍結了戰火,卻難阻雙方衝突,未來就算車牌問題解決,科塞之間仍會圍繞主權議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摩擦,科塞雙方更會依照政治需求,升級對峙狀態。在可見未來內,科索沃問題雖難引爆大戰,卻注定會反覆陣痛。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