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第24週 》看見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4週開始從感受層次進入觀點的探討,
我以前覺得在觀點上對話是危險的、是徒勞無功的,
可能引發爭執、衝突或對立。
但是如今有了傾聽、好奇與接納的練習,
開始能在感受與觀點間來回探索,加上回溯的運用,
經常為彼此帶來更多的理解與覺察。

《第24週 》看見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觀點與感受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感受,形成一個對人對事的觀點。
觀點,背後往往帶著一個感受。
這些隱而未現的感受與觀點,影響我們的為人處事。

觀點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
幾歲算老?幾歲是年輕?
在90歲老人家眼裡,80歲還是年輕的。

觀點不是真實的,是透過比較而來
40公斤,很胖嗎?如果他身邊都是30公斤的人呢?

觀點不是對立的。
生與死,胖或瘦,不是對立的。
(這邊,我還是有著疑惑。
經常觀點不同的人們不只是對立,甚至針鋒相對。
經常聽到或看到誰又打臉了誰,
只有我對你錯,
而且錯得離譜,我要好好把你打醒!!。
很粗暴啊~)

觀點是透過「一面」去瞭解「另一面」
這裡老師解答了我上面的疑惑。
我們常說「我說的是真話!他真的很胖。」
但這不是真的!
是在你心中比較而來。
是我們透過經驗、消化,於內在產生的概念
當我們表達了這樣的概念,背後的目的是什麼呢?

觀點形成的歷程:
感官 --> 比較/對比 --> 感知 --> 觀點

老師說
「通過對比而來的觀點,是一種對現實的扭曲。」
但這句話不容易懂。
各地有其風俗、法律、文化、環境,
你的成長背景,你站在哪裡看、怎麼看,
都與觀點的形成息息相關。

(我們不會帶著觀點出生,
所以觀點的形成必定是後天的、是學來的。
如果你我的觀點都有形成的歷程,
別先急著判定對或錯,
深呼吸讓內在騰出一些空間。
如果觀點不是絕對的、真實的、對立的,
我可以試著好奇觀點的另一面嗎?)

有沒有所謂正確的觀點呢?
看來是沒有,只有是否適合你的生存而已。
以前,正確的觀點通常是權威人士的觀點。
但在加速的年代、權威解構的年代,
正確的觀點,常常只是自己的觀點。
因此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嗎?
彼此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看法嗎?
你認同嗎?
別急著回答…(因為那是頭腦的認知)

如果他人與你的觀點不同,
你能尊重嗎?你會生氣嗎?
還是你想了解、探索一下呢?

你與伴侶、朋友、同事、學生之間,
在教養、家事、任務,金錢、家庭關係或功課,
有沒有觀點上的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問,
為何要讀書?讀書又沒有用。
你會生氣嗎?還是你會去探索原因?
彼此在這觀點上好奇、分享愉快。
然後能夠說
哇,你說的好棒喔!我跟你不一樣。

這就是多元觀點,
我跟你可以不一樣,可以分享。

回到剛剛的問句,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嗎?
彼此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看法嗎?

這個社會,大至性別議題、挺同反同、
宗教議題、黨派藍綠議題、廢除死刑、環保議題,
小到孩子的網路使用、生活習慣等等。

彼此可以有不同觀點嗎?可以和諧對談嗎?
可以了解對方的觀點是怎麼來的?
我可以不認同,但是不需要爭執,對嗎?

除了了解對方,你也曾好奇自己的觀點是怎麼來的嗎?
你能表達自己嗎?

很多人因為同志議題、藍綠議題爭執不休。
真理越辯越明?
真的嗎?
在關係中,似乎只會越辯越遙遠啊~

《本週練習》

你有沒有什麼很堅持的觀點?
或者是與家人朋友不同的觀點,可能引起紛爭。
有沒有因此與家人、朋友的關係越來越遠?
這一週的功課,試著列出幾個你自己堅持的觀點,
但他人堅持的觀點卻跟你不一樣。

《練習紀錄與分享討論》

這一周的討論頗熱烈,
可見我們光是與家人朋友間,就有許多大小觀點上的歧異。
舉凡洗手的流程、運動方法、洗碗與資源回收這些生活小事,
的確是連「擠牙膏的方式」都可以與家人意見不同。
更別提彼此之間看待人事物的個人觀點經常南轅北側。

自我探索了一下,我隨意舉了疫苗及與洗手方式二件事。
關於疫苗,我與社會主流觀點不同。
我們家的應對方式,是在能力範圍內默默堅持。
我並不反對疫苗,也不想詆毀疫苗的功效,
如果打了疫苗覺得安心,那也很好。
我只想保留身體自主權,可以為自己的身體與生存做主。

在台灣算民主,我們還是可以有選擇的權利。
不過對那些工作因素被迫施打的人,我還是覺得遺憾。

洗手,是家中小到不行的小事。
我跟外子教導女兒在吃完油膩食物後的洗手處置流程,
就有很大不同。
我的方式是母親耳提面命教出來的,
外子則認為自己是基於事實與環保考量。
真的沒有絕對的對錯,
為了不讓女兒為難,我選擇讓步。

在討論中,提到「當我的觀點不被認同時」,
當下的感受,經常是覺得自己不被肯定。
或是「當無法認同家人的觀點與做法」,
又必須要共同生活時,難道自己要一直讓步嗎?
不讓步對方又不願意改變,讓步了又覺得委屈?
還是要回到自我覺察的練習,
能先安頓自己的感受(生氣、失落、無力等等),
至於如何溝通、妥協或接納,真的很不容易啊!!!

當知道這只是彼此觀點上的不同,
是否就能夠「就事論事」了呢?
好像沒那麼簡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oma Prem的沙龍
29會員
46內容數
Soma Pre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15
以量老師的讀書會裡,同學提問, 「您的父母都在壯年時相繼罹癌過世,你會擔心自己有類似發生嗎?你如何面對這個擔心?」老師的回覆深深觸動著我。 是的,老師坦承自從父母離世之後,對死亡的擔心沒有停止過。那時老師才18歲,開始認知到自己會死,而且也許很快就會死。 老師拿出身旁的筆記本,翻開第一頁,上頭
2023/09/15
以量老師的讀書會裡,同學提問, 「您的父母都在壯年時相繼罹癌過世,你會擔心自己有類似發生嗎?你如何面對這個擔心?」老師的回覆深深觸動著我。 是的,老師坦承自從父母離世之後,對死亡的擔心沒有停止過。那時老師才18歲,開始認知到自己會死,而且也許很快就會死。 老師拿出身旁的筆記本,翻開第一頁,上頭
2023/03/28
你說,很不喜歡自己生氣的樣子。 尤其是為了不值得的人生氣, 或是明明知道不需要生氣,卻還是大受影響而生氣, 更不舒服了。 可以生氣嗎? 「我知道可以,但是很不想。」 你在氣誰呀?氣他?還是氣這個生氣的自己? 「都有吧!」 你聽見自己了嗎? 這裡頭,情緒/觀點/期待交錯著。 生氣的時候,不可以、不
2023/03/28
你說,很不喜歡自己生氣的樣子。 尤其是為了不值得的人生氣, 或是明明知道不需要生氣,卻還是大受影響而生氣, 更不舒服了。 可以生氣嗎? 「我知道可以,但是很不想。」 你在氣誰呀?氣他?還是氣這個生氣的自己? 「都有吧!」 你聽見自己了嗎? 這裡頭,情緒/觀點/期待交錯著。 生氣的時候,不可以、不
2023/02/24
看著我。 停在這裡,看著我。 你訴說了50分鐘, 關於過去,做過的、錯過的決定, 關於未來,擔憂的、疑懼的選擇。 我想著,你有聽見自己在說的話嗎? 聽見你自己。 看著我。 停在這裡,看著我。 我再次喊暫停。 你怔怔的望向我, 終於,游移的眼神停留在此刻。 告訴我,現在,此刻, 看到了甚麼? 你環顧四
2023/02/24
看著我。 停在這裡,看著我。 你訴說了50分鐘, 關於過去,做過的、錯過的決定, 關於未來,擔憂的、疑懼的選擇。 我想著,你有聽見自己在說的話嗎? 聽見你自己。 看著我。 停在這裡,看著我。 我再次喊暫停。 你怔怔的望向我, 終於,游移的眼神停留在此刻。 告訴我,現在,此刻, 看到了甚麼? 你環顧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觀點是不分主客兩端的,背後的視角差異於是來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經過驗證的科學和數學相對客觀,基於個人經驗與社群認同的則相對主觀。說到底,觀點是多面向的,為何僅以主客來區分。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都自認自己討論他人是理性客觀的。事實上,都只是在用自己的主觀,去猜想我們根本無法知道的客觀。 而既然是主觀猜想的,那跟八卦造謠又有什麼差別?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只是在八卦別人愛八卦這件事而已。 那麼究竟怎麼做,才算是在有意義的討論價值觀,而非沒營養的八卦呢?
Thumbnail
我們都自認自己討論他人是理性客觀的。事實上,都只是在用自己的主觀,去猜想我們根本無法知道的客觀。 而既然是主觀猜想的,那跟八卦造謠又有什麼差別?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只是在八卦別人愛八卦這件事而已。 那麼究竟怎麼做,才算是在有意義的討論價值觀,而非沒營養的八卦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