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輪到我們的民族符號,長城了。
上來就說長城有多偉大,它的作用是啥並不符合咱們這個專欄的套路。
偉大的工程總是值得去說它的來龍去脈的。
咱們更關心的是,長城是咋樣一步步出現,並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歷史作用。
今天我們一提到長城,印入腦海的基本就是這個樣子。
這都是明長城,而且大部分還都是東北部拱衛首都的長城。
實際上,最開始的長城並非如此。
咱們印象中的長城,都是青磚砌墻鑄成的。
那屬於造價很高的築墻辦法了,僅能供重點地帶使用,大部分地段還是就地取材的
最早的長城其實是夯土墻和碎石墻。
遠沒有那麽高級。
咱們要從長城的出生開始說起了。
最早的時候,在中原大地上,所有的民族都是狩獵采集為生的。
在大約在7000年前左右,農業技術的文明之光開始閃耀出現在我們的母親河流域。
後來,農業文明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發展與進化,隨著工具的成熟和高產谷物的成功馴化,農業耕作相對於狩獵采集的優勢出現了。
就是農業耕作收獲的谷物所帶來的能量,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而且更耐儲存。
養活一個農耕家庭五畝地就可以了,養活一個遊牧家庭則需要五千畝草場。
這兩項優勢,使得農業給人類的發展帶來了兩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