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又去剪掉其中一張信用卡,那是學生時期辦的,礙於本國法規限制只要有學生身分額度就只能給兩萬(就算你是三十幾歲的博士生都一樣,很有趣的法條吧?),出社會後也沒去調額,後來該卡成為我唯一一張額度不到十五萬的信用卡。
參見 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第 23 條:「發卡機構辦理學生申請信用卡業務,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禁止對學生行銷。二、全職學生申請信用卡以三家發卡機構為限,每家發卡機構信用額度不得超過新臺幣二萬元。三、以學生身分申請信用卡者,發卡機構應將發卡情事通知其父母或法定代理人。四、第三款之通知事項應於申請書及契約中載明。
因該卡期限快到了,銀行寄訊息來說下個月會寄一張新的給我,想想根本用不到,順勢打電話過去說幫我剪掉吧,不用寄新卡來了。
什麼樣的人適合拿一大堆信用卡?
只有一種人:你樂在其中。
就如同曾經的我,最多的時候持有十八張信用卡。而且我很樂於研究每張信用卡不同的回饋,便可以在不同消費場合拿出不同的卡來刷,比如外送專用、網購專用、餐廳專用、交通專用等,以拿到最大額度的回饋金、或者點數、或者咖啡、或者有的沒的贈品。
畢竟,拿一張卡就是一秒鐘的事情,刷對卡可能就是 5% 、 10% ,刷一般的卡就是 1% 的回饋,一次可能就差個幾十、幾百塊,一個月就可能省下個千百出頭,一年可能就上萬把塊。
尤其,省錢是會上癮的。
省錢是一種 「即時賺到錢的回饋」 ,相較於賺錢可能要一個月甚至一年才會拿一次收益,省錢可以筆筆省、日日省,省到你高潮。
然而,省錢像是做空,雖然速度快最多最多就省下 100% ,賺錢則是做多,時程比較久卻可以但報酬無限。
於是我漸漸懶得研究這麼多張卡了。
現在平均在刷的卡差不多三、五張,只做粗略分類,其他都已冰到冰箱,這三、五張卡刷起來平均回饋落在 3 %左右。若以 「認真研究」 平均每年可以拿 8 % 回饋來算, 「隨便研究」 的 3% 只與認真研究差個每年五千多塊。
太少了,每年五千對於我現在的收入來說,便會懶得研究。
積少成多有道裡但請注意機會成本
或者可能會有人認為,一年五千塊也是錢,故還是該研究。
沒錯,但研究需要花時間、需要花心力。於是再強調一次,要嘛你像我當年一樣窮,要嘛你樂在其中。
研究信用卡是你的興趣可以從中獲取研究出成果的快感 (注意:不是省錢的快感,省錢一定有快感) ,又可以拿回饋的話真的不壞,若不然,把心力拿來更能賺錢或你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