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俄佬-巴夫洛夫研究流口水的狗勾後沒多久,美國的心理學家-史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提出了新的制約模型,也就是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制約的方式也非常銀杏,只要在行為的發生前或後給予獎勵或懲罰就行。史金納發現獎勵和處罰的介入會影響行為出現的強度或頻率。例如,在原本飼養老鼠的籠子裡增加一個能讓老鼠施力的把手,再放入小鼠讓其自由活動,一旦小鼠無意間壓下把手,就會從飼料口掉出飼料,依照每種生物都喜歡吃吃喝喝的習性,小鼠就會非常樂意的去壓把手,吃更多食物,非~常開心;不過,當猶如上帝的人類將掉飼料改成籠子通電,那小鼠就不會再去觸碰把手,因為不想造成更多的痛苦,並且也會緊張兮兮。
也就是說,小鼠除了跟人一樣會趨樂避苦,也學到增強與懲罰兩種行為模式。增強是指: 因獎勵或處罰增加行為的次數;懲罰是指: 因獎勵或處罰減少行為的次數。不管是增強或懲罰還可以再分為正增強、負增強、正懲罰、負懲罰
因此可以看到,與巴夫洛夫的古典制約不同的是,操作制約是讓個體對環境主動進行適應或調整,以增加或減少行為的出現。這樣的理論模式很常被拿來訓練動物,例如跳火圈的老虎、會接球的海豚、信鴿、救難犬等,從專業訓練到一般民眾飼養寵物,都是一樣套用增強和懲罰的概念。
正增強: 在行為出現後給予個體喜歡的東西。
負增強: 在行為出現後移除個體不喜歡的東西。
正懲罰: 在行為出現後給予個體不喜歡的東西。
負懲罰: 在行為出現後移除個體喜歡的東西。
通常增強會增加行為的出現頻率,懲罰則是相反,並且這些刺激在行為出現後立即給予會更有效。如果瞭解這些概念的話,那就牛刀小試一下吧 ~ 下面這些情境,是屬於哪種增強或懲罰呢?
- 爸媽承諾小孩如果去寫功課就不用洗碗。
- 讓犯人坐牢。
- 百貨公司或超商的集點活動。
- 當狗勾在對的地方上廁所時給予零食。
- 告訴小孩玩具不收,就不能打電動。
- 教官讓遲到的學生跑操場一圈。
- 政府頒布讓成功戒菸者可領取1萬獎金的措施。
- 考試不及格,拿藤條打小孩。
- 為了提升睡眠品質,不在臥室擺放床以外的物品。
- 流連於聲色場所,無法自拔。
看完題目有答案了嗎? 有什麼有趣的想法嗎? 下禮拜再帶你認識錯覺與幻覺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