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時光機器》(英語:The Time Machine)是英國著名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在1895年發表的科幻小說,威爾斯被稱為「科幻小說界的莎士比亞」,而本書發表的1895年更被稱為「科幻小說誕生元年」。
這部作品曾在1960年和2002年兩度改編成電影,美劇《宅男行不行》第一季第十四集也曾致敬這部經典的科幻小說。
時光旅行一直是科幻的熱門題材,比如《回到未來》、《蝴蝶效應》、《黑洞頻率》等經典電影都是關於時光旅行的故事。然而本書作者威爾斯是第一個將時光旅行發揚光大的人。
本書是第一人稱的「我」聽聞神秘科學家「時光旅行者」講述他使用自製的時光機器前往未來並展開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
兩個世界
時間旅行者抵達未來後,他發現未來人類分為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兩種。埃洛伊人居住在地上,有著粉紅色的外表,沒有勞動而是整天嬉鬧,並且吃水果維生。而莫洛克人居住在地下,有著恐怖的外表和白皮膚,他們為埃洛伊人製作衣服鞋子,卻以吃埃洛伊人為生。
階級對立
本書發表於1835年,正逢英國的工業革命時期,威爾斯以埃洛伊人比喻為資產家,將莫洛克人比喻為工人,工業技術的發展提高卻沒有提升工人的作業環境,資產家居住於高級住宅區並享受奢華的生活,相對工人的居住環境始終惡劣,資產家和工人都是同一個國家的人類,但階級差異造就他們截然不同的生活樣貌,富人的排他性更減少了階級流動的可能。
威爾斯假設未來這種階級對立持續到遙遠的未來會使人類分別進化成生態完全相反的物種,當資產家征服大自然並得到所有的榮華富貴後反而放棄進化,工人在資產家退化後沒有想過要去改善環境甚至革命,工人繼續被資產家奴役卻同時啃食資產家的肉。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資產家和工人之間依存關係竟然在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身上得到扭曲且微妙的平衡,就算貧富差距不再存在,資產家和工人仍然彼此需要,然而莫洛克人啃食埃洛伊人的行為明示這個平衡只是共榮的假象,長期壓榨工人遲早有一天後果會反撲資產家並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人類的末日
威爾斯在本書除了階級對立的想法,他提出人類文明將會迎來末日。當人類科技越來越進步,人類卻不一定能得到幸福。人類徹底征服大自然,生活也變得安逸,但人類卻變得不思進取,人類多樣性且有利競爭的智慧將不復存在。
事實上本書不論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都早已沒有思考能力。埃洛伊人沉溺於表面的娛樂,他們沒有文字,他們連自己的生死都無動於衷,而莫洛克人就算獵殺埃洛伊人卻改不掉為埃洛伊人奴役的事實,兩種人類會這樣在一無所知的自相殘殺直到雙方都滅亡。當時光旅行者前往更遙遠的未來後,地球已不存在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未來只剩下詭異的怪物和死寂的地獄。
明明科技的存在應該是要讓人類變得更幸福,為什麼最後適得其反?試想現在人手機等3C產品從不離手,但人類卻因為3C產品出現社交焦慮和文明病,多少人害怕老闆半夜用LINE通知重要事項,又有多少人為了得到關注和獲取流量而做出傷人傷己的行為,人類在用科技能辦到以前辦不到的事,然而這也是雙面刃。
NOKIA有個廣告台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我想科技的存在本來就不是讓人類得到幸福,而是要解決某些人類的問題,然而解決問題的同時卻容易製造另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所有問題」都能解決,人類就不再需要能解決問題的科技,那麼人類就只要躺平擺爛就夠了。多麼諷刺,最後導致人類毀滅的竟然是人類求新求變的人性!
希望
然而最近威爾斯還是給了一個開放式且帶有希望的結局,時光旅行者若不是有維娜一直在旁支持他,時光旅行者絕對無法從莫洛克人手中討回時光機器並和朋友們重逢,而維娜會跟在時光旅行者身邊是因為時光旅行者曾拯救她的報恩。
相較於2002電影版增加時光旅行者和維娜的戀愛情愫,威爾斯筆下的時光旅行者和維娜只是單純的知恩報恩,而這正是威爾斯想表達給讀者的宗旨。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時光旅行者進行第二次旅行者後再也沒有回來現世,但時光旅行者曾經穿梭時空的證據就是維娜贈予的兩朵花朵,就算時光旅行者和維娜是不同時間線的人,就算維娜死亡,就算花朵枯萎,威爾斯告訴讀者就算是這樣人和人之間仍然存在交流和幫助彼此的可能性。或許這正是人類在未來免於毀滅的關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