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情很微妙,人的感受也很微妙。
感情微妙有很多文字表達,例如「沒有結局是最好的結局」。例如「剪不斷、理還亂」。又例如「問世間情為何物?」「眉來眼去」,「欲語還休」,更明顯的「隱晦曖昧」等等,看到的人隱然地就能理解其糾纏不清的微妙。
感受的微妙呢?清涼的氣溫,地上乾燥葉子被風吹刮出的響聲,蕭瑟之情,呼之欲出,那是秋天到了。普通人走過剛放學的國際學校,太多時尚漂亮媽媽接送學童,眼目所見到的,穿著名牌,人也名牌,連筆盒裡最普通的一枝鉛筆,也是名牌。要就是自慚形愧,要就是自以為清高的鄙視,總知你就是有所感受。
很多時不是有心,而是無意的感受,演唱會坐在最前排位置的人,歌劇院包廂席的人,就算我也是這些富人的一份子,對其他旁人都有感受,其實,我不知這些人的感受,因為從來捨不得做富人,但我卻頗為肯定,這些人都有我所不知道的感受。如果我坐在最後排的位置,在大堂與這些坐最前排的人,與坐包廂的人擦身而過,我一定會有所感受,甚至我們穿著的差異亦極大。
無論坐長途巴士,飛機,旁邊坐的是紅粉佳人抑或是麻甩大漢,這種感受差異實在太過明顯。
近來親身的經歷,卻是前所未有的。我來自曾經的國際都會,從來沒意貶低別人的鄉巴,及至住在台中,甚至常在全國最有名的規劃地區「七期」走動,眼目所見都是較為「嶄新」吧,最近到台北走了一趟,單單在台北車站的地下街,比較之下就有很大的感受。
台北人的時尚,台北人的稍為匆忙,無論商店的氣氛,我無法形容,只有反過來才可以較為適切表達,感到自己像一個土包子。甚至跟家人提出讚嘆,首都就是首都,不愧為首都。
原來自己住到較為純樸的地方,日子久了,連感受都會有所改變。
這跟日本鄉下人到了新宿,其它美國州份的人到了紐約,我猜想都有相同的心情。所以要提倡甚麼反歧視,我只能說,提出的人連他對自己的人性也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