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英 台北市人,民國41年生,畢業於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曾任三軍總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師,從事臨床語言治療工作近14年,目前投身於特殊兒童之早療療癒工作,為心愛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暨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常務理事,除了語言治療工作外,更提供有關幼兒語言發展的諮詢與親職教育服務
說明溝通的本質(接收、表達)與特質(語意-內容、語形-形式、語用-功能),讓閱讀者知道語言在不同的情境下內容就有所不同,對於語言不再是只有說話的功能,最後說明如何促進孩童語言溝通行為的講解
首先介紹語言發展檢核表(6個月~7歲),讓讀者適時了解自己小孩目前的狀況,如果有發現異常或疑惑的時候,建議讀者早期發現早期自療,並說明剪舌繫帶與語言的問題無關,語言問題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特別是構音異常經過治療後,成功機率高達90%
內容接下來就是先介紹如何與孩童進行語言遊戲,先說明語言發展特徵、再建議可執行的語言遊戲活動,讓讀者知道遊戲內容設計的緣由,該如何根據發展特徵來進行活動,最後再給父母建議事項,類似活動的小提醒,知道活動該注意哪些方向,以及注意事項
書本分齡語言遊戲的區隔是1.零到1歲、2.一到二歲、3.二到三歲、4.三到四歲、5.四到五歲、6.六歲,特別的是零到1歲這個階段,又區分A.1~3個月、B.3~6個月、C.3~6個月,小朋友的發展在0~1歲之間的變化差異比較大,作者在每個年齡層發展的特徵,都寫得相當鉅細靡遺,讓你了解什麼是鸚鵡式仿說,名詞動詞形容詞會在哪一個階段會出現等等,讓你對於語言的了解又更清楚明白
接下來作者對於語言的講解更進一步的解說,幼兒時期(牙牙學語期)介紹感官知覺活動、口腔動作活動,進入口語期時介紹基本的口語能力(語彙期、簡單句、複雜句),最後在補充如何促進語言精熟度
幼兒時期(牙牙學語期)的遊戲內容說明如下,1.感官知覺活動說明視覺、觸覺、聽覺的遊戲,說明物體恆存概念(聽覺和視覺都有),2.口腔動作活動則是雙唇動作、舌頭動作、咀嚼動作、顎咽肌肉與氣流控制訓練的遊戲介紹
口語期的遊戲內容說明如下,1.語彙期:說明語言發展特徵,講解促進語言能力的遊戲或活動(語言理解能力、表達性語彙、語用能力);2.簡單句:說明促進語言能力、理解力、口語表達(自發性語言誘發、短句及代名詞使用)能力的遊戲;3.複雜句:說明促進語言能力(主動、被動、相反詞的應用,基本複合句型的應用)
最後一篇是說明語言精熟度的遊戲,說明精熟度的內涵有那些(語言的完整性及複雜度、溝通效度及適當性、說話的清晰度及流利度,當然該如何進行遊戲也是有說明
了解語言特徵及可行語言遊戲的活動後,作者就對於語言的講解就需要更加深入,說明每個幼兒的發展速度不一,很難用單一用年齡層來涵括所有孩童的發展,幼兒的發展是連續性的,要了解目前的狀況才能適當的預期幼兒的發展並擴展能力,所以接下來作者以能力為導向,讀者為橫向式(連續發展歷程)的介紹
介紹增進幼兒語言溝通能力的發展,1.言語機轉能力(發聲能力、構音動作能力,發聲與構音動作的協調)、2.語言理解能力(針具前後文對應得知要表達的含意是什麼)、3.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表達不是仿說必須根據情境且具有意義的)、4.溝通行為(非語言也是溝通的一種),重點提升能力不能只是單一技能,需要全方面技能共同提升,因為語言不是只有會說,還要根據當時情境講出對的話語
作者說明語言理解能力是以聽覺為經認知為緯所建構出來(聽得懂聲音的涵義,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講解口語前期、口語期、語言精熟度時期的語言理解遊戲(聽覺遊戲+認知遊戲),也提到幼兒口功能的發展(初生到2歲的發展)與進食的問題(丟不開的奶瓶、口水流不停、吃軟不吃硬),以及如何處理口部功能的問題
如何幫助孩童發展溝通與互動能力,看電視或影片並不會有所幫助,因為所接收到的訊息是單向輸出,導致會說不合情境的話語,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輪到他說話,所以累積溝通的經驗是很重要的練習(互動的經驗、輪流的行為、擬聲詞的誘發),與孩童的對話不要是簡單令命式語句(缺乏完整的敘述),要根據情境來還配合語言,也沒有固定先從名詞開始教起
最後作者講解一些語言上所面對的問題(聲音沙啞、構音異常、口吃、聽力問題、語言發展遲緩),1.聲音沙啞:說明原因(慢性聲帶發炎、聲帶結節),介紹發聲器官以及治療(音聲治療、音聲衛生);2.構音異常:說明構音異常的類型(代替音、省略音、歪曲音、附加音),構音異常的治療遊戲;3.口吃:說明口吃的特徵、年齡、原因、處理原則;4.聽力問題:講解聽力障礙類型(傳音性聽力障礙、感音性聽力障礙、中樞性聽力障礙),聽力問題(先天性聽障、中耳炎引起的聽力問題),父母如何發現聽力的問題;5.語言發展遲緩:說明語言發展遲緩特徵(感官的反應、溝通行為與互動行為、認知能力的發展,溝通情境的理解與回應、口語表達的能力),提供語言發展遲緩的鑑別指標
最後講解多元語言下該如何教導與影響,說明台灣的環境不非是多元語言環境,在學校上課學習回家後沒有環境練習,造成語言的學習變得沒有意義,語言的學習不應該重發音的正確與否,也不只限於字彙或文法的習得,需學會在適當的情境運用哪些字,也需了解別人所傳達的含意,作者建議學習外文還是在母語發展完成之後比較恰當,年齡不是決定外語學習成功與否的要素
最後補充新住民的語言學習問題,台灣家庭背景日趨多元,教師應設計多元文化課程促進孩童學習,及對不同文化的認識與欣賞,推動多元文化教育扎根的工作,讓學前幼兒不因文化差異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品質
之前介紹林麗英的書籍很多都已經是絕版,內容很精彩也能更了解孩童語言的問題,是少數台灣出版的兒童語言書籍,幸好林麗英又再度出版新的書籍,內容跟之前一樣豐富,算是她兒童語言書籍的更新版,所以沒有買到以前的書沒關係,這本書是值得你去購買
台灣出版的孩童語言書籍,有很大的優點就是內容比較服貼台灣人觀看,外籍的書雖然寫的也是很好,但是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導致我們有看沒有懂,有些內容讓我們實施的過程很像東效西顰,所以我很開心有一本屬於台灣人可以看可以參考的書籍,內容豐富也不會過於專業看不懂,除了講解原因也會教你怎麼去藉由遊戲來教導孩童,對我而言是一本算是聖經版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