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 我回來了,斷更的 3 個月除了發懶之外,也有幸搭上 $PEPE 的失智列車,從此狗屎幣就像毒品悄悄的進入我的腦海揮之不去,但我仍然維持最後的理智,以創投 (VC) 的心態交易狗屎幣 - Either 100x or 0,所以損失的下檔都在我能忍受的範圍。
然而,在這短短的期間,我仍然面臨到了我人生當中第一次的 Rug Pull (還有第二次ㄏ) - 這惹怒了我。我可以接受歸零,但買到一開始就是來搞事的就另當別論,所以今天來分享一下我在 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玩狗屎幣的恩怨情仇。
有讀者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我會在 DEX 交易而不是等交易所上架後再買,可以避免被各種花式 Rug Pull (抽乾流動性、Honeypot 等等)?
答案也很簡單,等到中心化交易所開始上再買,不止賺不到錢,更可能活脫脫變成一個接盤俠。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看圖。
這是近期來迷因幣龍頭 PEPE 的價格走勢圖,在 Binance 上架前,市值一度高達 2 bn 左右。然而隨著在 Binance 一上架,價格隨即暴跌,跌掉 75%。在當前市況下,如果連有著生存者偏差的龍頭都不能避免上架的Pump and Dump,那讀者很難說服自己其他的迷因幣能在上架後持續強勁的走勢。
所以早期進入是很重要的,但這也代表你會面臨各式各樣奇怪的風險,以下就分享一個我的親身經驗。
在超導體 LK99 正當紅時,我在 Dextool 的網站搜尋找到了以下代幣:
上圖左邊的檢查工具會提供基本的合約評級,若有太明顯的合約陷阱,包含但不限於:
此類工具通常能提供一個分數,來確保使用者不會太容易上當。而這個 LK99 在彼時,評級是90分,沒有檢查出太多問題。唯一的問題在於流動性過度集中,但這也是大多迷因幣的通病,屬於我可以承受的風險,於是我就小投 20 美元。
一開始一切都很美好,價格只漲不跌,最高點時我的 20 美金翻了 9 倍到 184 美金,而正當我要賣出時,卻發現賣出時出現報錯:
TRANSFER_FROM_FAILED
這種報錯屬於最烙賽的那種,這代表我的賣出請求從合約層就被擋掉了,很有可能遇到 Honeypot,但合約工具明明告訴我沒問題啊,為什麼會沒有檢查到? 但我又不是合約工程師,很難從合約直接看出問題,於是我請出了 Chatgpt,請他檢查合約的 source code:
從此回答中,我們可以發現 Chatgpt 發現了異常的機制:
此份合約的轉移代幣被設置了最小金額要求,若代幣沒超過特定數額,則無法轉移,這也是我轉帳失敗的原因。而由於在 source code 層的 honeypot 設置並不那麼明顯,所以 Dextools 並沒有檢查出來。
後面的故事也不意外,合約部署者在不久後把所有流動性都抽走,於是沒人能賣出手上有的狗屎幣,也就是被 Rug Pull。
老實講這就是玩狗屎幣的日常,部署者只要稍微熟悉合約,就能用各種手法把使用者的錢捲跑,還很難事前檢查。
而 Chatgpt 在這方面則顯得比 Dextools 要可靠許多,可以很即時反映惡意程式碼,不失為一個優秀的 DD (Due Deligence 盡職調查) 工具。使用者也能從輸入狗屎幣程式碼的過程,來檢視部署者是不是在刻意降低可讀性,借此混淆使用者的判斷。舉例來說:複製貼上一大堆無用的程式碼,增加行數妨礙你的閱讀。
此起 Rug Pull 的教訓很簡單:
Dex 到處都是坑,且高風險的背後不一定是高報酬。
在玩這些狗屎幣時,活下來(不要輸光)比一次暴富還要重要很多,大家 stay safee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