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前,她話不多,一直和我保持著一種有距離的互動,對我拋出的問句也總是用很簡短的內容回應我(句點我),不一會兒,畫面外傳來了敲門聲,女孩側過頭去說:"幹嘛啦?我在忙",連續重複了大約三、四次,然後,女孩的聲音愈來愈大,語氣和臉部表情也愈來愈不耐煩,我問女孩需不需要先去處理一下,她立刻回我:"不用",酷酷冷冷的調,我建議她去好好的說明一下:因為現在正在做線上諮詢,然後告訴敲門的那位(我猜是媽媽)諮詢結束的時間,結果她回我:"講再多遍也記不得啦!"一貫的酷而冷的調。
諮詢現場,兩位國中時同班的男孩一起,做諮詢的男孩內向而沈默,陪伴他的同學則是活潑而好動,聊了一會兒,我向來諮詢的男孩提出問題,正當他還在思考著怎麼回應我的時候,陪伴他的那位突然一句:"她問你的意思是......",我被那個"她"字嚇到了,,坐在這裡這麼久的時間,也聽到了承辦人員向他們兩位介紹我是OO老師,結果我竟然被他當著面稱"她"。
後來我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多附送一小堂的禮儀課,我說孩子們啊~老師剛剛真是捏了一把冷汗,你們以後到了職場,知道對方的職稱,一定要先稱呼對方的職稱,例如O科長、O經理或O主任,就像你們知道我是老師,剛剛你就該對你的同學說:"老師問你的意思是......"而不是當著老師的面稱"她如何如何",接著,我又很雞婆地順道提起寄送mail的禮儀,然後我告訴兩位同學,我知道剛剛那位幫我"翻譯"的同學沒有惡意,只是老師"好為人師",真的覺得不當場提醒的話,我可能錯失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記得聽陳永儀教授演講時說過,她曾經陪著參與一場企業的面試,有位面試者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最後,老闆卻不錄取,後來才聽老闆說:因為這位面試人員從頭到尾沒有對在座的面試委員用一個"您"字,陳教授說:那位面試者可能想破頭都不知道他是因為這件事而被淘汰吧!
冤嗎?如果這個社會沒有人教你,你永遠也不知道,原來,我會敗在這樣的小細節,但郭台銘先生不也說過嗎?魔鬼就是藏在細節裡啊~
再回到一開始的那位小女生,也許我們特別習慣對親近的人表露真實的原貌而失去了應有的禮貌與耐性,因為有句話說:"狎近生輕侮",但,她也錯過了我在那時對她釋出的善意建議,也許未來等她在職場走跳後,會有人讓她懂得這些道理,只是,希望到那時她不會傷得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