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程,是我許願許來的。
五月初,我看了一下暑假的安排,8/10左右有空檔,便許願馬博行程。
結果,老天爺聽到了我的心聲,喔,不是,是林大聽到了我的心聲,這才有了8/10-8/16 七天的馬博橫斷+嘆息灣。
出發前,卡努颱風掃過,導致了兩個影響。
其一,路線上出現許多新崩塌,最誇張的是,原本全隊一分鐘能過的路, 變成二十多分,還危險重重,過完後,要小休壓壓驚。
其二,我們是颱風過後,第一支進入的隊伍,微地形發生許多改變,例如石頭鬆動了、草長高了、布條疊石不見、路徑模糊等,除了讓前進速度變慢外,最辛苦的是前方探路
的林大,常常要往前試試「叉路」,看哪一條是正確的,大聲回報,我們再跟上。(我都是利用他探路的時候,偷偷休息的。)
馬博橫斷,對我而言,是有挑戰性的,我自評體能,僅僅達標而已,如今加上颱風對路況的摧殘,難度上升,整個行程下來,我算是吃足了苦頭。
出發時,在登山口合影,我還不認識大家,一上路才發現,隊友高手如雲啊。
有別家登山隊的領隊,跑來參團,也有能運補60公斤上雲稜山莊的協作,來活動活動筋骨,至於,其他非職業人士的山友,個個健步如飛,算起來,我是這支隊伍的末段班了,頓時壓力山大。
我納悶著,林大,就不能找些「正常人」來嗎?
不久,我們來到了八通關古道11.5K的地方。(其實走很久了,但我對雲龍瀑布、樂樂山屋等毫無印象。)
一看大驚,路不見了,沒路可走。
只見一截鐵橋陷落,歪歪斜斜地,卡在底下。
我們先往下看,覺得下不去,過不了,接著往上看,往回走,在肉眼可視範圍內,察覺不到高遶的可能路徑,除非繞很遠,花很多時間另外開路。
一個進退維谷的局面,難道就此撤退?
既然高遶不了,那麼當前可以嘗試的,就剩下切了。
林大拉著不夠長的繩子,躡手躡腳下到鐵橋殘骸處,把殘骸當樓梯踩。
「樓梯」的間距是過大的,我下的時候,努力伸長腳,也踩不到下一階,所以每一階都要放手,靠地心引力,讓身體往下溜,才能踩到下一階。
我很怕沒溜好,因為「樓梯」不是直的,而是歪的。每一次的下溜,都要控制重心與平衡,才不會掉出樓梯,抵達「受傷撤退區」或是「七天回家區」 。
整個過程,不至於驚險,但耗了不少心神體力,先過的隊友,就先喘口氣休息。二十多分後,所有人平安通過,這才繼續前進。
我跟林大開玩笑說∶今天是颱風過後,解除「禁止入山」的第一天,我們前面應該是沒有隊伍的。如果,我們不想後面有「追兵」跟上,可以把「樓梯」推倒,達到「斷後」的效果。
林大回說∶我們一路向東出花蓮,前路如何,因颱風掃過而不清楚,搞不好要撤退,那時,就要回到這裡,再使用樓梯了。「斷後」,可能斷了自己退路。
我聽了有點緊張「前路可能更困難?」,急忙問,往花蓮的路徑,受風災影響可能性多大?
林大想了想,給了一個讓我有啟發的答案。
我不知道對不對,但覺得有一定的邏輯性,也符合我有限的觀察。
他說,路徑上,人工設施越多的地方,自然災害就越多。(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兩者是相互正增強。)
馬博橫斷的路線,越往東,越沒有人工設施,風災影響應該是越小的。
我聽完,鬆了一口氣,應該是不會撤退啦。
(我們沒有回報玉管處,11.5K坍方的狀況,因為一直沒訊號。
等有訊號時,玉管處的Email通報,11.5K坍方無法通過...這資訊對我們而言,已過時了。)
接著,我們上到了八通關山,一片白牆。
我知道白牆後面,是滿滿的超廣角大景,可以用「山川壯麗」來形容。
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我親眼看過,而且不只一次,是兩次。我這次來八通關山,是第三刷了。
有些山,我因緣巧合的攀爬多次,雖然百岳數沒有增加,但不同的隊友、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等,給了我不同的感受,讓我更懂山,也更懂自己。
重複的造訪一座山,在熟悉與陌生的天秤之間,熟悉的砝碼越來越重,漸漸的,我更懂山的脾氣,能順著毛摸,進而欣賞山的風情萬種。
重複的造訪一座山,數著自己的呼吸,衡量著自己的體能,我能清楚知道,這段時間裡,我懈怠了嗎?還是更加自我要求?準備好一切,再上山。
終於,抵達了中央金礦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