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線的型態,我大致分為適應(健康)與不適應(不健康),適應是一種健康界線的呈現,不適應包含其他三種界線型態:模糊、鬆散及僵化。這些分類其實是連續性,只是用分類方式,讓大家比較容易懂。而且我們會因為身處不同時空而有所變動,有時會是健康有彈性的界線,有時候可能移動到不適應鬆散的界線。
當處在不同界線型態,也意味著內心正處在什麼狀態,這部分我用圖片中人像姿態表示,如模糊界線的身體姿態,像是一種畏縮、壓抑、不敢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這樣的人,可能經常表現得較為順從、討好或為了逃避情緒衝突的情況,其界線時常被侵犯而不舒服。僵化界線的身體姿態,像是一種指責、不能靠太近的心理狀態,這樣的人,很難跟他人建立親密或舒服的關係,在關係裡可能過度理性或是過度敏感,也就是容易觸碰到地雷,所以會先樹立一座自我保護的城牆。而這些心理狀態,大多跟我們童年經驗有關,特別是與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依附經驗(教養方式)。
塑造健康界線的家庭氛圍,多數父母較尊重孩子的界線,透過語言與非語言(也是一種身體感知)的教導,讓孩子理解父母的界線,藉此樹立自己的界線,認知到界線可能會因不同人、情境而有所變動,在這變化的環境中,練習覺察自己的需求與身體感知,學習理解尊重自己與他人空間的領域、感知身體觸碰的界線。
當孩子必須在照顧自己與得到父母的愛之間做出選擇時,不適應的界線,就會逐漸被建立。通常為了被照顧(生存)、被愛,孩子會保持與父母友好的關係,逐漸不看重自己的需求而捨棄自己的界線,或是當設立自己界線時,會被否定、忽略、處罰或被說你這樣做會傷害了我、你這樣做很自私。長時間在這樣的想法、情緒及行為模式裡,會成為一種慣性延續至成年,且可能會在成年關係中遇到困境。
譬如自戀型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非常緊密,會希望孩子達到父母想要的,如課業、運動、才藝等表現優秀,若沒有,父母可能語帶威脅說:我為了你那麼努力,你應該要會報恩、你不......,我就不愛你、你真的很沒有用、你很讓我失望......之類的話,逐漸被灌輸「我表現好才會被愛」的想法。長大後或當我們越來越脫離父母的控制後,會發現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喜好、渴望、對未來的目標......等等,對自己較不信任,時常需要尋求他人觀點,甚至設立界線時,會有愧疚、自責的情緒,這都會反映在人際關係中。有些人還會出現實質上身體不舒服的感覺,如不喜歡身體或性接觸。
在上述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見,除了界線的型態外,還有內在、外在界線的區分。外在是我跟他人物理上的距離,內在是我跟他人在想法上的不同。
區分內在界線(想法、信念及感受)與外在界線(物理空間與觸摸)。
內在界線:
是與個人的想法、信念、感受有關。譬如在信念上,會捍衛、維持自身信念並保護這些信念不受影響。不因別人的想法或行為改變自己的感受,能接納、包容自己出現的情緒。
因此,內在界線涉及保護自己的想法、信念、感受,即使與他人不同,仍能允許自身內在的存在,而不隨意否定、丟棄。
若是健康的界線狀態,我們是能與他人保持連結,在這過程中同時保持自我的主體性與他人。而不健康的界線,可能使我們不認同自身的想法、信念與感受,完全內化他人的想法與情緒。又或者我們自我中心,完全聽不見、感受不到他人的觀點與情緒。
外在界線:
涉及與他人身體的物理距離與觸碰。我們的身體界線並非僅在皮膚上的感覺,在皮膚外的幾公分、幾公尺,我們就能感覺到界線的存在,即使那不是真實的、可見的界線。
譬如排隊時,如果有人靠得太近,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這可能是您的身體界線被侵犯了。或當同事輕拍你的肩膀,可能會讓你感到噁心的感覺,這也是身體界線被侵犯。
外在界線會因環境、人或童年經驗而異,有些人可以觸摸自己,不會覺得不舒服,有些人靠近,就會讓人想逃離。或是對於性的接觸,即使是最親密的伴侶,有時仍感到恐懼。
當界線被侵犯時,我們會知道嗎?
界線被侵犯時,要如何辨識? 有二個狀況,一個是我們(隱約)知道,但無法表達出保護自身界線的語言或非語言行為;一個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界線被侵犯了,被侵犯的感受累積多了,才知道自己是不舒服的,當想表達時,卻被指責之前不反應。
第一個狀況,是社會化與身體感知的拉扯。如當我們年紀還小時,為了被父母疼愛與照顧,會捨棄自身的感覺。長大後,當我們面對權威或照顧我們的對象時,仍可能會為了被愛、被照顧、被認同或害怕被否定,即使界線被侵犯仍會忍耐。已是成人的我們,要學習的是清楚辨識社會化的我們與真實的我們,並相信自己、接納真實的自己。
第二個狀況,是從小習慣被壓抑否定,早已將自身真實的感受丟棄了,逐漸地對所有一切失去感知能力。這樣的人很常聽到他們說對什麼都沒有感覺,對人生沒有目標,即使朝向目標努力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這輩子都在為別人而做,當為自己時卻不知道要做什麼。
當我們意會到以上的狀況時,就是該改變的時候。我稱作他們是感覺 baby,感覺原本就在了,只是一些原因暫時消失了,如何喚起、辨識、重視、接納感覺,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下一篇,我會寫界線如何設立與練習界線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