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副總統政見發表,感覺實則只有一組候選人在選總統,另外兩組人只想當總統。
倒數22天,我想說說「水煮菜」。
近來某日,一如往常工作上收到各種關於鍋具使用、材質保養以及料理疑問的各種疑難雜症詢問,其中一則其中有部分內容這樣問道:「…請問現在最夯的水煮菜…」咦?先是什麼叫做水煮菜?再來,何時又來最夯?
後經一番猜想查詢,果然在抖音上近期熱門就是一堆「減脂水煮菜」的影片:青菜過水瀝乾拌醬,呃,這不就是「燙青菜」嗎?
現在有太多用語隨著抖音用量大增,也隨之興盛起來,但每次聽到我也都覺得三半規管都要發抖起來。
最常聽見諸如:影片→視頻、品質→質量、高畫質→高清、立刻→立馬、智慧→智能等等,其中有些確實是更生動的,像是:給力、靠譜、接地氣等,帶有一種方言的濃重特色,而許多話,確實用方言,像是粵語和台語來說就更加帶有情感、更加有力,用台語來說就是「氣口khuì-kháu」。
有機會可以查查像「北紫雲丹」海膽,這四個字用粵語來唸就非常生猛好吃樣。或者「我已經極限了」用國語和用粵語說也全然不同。我錄過一集講「大話西遊」,其中就有比較同一段台詞「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用國語和用粵語,聽起來所表達的情感就全然不同。
所以現在隨著AI日益強大,翻譯36國語言不在話下,而且越貼近人性翻譯,但也必然各種語言所蘊含的深度和語氣更將逐漸不再為人知。白話的說,就是大家「讀空氣」的能力,從表情、從文字、從口氣都將更扁平,不直接聽不懂,可能以後還需要AI來解釋才行。
不過水煮菜的問題讓我思考的不只是語言本身而已,更重要是的「洗新聞」這個嚴重的現象。
以台灣人口統計,有99.42%幾乎都是透過上網通訊,其中有83.98%都是透過社群軟體。也就是說幾乎所有人都是靠著臉書、IG、X、YT、thred、抖音等等作為主要資訊來源,然後在Line上面進行人際溝通。
比如說你早上起床,吃著早餐的時候滑開手機,必然已經有好幾則連結,連結則會被程式抓出預覽內容照片和標題,Line對話框最上面也會有文字新聞標題以及Line Today推播等等,接著你看著看著馬上火起來,動幾下手指點進去選了表情符號表達心情、快速輸入留言,或是馬上轉分享到其他群組去,一點成本也不必花,接著又看起下一則標題。
這就是洗新聞。各家媒體,包括現在很多新的媒體,除了發佈在自己網站上,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供稿給像是Yahoo、Line等平台,Google News則透過演算會再自動抓取,再推播給你看到,所以你永遠都只會看到這些聳動刺激,企圖吸引你點擊的標題,而你不會知道到底這是誰寫的、這是來自哪裡。因為它被「洗乾淨」了。
比喻來說,你去大賣場要買牛奶或醬油,一般直覺看有沒有特價、包裝好不好看,但內行的會知道要拿起來、轉過來,「看清楚成分標示」:有沒有添加物、殺菌溫度是UHT還是HTST、是哪裡的牧場、是豆麥醬油還是黑豆醬油、何時製造、何時到期?
可是每天這些龐大的新聞卻沒人去看它們的「成分標示」,於是這些不知來源、無法確定真假,甚至刻意混淆的「消息」就被洗白,逐漸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當中。
更糟糕的是,隨著你的點擊,就會被推薦更多類似的消息,你再也無法抬頭看見另外一片天空,你只能淹沒在這口井裡,然後還想拉更多人一起下水。
因為中國抖音的最大目的不是商業營利,而是文化殖民。去年9月30日,擁有超過460萬粉絲的抖音網紅「廣東靚仔風少」說當他在抖音直播間講粵語,系統會彈出「直播中包括無法識別的語言和文字」的提醒,如果不改用普通話,將輕則中斷直播,重則被禁播封號。
整個香港就像是新疆一樣,被禁說維吾爾語,被禁說粵語,只能通通說「普通話」。
語言是一個種族思考自然、思考時間、空間、生命的具體表現。最簡單的從星期一到日的稱呼,就描述了這個族群如何與世界共存。所以一種語言消失了,就代表一種思考方式消失了。
語言更能夠表現出該地區的思考模式。
思考模式的特徵則是建構出那塊土地的地基。如果了解文化,就等於了解土地。那麼為了了解土地,就必須通曉當地語言。
水煮菜?
燙青菜啦!今天有空心菜、A菜和高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