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倒數 22 天: 駭客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班前幾年時,很喜歡參加駭客松。有公司外的,也有公司內部的。公司內的駭客松有個額外的好處,是跟除了一起出差以外,跟同事變熟的最快方法之一。平常工作可能會有各種政治角力或是上下關係,人際交往都有一個安全距離。但是駭客松的時候,因為通常失敗也不會怎樣,而且有不合理的時間壓力,會出現類似大學辦活動前一天那種情誼。

回頭看當時日記的自我檢討,發現我每次都會說同一句話:最重要的就是人。真的很廢話,哈哈。駭客松不就是幾個人聚在一起,一兩天內從無到有做出一個東西,本來就是一個除了人(跟他帶來的電腦)以外沒有其他元素的活動。不過我想當初會這樣寫,應該是回想到自己表現得好的幾次,都是有很背景迥異的人參加,最好是迥異到幾乎沒有共同點那種贏面最大,最有趣的一次,就是我跟一個設計師跟一個業務,三個人一起做的時候。尤其如果有一個人是完全不懂軟體的,有時反而可以提供很新穎的觀點。

看日記也發現自己真的很享受這種從零到有的蠻幹過程。另一個跟蛋黃的深刻回憶,是iOS 剛開放第三方鍵盤,我們在自由之丘車站前的一家連鎖咖啡店二樓,面窗的位子,整間店除了我們都是高中生,用網路上的東西拼拼湊湊,做出了小吉注音。我當下真的覺得「天哪,這會動耶,這比買包包還要爽太多了吧」(這是什麼benchmark? 當時到底多愛買包包?)

另外一個觀察到的很明確的傾向,就是我絕對不能一個人做事。聽起來實在很無能,哈哈哈。但的確不得不承認,如果我真的很想完成一個目標或想法時,提高成事機率的最好方式,就是至少找一個跟我完全不同的人跟我一起做。我通常在剛開始有一個主意時,會出現不理性的狂熱,雖然不理性,就先排除萬難做出一個東西這個目的而言,是滿有幫助的,但是當我發現狂熱消逝,突然變成不理性的悲觀主義,我最需要一個安定的夥伴,來抗拒我本能的惰性。

沒有認真統計過,但像我這樣容易三分鐘熱度的人,可能才是多數吧!透過工作,容易看到自己不想面對的缺點,曾經也想過要把自己變成自己羨慕的、處變不驚的人,時間久了發現幾乎不可能,也不是絕對必要,我更應該做的是讓這些珍貴的人願意跟我一起工作。常言道,idea 不重要,執行力最重要。說再多,都比不過把一個會動的東西推到客戶面前讓她看。當遇到值得信賴的安定人種,跟他們一起工作,看到成果,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離職倒數臉書連載中: www.facebook.com/gigi.wuw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igi 居居的沙龍
13會員
24內容數
當日本微軟員工只剩最後30天,我想回顧一下我在這裡工作得到的東西。六年可以讓我從小學畢業到變成可以考上大學的人。這六年呢?有那麼大的改變嗎?
Gigi 居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16
  每年生日剛好是伊豆諸島的旺季開始前一周,通常天氣宜人,海水清澈到可以目視釣魚,離東京只要搭船三小時,島上又幾乎沒人,所以我連續去了好幾年。兩年前去神津島時,那裡的海水浴場可以跳水(跳進海裡),頂多三公尺的高度,但我猶豫半天,太陽都要下山了,還是不敢跳下去,對於我的孬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幾個禮
2021/08/16
  每年生日剛好是伊豆諸島的旺季開始前一周,通常天氣宜人,海水清澈到可以目視釣魚,離東京只要搭船三小時,島上又幾乎沒人,所以我連續去了好幾年。兩年前去神津島時,那裡的海水浴場可以跳水(跳進海裡),頂多三公尺的高度,但我猶豫半天,太陽都要下山了,還是不敢跳下去,對於我的孬現在還是記憶猶新。   幾個禮
2021/08/16
  有一天蛋黃上完遠端的中文課後走出房間,突然問我「欸,蒲公英是什麼顏色?」我覺得以他的習性,突然跟我聊花一定有什麼陷阱,但還是只能回答:「白色的啊。」他有點意料之中的回問我「不是黃色的嗎?」我才知道是他剛從中文老師那邊聽到白色嚇了一跳,趕快出來確定一下這是不是普遍現象。原來他們從小學到的「蒲公英」
2021/08/16
  有一天蛋黃上完遠端的中文課後走出房間,突然問我「欸,蒲公英是什麼顏色?」我覺得以他的習性,突然跟我聊花一定有什麼陷阱,但還是只能回答:「白色的啊。」他有點意料之中的回問我「不是黃色的嗎?」我才知道是他剛從中文老師那邊聽到白色嚇了一跳,趕快出來確定一下這是不是普遍現象。原來他們從小學到的「蒲公英」
2021/08/16
  開始上班後,沒換過工作卻換了三個地方住。紀錄一下本人版本的東京女子圖鑑。   表參道:13萬含水電。個人房間20平米。進公司前,剛好在網路上看到有間在表參道的sharehouse,還只限科技業從業人員。這邊原本是某間外資銀行的家庭式宿舍,地點跟內裝都無話可說,離表參道的 Apple Store
2021/08/16
  開始上班後,沒換過工作卻換了三個地方住。紀錄一下本人版本的東京女子圖鑑。   表參道:13萬含水電。個人房間20平米。進公司前,剛好在網路上看到有間在表參道的sharehouse,還只限科技業從業人員。這邊原本是某間外資銀行的家庭式宿舍,地點跟內裝都無話可說,離表參道的 Apple Store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試過在一個地方待了很久,每天都透不過氣,像是被幾條繩子勒著頸,快要窒息死亡卻又無力自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衰亡,看著精力逐點逐點流逝,並對所有事物均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嗎? 你試過每天都面對極大精神壓力,每天無緣無故被罵,一人在做不知多少人做的事,沒有任何休息時間,沒有任何私人空間,24
Thumbnail
你試過在一個地方待了很久,每天都透不過氣,像是被幾條繩子勒著頸,快要窒息死亡卻又無力自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衰亡,看著精力逐點逐點流逝,並對所有事物均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嗎? 你試過每天都面對極大精神壓力,每天無緣無故被罵,一人在做不知多少人做的事,沒有任何休息時間,沒有任何私人空間,24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你是怎麼有辦法找到這麼多不一樣個性與背景的人呀?" "這些人都好棒可是都好怪,你怎麼有辦法管好我們,而且還讓我們相處得很愉快呀?" "我前公司團隊內沒幾個人,就每天鬥個不停,為什麼這邊的人都不但不鬥還這麼友善呀? 慧姐的三個問題連珠般的丟出,我一時之間真的不曉得如何回答她,因為我運氣好! XD
Thumbnail
"你是怎麼有辦法找到這麼多不一樣個性與背景的人呀?" "這些人都好棒可是都好怪,你怎麼有辦法管好我們,而且還讓我們相處得很愉快呀?" "我前公司團隊內沒幾個人,就每天鬥個不停,為什麼這邊的人都不但不鬥還這麼友善呀? 慧姐的三個問題連珠般的丟出,我一時之間真的不曉得如何回答她,因為我運氣好! XD
Thumbnail
憑什麼只有我不爽,你弄得我不爽,那我也要讓你不爽,要不爽大家一起不爽。
Thumbnail
憑什麼只有我不爽,你弄得我不爽,那我也要讓你不爽,要不爽大家一起不爽。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