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26天,我們都在看著誰的背影長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著日子越近,各種光怪陸離的聳動言行卻都成為只要能打擊對方陣營就成了名正言順,甚至歡欣鼓舞。在狂熱的鼓譟中,理性早被鎖進腦裡,當一個人有了成見,當政治成了宗教,誰還管是非對錯、真相究竟是什麼,我們早已看不見了。


倒數26天,我撐著努力浮出水面,想繼續思考一些,拉一把幾乎要淹沒在這即將缺氧,只剩下膝反射浪潮裡的自己。

===

泰國一向廣告絕奇,總是充滿創意,不像台灣廣告從頭到尾就是名人大臉,誰相信這些人會真的自己下廚、自己打掃,但現實是認真寫腳本的按讚數總不如美女與貓。

總之有一個Smoking Kid的廣告是這樣的:尋常城市街頭巷尾,有幾個小學生年紀孩子跟著鏡頭走到正在吞雲吐霧,抽菸的男男女女們面前,然後老成的說:「可以借個火嗎?」


「蛤?認真的嗎?」當然,大人們無一不睜大眼,接著細數各種你我都能不假思索說出來的那些關於二手菸、尼古丁、肺癌的抽菸危害:「抽菸會早死的,你還想活久一點玩久一點吧?」。


「那為什麼你們還要抽菸?」小孩於是回問。「你會為我擔心,那為什麼不替自己擔心?」


啊,也許那是因為長大了就知道,當你被迫著告別了天真無邪,餘下的只剩下責任與無奈,沒人能聽見我不要告別,坐在床前,看著指尖,已經如煙?


另一個類似印象深刻的是墨西哥的家暴廣告,更直接只一張圖:一個孩子坐在椅子上畏縮著準備挨揍,他左邊站著是小學的他,再往前是成年的他,然後繞了一圈回來,他同樣長成了當年那個會傷害他的爸爸。

raw-image
raw-image

===

人類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可以分成「先驗」與「經驗」。以火為例,見火覺暖,自然想要親近,不需要知識就懂,這就是先驗,先於經驗,不教而明;太近了,碰到火結果燙到,以後就懂得保持距離,這就是「經驗」,而人類就是在無數個圍在火堆旁邊的夜晚,不斷傳承著各種來自經驗的故事,因而得以生存、得以進化、得以繁衍。


我們的人生,主要靠的就是經驗,而經驗更來自人生當中遇見的這些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們。


我們都是看著誰的背影長大,這個社會都是看著台上這些人的身影成長。

可是倒數25天,檢視這些背影卻是不堪入目。


販毒的可以出席頒獎、性侵的可以繼續在球場上張揚、偽造文書判緩刑依法不得參選的要聲請違憲、從縣長到整個縣府貪污的說拒絕黑金…每次選舉每次皆有,但這次卻是最厚臉皮的。


在鏡頭前說說髒話已經稀鬆平常,比個中指也無關緊要,說句好聽的,還稱讚真性情。突然那些堅持中華文化,飽讀四書五經,堅持禮義廉恥者,突然都裝聾作啞,視而不見。


我常想看著這些背影長大的孩子們,必然也學會了同樣伎倆,但當他們一樣扭曲著容顏,說著髒話比著中指硬拗著言詞時,聽見的大人們是會給他們斥責還是讚揚?


可大人們,和抽菸廣告中的大人們一樣,你們又憑什麼責罵這些孩子們呢?


這些人,都是你我一起選出來的啊。

avatar-img
16會員
73內容數
先求有不求好的台灣觀光,面對疫情後的國際觀光競賽究竟該怎麼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執行長說書 的其他內容
選前倒數29天,我想天天思考一些。 首先是這句:「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立場道歉」, 但更重要應該是下半句:「可是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 12月5日,美國國會召開一場針對校園內反猶太主義抬頭的聽證會,邀請哈佛、賓州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3位校長出席。結果當被問到校園內有學生
🗓️2023/7/21 今天新聞摘要有: ➊每日我們都在危險中前行 ➋農產冷鏈技術協助水果外銷出口 #聽執行長說書 === 這兩日社會新聞有二,一是新埔站等公車路人遭冷氣砸落致死,二是計程車轉彎車禍。 這二條新聞讓人驚駭之處在於『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任何人身上』的不安。
🗓️2023/7/19 今天新聞摘相關新聞有: ➊皮塔今二度挑戰泰國總理大位(已失敗) ➋國科會113年預算框列1,438億元,鎖定AI、淨零、高齡、太空、6G。 ➌日本上半年外國觀光客來訪破千萬 ❹中國的616工作制 . #聽執行長說書 === 先說泰國。 . 泰國
🗓️2023/7/18 今天新聞摘要是關於『好萊塢罷工』。 近日好萊塢新片比如湯姆克魯斯「不可能的任務」、克里斯多福諾蘭「奧本海默」,均紛紛取消宣傳,或者只是首映會明星走完紅毯就離席。 這是因為美國演員工會自7/14以來,編劇和演員的聯合大罷工,原因主要是在「串流平台」以及「AI數位授權」上
不知何時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搜尋店家的時候,把一顆星負評也截圖下來留存。 因為我覺得那字裡行間勾勒出來的,則則都是人性。 隨著Google Map的使用普及,即便在日本有在地的Tabelog餐廳評論,現在似乎使用人數已經是一半一半。台灣想必更多,取代掉過往先查部落客文章的習慣,一來是連同地址找
我記得看過一集關於飛機餐冷知識的專題。 比如說機師和副機師不會吃一樣的餐點,這是因為怕同時食物中毒;飛機餐也不會有帶骨、帶刺、帶殼的食材,因為怕有旅客吞嚥危險。還有,為什麼都使用塑膠餐具,自然是因為怕金屬餐具拿來變成武器,但當然這現在又產生一次性塑膠餐具大量製造的環保問題;其他像是避免氣味重、高纖維
選前倒數29天,我想天天思考一些。 首先是這句:「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立場道歉」, 但更重要應該是下半句:「可是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 12月5日,美國國會召開一場針對校園內反猶太主義抬頭的聽證會,邀請哈佛、賓州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3位校長出席。結果當被問到校園內有學生
🗓️2023/7/21 今天新聞摘要有: ➊每日我們都在危險中前行 ➋農產冷鏈技術協助水果外銷出口 #聽執行長說書 === 這兩日社會新聞有二,一是新埔站等公車路人遭冷氣砸落致死,二是計程車轉彎車禍。 這二條新聞讓人驚駭之處在於『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任何人身上』的不安。
🗓️2023/7/19 今天新聞摘相關新聞有: ➊皮塔今二度挑戰泰國總理大位(已失敗) ➋國科會113年預算框列1,438億元,鎖定AI、淨零、高齡、太空、6G。 ➌日本上半年外國觀光客來訪破千萬 ❹中國的616工作制 . #聽執行長說書 === 先說泰國。 . 泰國
🗓️2023/7/18 今天新聞摘要是關於『好萊塢罷工』。 近日好萊塢新片比如湯姆克魯斯「不可能的任務」、克里斯多福諾蘭「奧本海默」,均紛紛取消宣傳,或者只是首映會明星走完紅毯就離席。 這是因為美國演員工會自7/14以來,編劇和演員的聯合大罷工,原因主要是在「串流平台」以及「AI數位授權」上
不知何時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搜尋店家的時候,把一顆星負評也截圖下來留存。 因為我覺得那字裡行間勾勒出來的,則則都是人性。 隨著Google Map的使用普及,即便在日本有在地的Tabelog餐廳評論,現在似乎使用人數已經是一半一半。台灣想必更多,取代掉過往先查部落客文章的習慣,一來是連同地址找
我記得看過一集關於飛機餐冷知識的專題。 比如說機師和副機師不會吃一樣的餐點,這是因為怕同時食物中毒;飛機餐也不會有帶骨、帶刺、帶殼的食材,因為怕有旅客吞嚥危險。還有,為什麼都使用塑膠餐具,自然是因為怕金屬餐具拿來變成武器,但當然這現在又產生一次性塑膠餐具大量製造的環保問題;其他像是避免氣味重、高纖維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隨著藍白合即將成形,各黨的不分區名單也紛紛開牌。請各位別忘了還要選立法委員,這次要選出的是第十一屆立法委員 113席,只是目前媒體關注度幾乎都被總統大選吸走了。
某總統參選人在自己出版的漫畫自序寫到「目前在台北市的西門町和華陰街有動漫基地,但是我去參訪時,發現裡面的書架上,擺最多的是來自日本的少女浪漫漫畫」 「還是沒有看到用漫畫來探討重要主題。」
我說真的會關心這場選舉,現在(8/17)會看這篇文章的人,理論上已經有了想法要投給誰,你如此關心,你想知道只有兩件事 1.找尋同溫層,取得更大認同 2.找出其他人的漏洞,證明自己判斷是對的 就這樣,所以真的不需要花更多力氣去寫甚麼分析文了,那都是取暖而已。 我覺得很可憐,因為這是一件很理性的
觀察台灣歷屆總統選舉,20歲至40歲的年輕選民有一特色:勇於在網上表態,但投票率向來不高。
隨著藍白合即將成形,各黨的不分區名單也紛紛開牌。請各位別忘了還要選立法委員,這次要選出的是第十一屆立法委員 113席,只是目前媒體關注度幾乎都被總統大選吸走了。
某總統參選人在自己出版的漫畫自序寫到「目前在台北市的西門町和華陰街有動漫基地,但是我去參訪時,發現裡面的書架上,擺最多的是來自日本的少女浪漫漫畫」 「還是沒有看到用漫畫來探討重要主題。」
我說真的會關心這場選舉,現在(8/17)會看這篇文章的人,理論上已經有了想法要投給誰,你如此關心,你想知道只有兩件事 1.找尋同溫層,取得更大認同 2.找出其他人的漏洞,證明自己判斷是對的 就這樣,所以真的不需要花更多力氣去寫甚麼分析文了,那都是取暖而已。 我覺得很可憐,因為這是一件很理性的
觀察台灣歷屆總統選舉,20歲至40歲的年輕選民有一特色:勇於在網上表態,但投票率向來不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自從在20世紀中期發現吸煙與肺癌的關連後,吸煙已經從一種時尚行為、轉大人的宣示,轉向一種不負責任與戕害自己健康的行為。尤其是「二手煙」、「三手煙」(殘留在家具、衣物上的香菸產物)的危害被發現後,吸煙更是被「另眼看待」的行為。 最近有一個台灣的研究發現,就算有藥物幫助,還是有六成的人戒不了煙喔!
父母都是公教,從小就被嚴格要求,所以我都過著循規蹈矩的克制壓抑生活,不要說抽菸喝酒了,我連夜店這些地方都沒去過,來往的友人大多也是我這類型的人,我們都是相約星巴克、速食店這些地方碰面。 我爸也不抽菸喝酒,他會抽但不抽,有可能因此身體比同年紀的人好一點,看起來喔也年輕些,家族有長輩男性從青春期開始
Thumbnail
抽菸是不健康的,對生理的影響眾所週知。 但對"心理"的影響? 某天無意中調查到學生家長有抽菸的比例,以敝班為例,約占1/4。 小O說:「我爸爸他的工作壓力真的太大了,他要有一個發洩的管道,所以他才抽菸的。」 我請孩子們在家長抽菸時,避開二手菸,也儘量留意三手菸殘留。 但日後思及"班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在戒菸路上的心路歷程,他經歷了對菸的執著、對家人的愛,最終決定戒菸的故事。
Thumbnail
某日,想跟小L談點話,才一接近,就聞到一股"菸味"。 菜b導:「我聞到菸味?!你有抽菸嗎?」 一臉呆的小L:「沒有啊?」 菜b導:「那為什麼我一靠近你就聞到"菸味"?」 小L拉起袖角,低頭聞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說:「可能是家人抽菸留下來的味道 。」 菜b導:「那的確有可能,菸味會吸附在環
Thumbnail
記錄於2023/12/28 早晨用餐時 新聞播報著,這幾天那個讓人難過的消息-《國中生被同齡人砍殺而亡》,最新資訊是該加害者是吸毒者,他的社交平台上,有他磨K粉的影片。 一個跟囡同年紀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了,令人難過;而另一個同齡吸毒、兇殘殺人的少年,則是讓人扼腕嘆息:這世道到底怎麼了?
 抽菸, 喝酒, 吸毒...都不是孩子們主動會去嘗試的, 一開始都是仿效同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自從在20世紀中期發現吸煙與肺癌的關連後,吸煙已經從一種時尚行為、轉大人的宣示,轉向一種不負責任與戕害自己健康的行為。尤其是「二手煙」、「三手煙」(殘留在家具、衣物上的香菸產物)的危害被發現後,吸煙更是被「另眼看待」的行為。 最近有一個台灣的研究發現,就算有藥物幫助,還是有六成的人戒不了煙喔!
父母都是公教,從小就被嚴格要求,所以我都過著循規蹈矩的克制壓抑生活,不要說抽菸喝酒了,我連夜店這些地方都沒去過,來往的友人大多也是我這類型的人,我們都是相約星巴克、速食店這些地方碰面。 我爸也不抽菸喝酒,他會抽但不抽,有可能因此身體比同年紀的人好一點,看起來喔也年輕些,家族有長輩男性從青春期開始
Thumbnail
抽菸是不健康的,對生理的影響眾所週知。 但對"心理"的影響? 某天無意中調查到學生家長有抽菸的比例,以敝班為例,約占1/4。 小O說:「我爸爸他的工作壓力真的太大了,他要有一個發洩的管道,所以他才抽菸的。」 我請孩子們在家長抽菸時,避開二手菸,也儘量留意三手菸殘留。 但日後思及"班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在戒菸路上的心路歷程,他經歷了對菸的執著、對家人的愛,最終決定戒菸的故事。
Thumbnail
某日,想跟小L談點話,才一接近,就聞到一股"菸味"。 菜b導:「我聞到菸味?!你有抽菸嗎?」 一臉呆的小L:「沒有啊?」 菜b導:「那為什麼我一靠近你就聞到"菸味"?」 小L拉起袖角,低頭聞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說:「可能是家人抽菸留下來的味道 。」 菜b導:「那的確有可能,菸味會吸附在環
Thumbnail
記錄於2023/12/28 早晨用餐時 新聞播報著,這幾天那個讓人難過的消息-《國中生被同齡人砍殺而亡》,最新資訊是該加害者是吸毒者,他的社交平台上,有他磨K粉的影片。 一個跟囡同年紀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了,令人難過;而另一個同齡吸毒、兇殘殺人的少年,則是讓人扼腕嘆息:這世道到底怎麼了?
 抽菸, 喝酒, 吸毒...都不是孩子們主動會去嘗試的, 一開始都是仿效同儕.